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村民摸魚得“太歲”經專家鑒定屬“肉靈芝”

2017-03-16 16:25:45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近年來,“太歲”這個生物頻頻被人們發現,也引發了眾人的好奇心。曹教授扒開表面,割開表皮,發現裏面均是白脂般的組織,形狀結構如肌肉,撕開一塊後呈肉絲狀,粘滑且無味。

  近年來,“太歲”這個生物頻頻被人們發現,也引發了眾人的好奇心。3月13日夜裏,費縣村民邢先生在河裏摸魚時意外踩到一個軟體生物,15日上午,沂蒙晚報記者聯繫了臨沂大學生命科學院曹善東教授,曹教授用顯微鏡和火燒等多種方法進行鑒定,確認這個怪物並非凝結的膠體,是一種大型的複合粘菌,也就是人們傳説的“肉靈芝”。

  情景再現 深夜摸魚撈到“怪物”

  發現這個軟體怪物的是費縣費城街道辦事處邢家村村民邢先生,邢先生開了一個農家樂飯店,為找新鮮的魚蝦食材,邢先生經常去附近的河裏打撈魚蝦。

  近幾天,附近一條河因建橋施工,河水大量排泄下游,原先2米多深的河道只剩下了1.2米深,13日夜裏11點左右,邢先生穿著皮褲來到河道中網魚。他在河道中沒走幾步,就踩到了一個軟乎乎的東西。

  “我當時嚇了一跳,夜裏踩到奇怪的東西非常緊張。”邢先生説,他分析,如果是魚的話早就溜掉了,他又害怕又好奇,彎腰準備撈起來查看,可這個怪物表面是青苔非常滑,根本拿不起來,他乾脆用網探到河底,連怪物和淤泥一塊抄了起來。

  借助頭燈,邢先生發現“怪物”是個圓柱體。40多歲的邢先生也沒見過這樣的“怪物”,就拿回了家,用水沖洗後他發現這個“怪物”貼近淤泥的一面是黑色,其他部位為咖啡色,他測了一下,這個怪物重達21斤8兩,長26釐米,寬和高均為22釐米。

  因看過有關“太歲”的新聞,邢先生感覺這東西可能就是傳言中的“太歲”,他經過上網比對,發現這個怪物無論從外觀上還是質感上,都像傳説中的“太歲”。

  有老人稱,在70年前也有人從河中發現過“太歲”,但體積非常小。

  曹善東教授用顯微鏡鑒定“太歲”。

  專家鑒定 經肉眼、儀器檢測真是“太歲”

  邢先生發現的這個“怪物”是“太歲”嗎?記者聯繫了臨沂大學生命科學院曹善東教授,從事生物研究的曹教授專門抽出時間為邢先生鑒定。15日上午,邢先生趕到了臨沂大學,曹教授先從這個怪物的外觀上判斷,認為這個圓柱狀怪物符合“太歲”的外觀。

  曹教授扒開表面,割開表皮,發現裏面均是白脂般的組織,形狀結構如肌肉,撕開一塊後呈肉絲狀,粘滑且無味。

  曹教授肉眼判斷,這個生物是個活菌體,並非膠的凝結體,因為膠的結構不會呈肌肉狀。曹教授用顯微鏡觀察後,又將切下的一塊組織放在酒精燈上,燒了約一分鐘後,散發出一股羽毛燒焦的味道,而且這塊組織呈粘絲狀。

  “可以斷定這是個複合粘菌,不是膠體,複合粘菌內的蛋白成分經火燒後水分消失,失水後遇高溫會呈粘稠狀,散發出羽毛燒焦的味道。”曹教授最終鑒定這個怪物就是複合生物粘菌,也就是人們傳説中的“太歲”和“肉靈芝”。

  “太歲”經火燒後,蛋白成分散發出羽毛燒焦的味道。

  專家建議 由於生長環境不同,泡水喝要謹慎

  曹教授介紹,據他掌握,我市已經發現了10多個太歲,2015年夏天,一村民在蒙陰縣蒙陰鎮汶河畔曾發現了5個“太歲”。後來費縣、沂水、臨沭、蘭山區、臨沂高新區等地均發現了“太歲”,經鑒定只有臨沂高新區發現的“太歲”是假的,是工業用的膠體凝結物,別的均是“太歲”。邢先生發現的這個“太歲”,是近年來費縣發現的第二個。

  據了解,“太歲”生長的環境非常奇怪,費縣發現的第一個“太歲”是在石頭邊生長的,臨沂一小前幾年發現的“太歲”居然是在六層閣樓上生長的,還有的“太歲”生長在樹根底部和河道裏。

  火燒後,“太歲”中的蛋白成分失水後呈透明粘稠狀。

  邢先生得知自己撈出就是“太歲”後非常驚喜,急切詢問用“太歲”泡過的水是否像傳言中所述有抗病效果?曹教授稱,“太歲”就是“肉靈芝”,是生長于地下由粘菌、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而關於“太歲”的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學界始終有爭議。

  “這個東西有價無市,我們不建議隨便泡水飲用,理論上‘太歲’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但也要看它生長的環境決定它的功效。”曹教授解釋,東北原始森林裏發現的“太歲”品質上乘。如果在河道裏發現的“太歲”,一定要留意河水是否受到污染,是否重金屬含量超標。“‘太歲’在生活中非常罕見,可以作為觀賞物,在未經過嚴格檢測之前,切莫隨便食用或泡水飲用,以免損害健康。”

  沂蒙晚報記者朱武濤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