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崮山鎮“光伏村”賣電 每戶年入4000元

2017-04-12 10:48:53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借著這股政策東風,光伏産業在威海市遍地開花。未來,太陽能光伏電板發電能不能像太陽能熱水器一樣普及開來,進入百姓生活,是這個嶄新行業在發展中給人們帶來的思考。

  編者按

  2013年3月1日起,國家電網全面支援分佈式電源並網工作,實施“免費接入,全額收購”政策,“賣電給國家”成為新能源應用領域的潮流。借著這股政策東風,光伏産業在威海市遍地開花。去年,威海供電公司受理的分佈式電源並網業務,較2015年增長530%,呈現出井噴式發展的態勢。

  即日起,威海晚報推出威海光伏産業觀察系列報道,從個人家庭電站的推廣到産業光伏項目的建設,展示威海光伏産業發展的全貌。

  未來,太陽能光伏電板發電能不能像太陽能熱水器一樣普及開來,進入百姓生活,是這個嶄新行業在發展中給人們帶來的思考。

  村集體光伏發電項目。

  村民把每天的發電量記在小本上。

  去年,崮山鎮耩東村33戶村民搶著安上了光伏電板

  “光伏村”賣電 每戶年入4000元

  威海網訊 (記者 王璐瑤 文 孫大偉 圖 通訊員 蔡海滄)4月9日上午,威海市經區崮山鎮耩東村村民謝秀榮又一次來到自家的電錶旁,看了看上面的讀數:1031.22度。這意味著,她家平房上的小型光伏發電站給她帶來了1000多元的收入。在耩東村,像謝秀榮一樣在平房上安裝光伏電板的村民,還有32戶。

  因為擁有村集體經濟的一萬多平米的光伏項目,加上33戶村民家的光伏電站,耩東村被稱為威海“光伏第一村”。如今,光伏産業的發展給村民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33戶村民的屋頂能發電

  4月9日,記者來到經區崮山鎮,從村貌上看,該村和普通村子有些不同——不少村民家的紅瓦屋頂上多了一抹深藍色,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那些深藍色屋頂,是因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板遮住了原來的紅瓦。在這個村,這樣的人家共有33戶。

  63歲的村民邵華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上午,她都要去自家的電錶那看一眼,然後把發電數記下來。從去年12月1日到今年4月9日,她家的屋頂光伏發電站共計發電1098.27度。

  邵華家的平房頂上,擺放著一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與周邊幾個房子的光伏發電板遙相呼應。

  邵華和丈夫鄒本玲都是樸實的農民,靠種兩畝土地為生。對於在家搞光伏發電項目,邵華説,是大家看到光伏這個行業好,村民自發報名、集體幫忙搞起來的。

  去年村裏報名安裝光伏發電站的火爆情況, 東村黨支部書記鄒景利至今曆歷在目,“村裏有近300戶,當時一下子報名60多戶,後來因為配電裝機容量有限,只從中選擇了30戶。”

  有幾戶沒被選上的村民堅決不肯罷休,必須要安裝,還每天都找鄒景利。最後實在無奈,村裏又增加了3個名額。

  每戶每年發電量能賺4000元

  村民們為何爭相報名建設家庭光伏發電站?這還要從光伏發電站的投資回報率説起。

  以邵華家為例,按照2016年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為每度0.98元,再加上省裏每度0.05元的財政補貼,全額上網模式發電的價格共計為每度1.03元,邵華家的屋頂電站發電目前共收入1131.2元。

  投資這樣的一個光伏發電站,需要投入的資金為25000元。根據我市的日照條件,按照一套系統每年的發電量達到平均值4200度來算,2016年簽約的全額上網模式發電的價格共計為1.03元每千瓦時,那麼一年收入為4326元,約5.8年可收回投資。

  如果計算投資回報率,光伏電站並網後與國家電網簽訂售電合同,國家補貼的標準20年不變,根據安裝企業説法,目前這套光伏發電系統生命週期在20年以上,以20年為使用週期計算,這套光伏電站可以發電84000度,可收入86520元,較25000元的一次性投入,年投資回報率可達到17.3%。

  當然,這些數據都是在理想狀態下得出的結論,如果光伏板老化速度過快,或者是光照情況長期不良,都會降低這個投資回報率數值。

  “我覺得比把錢存起來好,就去報名了。”邵華説。

  現在,安裝光伏發電板的村民見面互相寒暄時,都要“攀比”一下自家的發電數。按照簽署的合同,今年6月份左右,他們就能拿到第一筆賣電款了。

  村集體光伏項目年入80萬元

  4月9日上午10時許,鄒景利在辦公室打開電腦,查看每日的電量收入。村集體建設的光伏發電站現在每天的發電量為3000度左右,相當於每月賣電收入有8萬元左右。

  説起村裏搞光伏項目的淵源,還要從2013年本報發表的一篇報道説起。

  當時,威海晚報刊發了一篇題為《屋頂裝上“發電站”,小區光伏發電“第一人”欲賣電給國家》的報道,講述了環翠區張村鎮居民董向前在自家陽臺安裝光伏發電站一事。鄒景利被這篇報道深深吸引,有心的他便打聽到這個小區光伏發電“第一人”。取得聯繫後,鄒景利對光伏發電的項目越來越感興趣。

  東村位於崮山鎮的中心區,村裏土地並不多,想要發展村經濟,缺少資源,鄒景利認為光伏項目很有前景。

  村集體建設的光伏發電站在一家企業的屋頂上,一萬多平米的屋頂上全部都是光伏板,經歷了4月7日的一場雨,光伏板表面的灰塵被清洗掉,對著太陽反射出深藍色的光。記者了解到, 東村投入400萬元建設的光伏項目,經營一年下來,去年的賣電收入就能達到80萬元。

  “現在村集體有了這樣賺錢的項目,底氣足了,過年過節給村民們分發的福利也越來越豐厚。”鄒景利驕傲地告訴記者,今年村裏還將再投資200萬元,為村集體再上一個光伏項目,壯大村裏的光伏産業。

  相關新聞

  光伏項目進入扶貧工作重點村

  光伏發電項目享受國家補貼,一經投産運作就能夠獲得收益,成為威海市很多扶貧工作重點村選擇的扶貧項目。

  2016年5月,威海供電公司完成對乳山二龍口村的實地勘察,簽訂光伏扶貧項目建設方案。該光伏扶貧項目預計年發電量6000度。

  由於二龍口村大多數建築設施老舊,無法滿足光伏荷載要求,威海供電公司確定了在村屬冷風庫房頂建設分佈式光伏發電的方案,上網方式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光伏發電系統生命週期為25年,所發電量,全部由冷風庫無償使用,按照冷風庫用電平均電價每度0.8元計算,全生命週期可節約電費12萬元。

  去年11月份,經區光伏扶貧項目正式並網運營,預計年均凈收益約49.5萬元,收益惠及4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和60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

  據了解,光伏扶貧項目位於橋頭鎮所前泊村,佔地面積4100平方米,光伏扶貧項目可幫助所前泊、澗水、大貞、北墩前四個村增收脫貧。據了解,光伏項目預計年均發電量45.4萬度,所發電量出售給橋頭鎮中外合資企業威海三昌食品有限公司,可以滿足公司一年一半的用電量。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