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水稻11月端上市民餐桌 已完成播種(圖)

2017-05-08 09:02:28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研發中心設立耐鹽鹼水稻育種及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係雜交水稻技術和稻米品質與食味研究三個研發方向。 目前海水稻研發試驗基地已完成播種工作,已播種147份海水稻。

青島海水稻11月端上市民餐桌 已完成播種

 

青島海水稻11月端上市民餐桌 已完成播種

 

   原標題:海水稻11月端上市民餐桌

   昨日海水稻産業化國家級研發中心在我市正式啟用 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已完成播種

   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已播種147份海水稻,進行耐鹽鹼水稻篩選,其中619稻已經到了插秧的時節,預計今年11月份第一代海水稻就可以同大家見面;5-10年內,利用稻作改良技術改造鹽鹼地和灘塗,為我國增加1億畝良田,每年多增加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一個大省的人口……昨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揭牌儀式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舉行,該中心目標是在三年內打造耐鹽鹼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0年內為我國增加1億畝良田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成立於2016年,研發中心總部位於李滄區青島國際院士港16號樓,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位於李滄區白泥地公園內,佔地40畝,實驗室面積4200平方米,實驗田塊12個。目前田間實驗已經全面開展,完成實驗品種材料的播種,實驗室部分已完成主體建設,6-7月份投入使用。

   研發中心設立耐鹽鹼水稻育種及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係雜交水稻技術和稻米品質與食味研究三個研發方向。在耐鹽鹼水稻育種及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方面,目前中心已經承辦第一屆海水稻國際論壇,發起成立了國家海水稻産業聯盟,牽頭制定國家耐鹽鹼水稻區試標準,目標是在5-10年內利用稻作改良技術改造鹽鹼地和灘塗,為我國增加1億畝良田,每年多增加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一個大省的人口。

   “這一億畝可以解決8000萬人口吃飯問題,如果能推廣到世界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左右,每年增産的糧食可以多養活4億到5億人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樣表示。

   在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係雜交水稻技術領域,目前已經全面開展不育係改良和全面配組工作,第三代技術將面向全球30億畝稻田,開展國際育種協作,爭取在5-10年內實現10億畝以上的“中國造”雜交水稻技術覆蓋。

   研發實驗基地已完成播種

   記者在揭牌儀式上了解到,在稻米品質與食味研究方面,中心已經著手建立從水稻基因譜係研究、土壤改良、種肥藥植保研究、稻穀烘乾存儲、加工碾磨過程、大米烹飪水量配比、烹飪曲線研究等全生命週期品質食味的軟硬體研究平臺,利用智慧化烹飪終端,建立全國乃至全球稻米烹飪大數據雲平臺,打造全球首個分佈式稻米口味網際網路研究平臺。

   目前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已完成播種工作,已播種147份海水稻,進行耐鹽鹼水稻篩選,其中619稻已經到了插秧的時節,這個品種具有高産、優質、耐鹽鹼的優良特性,現場工作人員向大家展示了海水稻的插秧,預計今年11月份第一代海水稻就可以同市民見面。

   目前海水稻研發試驗基地已完成播種工作,已播種147份海水稻。

   “袁米”是最高緯度的雜交水稻

   昨日,一款名為“袁米”的大米眾籌線下路演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舉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了活動的揭幕儀式,並與共建人分享其“禾下稻田夢”。

   他説,位於北緯38°的山東東營那個地方希望很大。以日本越光、南韓東津為代表的世界上最好吃的大米,就種在北緯38°。然而,中國的北緯38°卻有著非常嚴峻的環境:黃河從這裡流入大海。大量的泥沙,在這裡沉澱、淤積,從而形成了大面積的灘塗濕地。

   為此,在2012年到2016年的4年時間裏,袁隆平出任青島市海水稻研發中心(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中心)的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帶領青島市海水稻研發中心的所有成員,提交中間測交和配組材料達3萬多份,且每一份材料要進行最少8次的配組,不斷超越自己。終於培育出可以在鹽鹼地和灘塗土地上大面積種植的雜交水稻品種——高品質鹼生稻,弱鹼性,富含12種微量元素,以及豐富的微生物,以“袁米”命名並登上網際網路平臺。目前,“袁米”打破了最高緯度種植雜交水稻的世界紀錄,獲得7個專利。(記者 景虹 攝影報道)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