東營出土一珍貴文物,但99%的人念不出這倆字:赑屃

2017-07-11 13:10:07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日前,從東營區史口鎮文化站傳來消息稱,史口鎮史口村出土一赑屃(音bìxì)型碑座,重約1 8噸,據專家預測約有800年曆史。東營市文管所原所長申寶柱介紹:從造型來看,它是一個碑座,一個赑屃,赑屃形的碑座,從時間上來看,從雕刻工藝和外形推算有可能是金元時期的,它是一個青石雕刻的,距今有800年左右歷史時間。

  原標題:東營出土一赑屃型碑座重1.8噸 約有800年曆史

  日前,從東營區史口鎮文化站傳來消息稱,史口鎮史口村出土一赑屃(音bìxì)型碑座,重約1.8噸,據專家預測約有800年曆史。

  5月17日,史口鎮史口村在灣塘清理過程中,發現一座體型龐大的石碑底座,後經一個多月的認真清理髮掘,該碑座露出真實面目,經市、區文物管理部門專家論證,確認該碑座為赑屃型石碑底座。它長1.74米、寬1.26米、高0.7米,重約1.8噸。雖然碑座上沒有文字符號,但是碑座周身雕有雲雷花紋。遺憾的是,經過再次在此打撈發掘,並沒有發現碑體及碑帽。

  東營市文管所原所長申寶柱介紹:從造型來看,它是一個碑座,一個赑屃,赑屃形的碑座,從時間上來看,從雕刻工藝和外形推算有可能是金元時期的,它是一個青石雕刻的,距今有800年左右歷史時間。

  據了解,宋金時期,史口鎮古稱博昌鎮或福昌鎮,鎮域地理位置優越,是商賈雲集、佛教盛行、文化繁榮、較為發達的重鎮。據史書記載,當時此地有一古剎——福昌寺。福昌寺,俗稱銅佛樓子,位於史口鎮史口村南部(即赑屃碑座出水的地方),唐貞觀(627-650)年間,史口村曾因其而得名福昌鎮。世代耆老相傳,寺院建築宏偉壯觀,古樸典雅。寺門面南,除大殿三間外,東西均有偏房數間,院內古柏參天,僧侶人眾,晨鐘暮鼓,香火旺盛。某年(無考),因寺內僧人犯佛門“五戒”之律,且殺人滅口,後來,東窗事發,官府懲辦元兇,驅除僧侶,寺院荒廢之,歷滄桑,經戰亂年久失修。至清朝末年,僅大殿尚存。大殿高約5米,灰瓦飛檐、雕梁畫棟,內有純銅鑄佛尊,佛高3米,重約2.5噸,坐于高約1.2米的佛位之上。1943年秋,清河軍區派員,把銅佛砸爛後,用大車運往“八大組”(墾利永安)兵工廠,製成槍彈,支援了抗日前線。後,大殿損毀,僅留遺址。此次赑屃碑座再次現身,印證了史口“千年古鎮”的傳説。

  東營市文管所原所長申寶柱介紹:從歷史上來分析,史口在歷史上很早從隋唐一直延續到宋元這一時期,就是一個比較繁華的集鎮,從出土的實物,有關廟宇的記載,説明史口是一個千年古鎮,出土的意義就在這個地方。

  (齊魯網)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