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島蛤蜊提前上市 零售攤位一天百斤不夠賣(圖)

2017-04-07 09:37:27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説起美食,青島人對蛤蜊情有獨鍾,而隨著蛤蜊節的連年舉辦,紅島蛤蜊更是被人們所熟知。”養殖戶王源説,當天共捕撈了一萬斤蛤蜊,本來大家都有份,可“搶”蛤蜊的畫面幾乎天天上演,大夥都想多要一點,有時候來得晚的客戶就沒貨了,自己對此也很無奈。

  説起美食,青島人對蛤蜊情有獨鍾,而隨著蛤蜊節的連年舉辦,紅島蛤蜊更是被人們所熟知。隨著天氣轉暖,蛤蜊開始大量上市,記者近日採訪得知,今年紅島蛤蜊提前1個月上市,而且肉質特別肥滿,批發價也比往年同期提高了一元。在島城蛤蜊市場,目前紅島蛤蜊已佔據六成份額,交易量是東北蛤蜊的兩倍多。

  探訪

  蛤蜊上岸遭商販“瘋搶”

  上午9時30分,在紅島西大洋南碼頭,前來進貨的大貨車絡繹不絕。岸邊的空位已被車輛佔滿,商販們站在岸邊,焦急地等待著漁船回港。 10時許,滿載蛤蜊的漁船陸續靠岸,碼頭上一時熱鬧起來。 “上岸前,蛤蜊已經提前被預訂了,現場根本買不到。 ”一名商販説著,發動起貨車,將車尾朝向漁船的方向,佔據有利位置。漁船上的蛤蜊已經裝入網兜,船工將吊鉤固定在網兜上,隨著吊臂緩慢移動,成兜的蛤蜊離開漁船。可是吊起的蛤蜊並沒有立即上岸,而是再次沒入海水中,上下移動。漁民告訴記者,這是為了上岸前先將蛤蜊上的泥土沖刷乾淨。

  説話的空檔,蛤蜊已經轉移到貨車車鬥上方,經過海水的洗刷,蛤蜊的外皮變得鮮亮起來。商販爬上車鬥,用力扯動網兜,使得兜口朝下,再將吊鉤卸下,改為固定在兜底的位置。吊臂再次啟動上升,隨著一陣劈裏啪啦的聲音,兜裏的蛤蜊應聲“流”了出來,在車鬥內堆起小山。

  隨著蛤蜊上岸,早已等候多時的商販一下子聚攏過來。 “往這裡裝,多裝一點! ”“好了好了,給我留一些!”一時間,鐵锨聲、叫喊聲夾雜在一起,短短十幾分鐘,滿滿一網兜蛤蜊被“瓜分”完畢。“蛤蜊每天的捕撈量,取決於頭一天的預訂量。 ”養殖戶王源説,當天共捕撈了一萬斤蛤蜊,本來大家都有份,可“搶”蛤蜊的畫面幾乎天天上演,大夥都想多要一點,有時候來得晚的客戶就沒貨了,自己對此也很無奈。

  捕撈過程需四五個小時

  王源説,在市民的意識中,蛤蜊是養殖在灘塗上的,實則不然,大部分的蛤蜊是養殖在海水中。淩晨4時,天剛濛濛亮,漁民早早來到碼頭。登船前,先用挖掘機往漁船上裝一些沙土。漁船捕撈上來蛤蜊後,要先放在水槽中,加入沙土反覆攪拌。此時蛤蜊皮會沉下去,而活蛤蜊會浮上來,然後再從水槽中撈出來。

  漁船左右舷上各帶有一個鐵質的筐,其中一面帶有一排類似耙子的鋼釘,筐底下連著一個大網兜。投進海水後,在重力的作用下,耙子會下沉,被船拖著往前走,鋼釘就插在海底淤泥裏,藏在裏面的蛤蜊順勢被“吃”進網兜。收網時,在動力的牽引下,連著網兜的繩索開始回收,直到網兜露出水面,在船工們合力拉拽下,捕撈的蛤蜊漸漸上船。從出海到蛤蜊上岸,整個捕撈過程需要四五個小時。

  提前一月上市價格上漲

  王源告訴記者,每年3月份開始,隨著天氣轉暖,蛤蜊逐漸增肥。進入4月份,開始陸續大量上市,五一前後進入交易高峰。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3月初,當地養殖戶就開始大量捕撈,上市期足足提前了一個月。價格上,碼頭批發價3元一斤,個大質優的達到4元一斤,這個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元。目前紅島各大碼頭蛤蜊的交易量,每天在20萬斤左右。

  蛤蜊能否提前上市,取決於肉質的肥度。 “看,現在已經有八九成肥,往年五一前後才能達到這個肥度。 ”現場漁民打碎一個蛤蜊給記者展示。王源説,與往年相比,這兩年紅島蛤蜊一年比一年肥。為了説明這一點,他舉了個例子:現在捕撈上岸的蛤蜊多是一年的苗,同樣大小的蛤蜊苗,以往需要一年多時間才能長成,現在只需要8個月就可以捕撈了。兩年前,蛤蜊上市高峰期也不過八成肥,而現在距離五一還有一個月,卻普遍在八成以上肥度。

  王源從事養殖已經6年,承包了2000畝灘塗,而蛤蜊養殖只有100畝,其他主要養殖海蠣子。 “今年我準備擴大到500畝。”王源説,以前蛤蜊肉質偏瘦,加上東北蛤蜊的衝擊,本地蛤蜊賣不上價,極大降低了養殖熱情,如今情況大不一樣了。

  調查

  紅島蛤蜊提前兩月“反轉”

  淩晨2點,城陽水産批發市場就開始熱鬧起來,一輛輛大貨車滿載著蛤蜊陸續進入市場。從碼頭上岸的蛤蜊經過分揀後運到這裡,再進行二次批發。一輛車可裝載1噸蛤蜊,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內,一車蛤蜊就被商販搶購一空,然後商販們將蛤蜊送往島城各大市場開始零售。

  “目前,城陽批發市場蛤蜊的日交易量是60多噸,佔全市的一半以上。 ”批發市場工作人員説,産地主要來自東北、紅島,其中東北蛤蜊約佔三成,紅島蛤蜊佔據六成,還有部分來自海洋、原膠南甚至南通等地,不過數量極少。往年,五一前後,紅島蛤蜊才會大量上市,在這之前,一直是東北蛤蜊為主,佔整個市場的三分之二,五一過後出現反轉,此時紅島蛤蜊佔據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今年看來,這個局面提前兩個月出現了。

  在市場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告訴記者,2002年以前,沒有東北蛤蜊,市場的蛤蜊主要來自紅島、原膠南、田橫島、雙埠等地,市場批發價也只有一元一斤。當時蛤蜊的上市期集中在每年的5月份至9月底,其他時間段蛤蜊的交易量很少。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空檔,加上物流運輸的便利,2002年以後,東北蛤蜊開始出現,並逐漸佔領冬季市場。

  零售攤位一天百斤不夠賣

  市場工作人員説,目前紅島蛤蜊的市場批發價格為5元一斤,而東北蛤蜊3.5元至4元一斤,兩者相差一元多。記者隨後來到零售市場的海鮮攤位前,攤主説,今年紅島蛤蜊上市早,而且肉質肥、味道鮮美,3月初市面上就逐漸多起來。上市之初,價格曾一度每斤7.5元,隨著數量的增多,最近一段時間價格有所下降,目前個頭大一些的6.5元一斤,小點的最少也得6元。即便如此,一天100斤也不夠賣。

  批發價上漲一元 島城市場本地蛤蜊目前佔六成

  説法

  吃得好住得好肉質肥滿

  採訪中,漁民紛紛表示,這兩年紅島蛤蜊不僅肉質肥滿,且個頭也比往年偏大。究其原因,王源認為,紅島蛤蜊從放苗到收穫,生長期一般只有一年。前些年,養殖戶一味追求數量,致使蛤蜊養殖密度大,營養跟不上,生長就慢。近幾年,當地漁業部門提倡科學養殖,極大降低了養殖密度。蛤蜊生長空間擴大,有足夠的食物可以供應,自然長得快、肉質肥。

  對此,城陽漁業專家王學勃説,近兩年紅島蛤蜊肉質肥滿,一方面得益於膠州灣的治理和企業截污,水質好了,海裏的微生物增多,而微生物又是蛤蜊的主要食物。另一方面,正如漁民所説,與科學養殖有關。近年來,漁業部門指導養殖戶採取“換茬”養殖。舉例説明,養殖戶承包了3000畝灘塗,以往可能全部用來養蛤蜊,一年接一年。現在不同了,今年拿出1000畝養蛤蜊、2000畝養海蠣子,明年就用養海蠣子的灘塗養蛤蜊,也就是有計劃地“輪養”,同時在養殖密度上也合理控制。

  延伸

  膠州灣蛤蜊叫響全國

  “膠州灣蛤蜊”生産海域位於膠州灣北部灣底,因潮汐、河流、底質等因素,使得該海域浮游植物、營養鹽豐富,水溫、鹽度、PH值均較為適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膠州灣蛤蜊的優秀品質。當地漁民回憶,膠州灣內很早就有蛤蜊,但早些年比較少,面積和産量是通過自然繁殖逐年多起來的。據《嶗山縣誌》記載,自1964年開始,嶗山縣紅島公社封灘養殖蛤蜊2000余畝,當年起即向國家交售,其中部分供外貿單位出口,因此真正規模外銷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

  2010年,農業部向城陽頒發了“膠州灣蛤蜊地理標誌保護登記證書”,使得“膠州灣蛤蜊”成為青島市唯一的水産品類地理標誌産品,城陽産“膠蛤”正式受到國家保護。

  膠州灣蛤蜊農産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青島市城陽區五個街道,包括紅島街道、河套街道、流亭街道、開工街道、棘洪灘街道,共111個社區,青島市民所熟知的紅島蛤蜊、雙埠蛤蜊都包含在內。這意味著,除了上述地域外,今後其他地方的蛤蜊都不得稱“膠州灣蛤蜊”。

  在2011年中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膠州灣蛤蜊品牌價值被評估為13.52億元人民幣,這對“膠州灣蛤蜊”的開發利用和維權保護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如今,城陽區膠州灣蛤蜊生産海域達7.5萬畝,一年的産量可達十幾萬噸,當地加工蛤蜊的廠家有50家左右,産品外銷韓、日、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零售市場方面,除了島城外,主要銷往山東周邊地區,常年暢銷不衰。

  講述

  紅島蛤蜊的養殖路

  紅島東大洋的王澤浩跟蛤蜊打了20多年的交道,經歷了從自己承包蛤蜊灘到受雇於人的過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時候,蛤蜊養殖開始盛行。 ”王澤浩説,那時候,很多漁民轉行養蛤蜊,他和20多個漁民合夥,一下子承包了400多畝海灘。“當時漁船都是小馬力,耗油量很少,油價只有幾毛錢。養殖蛤蜊的成本主要是承包費,一畝海灘三五十元,一共一兩萬元的承包費,分攤到每個人就很少了。”王澤浩説,最主要的是,蛤蜊苗不用購買,全是自然苗,而且生長週期短。遇到好的年頭,蛤蜊長得又大又肥,一年就能賺10萬元。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大面積地養殖蛤蜊,使得自然苗不能滿足養殖的需要,人們開始陸續從外地引進蛤蜊苗。最早時,蛤蜊苗主要來自萊州,後來又從寧波引進,再後來就是福建,目前當地的蛤蜊苗大多是從廈門、廣西引進。而且,這段時間蛤蜊養殖的費用開始增加,灘塗的承包費每畝漲到100多元,油價也到了2元,加上引進的蛤蜊苗成活率較低,後期不少合夥人開始退出。

  2000年以後,漁船的馬力逐年增大,每出一趟海的費用就得五六百元,雇工費、承包費也都不斷上漲,加上那幾年蛤蜊的批發價格一直上不去,導致個人養殖戶數量進一步減少。其間養殖公司陸續出現,規模越來越大,除了養殖蛤蜊,公司還養殖海參等其他海産品,他們的綜合經營能力強。鋻於此,6年前,王澤浩退出承包海灘,連人帶船租給養殖公司。這兩年,蛤蜊一年比一年肥,價格也上去了,當地養殖戶又開始紛紛擴大蛤蜊養殖規模,今年整個紅島區域投放的蛤蜊苗數量,預計會比去年上漲兩三倍。

  記憶

  捏成蛤蜊糰子來充饑

  “吃蛤蜊喝啤酒”是青島人時常挂在嘴邊的招牌話。像大多數海鮮一樣,蛤蜊的吃法很多,可以辣炒,也可以原汁烹飪等。在紅島當地,漁民更喜歡“炸”蛤蜊。將新鮮蛤蜊用清水洗凈,倒入鍋中,通常不加任何佐料,甚至連水也不加,當地人認為,加水會減淡紅島蛤蜊的鮮度。待蛤蜊張開口,立即關火,火大了,蛤蜊肉就會萎縮,也就是人們所謂的“炸瘦”了,味道和口感就差遠了。

  漁家人靠海吃海,但説起蛤蜊,紅島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另有一番感慨。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蛤蜊是當地漁民必不可少的食物。生産隊的時候,發放的糧食少,而僅僅吃海鮮又很難起到充饑的效果。當地人就將挖回來的蛤蜊煮熟,通常是一大盆,挨個剝出肉來,用雙手攥在一起擠壓,將裏面的汁水擠出,於是,蛤蜊肉便結成一個糰子。吃時將整個蛤蜊糰子放入口中咀嚼,即解了嘴饞又起到充饑的效果。現在看來,這種吃法有些“奢侈”了。

  相關連結

  如何辨別紅島蛤蜊

  蛤蜊是紅島的特産,有菲律賓雜色蛤、毛蛤、冒子頭蛤、抱鴿頭蛤、象拔蚌蛤、雙咀蛤、刀鮮蛤、滑蛤、蟶子、蘭蛤等十多種,最鮮最好吃的是菲律賓雜色蛤。

  當地漁民説,雖然東北蛤蜊和紅島蛤蜊都是一個品種,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看花色,兩地蛤蜊都是雜色,東北蛤蜊色澤較重,且黑皮多,一般皮較厚,個頭比紅島蛤蜊略大,而紅島蛤蜊多為淺花色,皮薄;嘗味道,煮熟後,紅島蛤蜊口感鮮嫩,幾乎沒有沙子,而東北蛤蜊鮮味不足;觀湯汁,紅島蛤蜊水煮後湯汁呈乳白色,而東北蛤蜊水煮後湯汁較清。(記者 王濤)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