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校輔導員:為和95後大學生聊得來,自學專業課

2017-03-06 10:54:37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具體到日常的瑣碎工作,某駐濟高校輔導員陳廷(化名)告訴記者,自己的工作真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兩眼一閉,提高警惕”。陳廷表示,當輔導員四年來,為和學生更好溝通,他至少自學了五門專業課,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

  “輔導員?就是大學生保姆唄,打雜的啊!”提起輔導員,這是很多人的錯誤認知。“表面光鮮實際瑣碎,手機終年不敢欠費,生怕領導隨時查對……不盼留校競爭崗位,畢業三年回來聚會,不如學生混在社會……”談到自己的工作,有不少輔導員編一些打油詩來自嘲。國家對輔導員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輔導員也需要全副武裝,學會十八般武藝,但與此相對應的,是不少高校輔導員待遇低、職業發展受限等情況。為維護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如何提升輔導員的幸福感、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打通通道,成為各個高校探索的問題。

  一週與50多個學生談心

  如何交流“有道道”

  2012年,黃建勳從山師碩士畢業,便通過統一招聘,做了學校的輔導員,一幹就是五年。談起自己想當輔導員的初衷,黃建勳思考了半天:“當年讀書期間也擔任相關學生幹部,我就是被這個隊伍培養起來的,我對輔導員隊伍有感情。”記者採訪中發現,一多半的輔導員在接觸這個工作之前對輔導員工作有所了解,他們懂得這個工作的辛苦和瑣碎,也品味著這個工作帶給他們的成就感。

  剛剛過去的一週,黃建勳約談了50多個學生,每個學生一對一談話,從十幾分鐘到兩個小時不止。今年,黃建勳帶2016級的本科生,509個學生。剛剛過去的期末考試,這一級有十幾個同學出現了挂科現象,黃建勳一一叫上他們,加上成績靠後的學生,跟他們談話。

  “剛工作時,確實吃了一些苦頭,跟學生談話不得要領,比如,只會簡單地問,‘你成績為什麼會下降?’學生就懶懶地回復‘變懶了’,拒絕進一步的溝通,你看他的眼神就知道。”這種情況下,黃建勳只能慢慢尋找談話技巧,讓學生自己回憶,從什麼時間什麼課程,自己變懶了,不想學習了,將情景再現,讓學生自己分析原因。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慢慢向黃建勳吐露心聲,包括家庭、學業、感情等。

  “如果你一味責備他們為什麼成績下降,於事無補。聽起來是50多個孩子,任務繁重,但每個孩子的心境不同,我也很享受這個過程,感受到他們慢慢信賴我的感覺,這是很棒的。”黃建勳説。

  具體到日常的瑣碎工作,某駐濟高校輔導員陳廷(化名)告訴記者,自己的工作真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兩眼一閉,提高警惕”。“我一天能開三四個會議,工作日程一天能記兩三張A4紙,小到學生請假、宿舍關係僵硬,大到就業困難、家庭出現變故,都需要輔導員出馬。最怕學生早6點之前和晚10點以後打電話,總擔心意外發生,有時候半夜醒來好幾次查看手機……”

  十八般武藝樣樣得會

  光靠熱情可不夠

  幾乎所有輔導員都會經歷一個從透支熱情向總結經驗轉變的過程。“最初跟四五百個孩子打交道,各種工作千頭萬緒,沒有經驗怎麼辦?只能靠熱情,想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取悅他們,有時候反而遭到他們的抵觸。”陳廷説。

  輔導員承擔著高校學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學習引導、心理疏導、就業指導等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的工作,他們是離大學生最近的一群人,一位好的輔導員在關鍵時刻甚至能影響學生的一生。也有很多人以為,輔導員是大學生的保姆,或者“打雜”的,黃建勳和陳廷對此都不以為然。

  “從輔導員的入職考試就能看出來,它考查的知識範圍非常廣,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還要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法學等等。現在學生面臨的問題非常多,抑鬱症、焦慮、情感危機等等,輔導員僅靠熱情根本無法應對,需要在理論和經驗上豐富自己。”黃建勳表示。1986年出生的黃建勳,現在帶的學生是1998、1999年出生的,“現在的‘95後’思想非常多元化,你在跟他們打交道時,如果用老一套的辦法,他們根本不買賬。”

  教育部辦公廳在2006年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要求,對輔導員“分層分類進行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民族學、傳播學、哲學、歷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多學科知識教育,提高輔導員綜合素質和能力”。

  “我是生物專業畢業的,而我帶的是資訊學院的學生,為了學生的職業規劃,我至少要將資訊學院相關的專業知識吃透,這也方便與學生溝通。”由於現在高校對第二課堂的重視,尤其是創新創業比賽,帶領學生準備的只能是輔導員,“我有個同事也是生物專業畢業的,他現在已經是管理學院的專業指導老師,在各種創新大賽和職業規劃大賽中帶著學生拿下了一個又一個榮譽。”黃建勳説。

  陳廷表示,當輔導員四年來,為和學生更好溝通,他至少自學了五門專業課,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他甚至忙中抽空和學生一起聽課,不過由於事務繁忙,這樣的“蹭課”機會並不多。

  探索職稱評定單列

  留住優秀輔導員

  “不怕你笑話,我是近兩年才談了個女朋友,打算近期轉崗或者考公務員,這也是女方要求的,”陳廷不好意思地説。陳廷在某駐濟高校從事輔導員工作已經四年,雖已年過三十仍沒有結婚,“説實話,我真是非常熱愛這份工作,但是每次談對象,人家一聽是男輔導員,就首先擔心你的待遇和未來發展問題。”陳廷直言不諱。據了解,跟女輔導員在相親中佔盡優勢相反,男輔導員一直不是很吃香的工作。

  陳廷介紹,男輔導員在輔導員招聘中確實比較有優勢,但卻很難將這個工作一直幹下去,“以我們學院為例,現在幹輔導員時間最長的一般都是女輔導員,就算升職為學院的書記、副書記,畢竟還是輔導員崗位。男輔導員流動性較大,要麼轉崗去黨政、管理口,要麼直接通過別的機會離開這個崗位。”

  據了解,輔導員的不穩定性在男性輔導員中尤其突出,在整個輔導員隊伍中也不罕見。2005年發佈的《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鼓勵和支援輔導員長期從事該項工作,向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希望可以培養一批在輔導員崗位長期做下去的職業化隊伍。

  2015年10月,教育部辦公廳在2006年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修訂情況中明確指出,“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幹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可以朝著專業技術職稱與行政職務兩條路發展,就是説,輔導員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與其他專業教師一樣,積累、研究,走一條學術的路,但是與眾多專業教師一起競爭,輔導員顯然不佔優勢;第二條是逐漸走向學校各級行政管理崗位,“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一條更狹窄的通道,機會太少,而且,會養成輔導員的投機心理,在輔導員崗位上不能沉下去。”陳廷説。

  如何留住優秀的輔導員、維護輔導員的穩定性,已成為各個高校自主探索的問題。2015年,山東省將大學教授職稱評審權力下放高校,山東師範大學制定出帶有“山東師範大學”的教授評審條件,開創性地將輔導員職稱單列,不再與普通教師一起參與評審。

  “無論是從科研成果還是從課時量來看,與教師相比,輔導員都不佔優勢,而反映輔導員自身工作特點的條件反而被忽略了,不利於輔導員的職務晉陞,自然不利於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山東師範大學人事處副處長張慧介紹,2016年起,學校探索輔導員研究系列職稱評聘,面向在一線工作的專職輔導員,通過評聘的人員,在輔導員崗位工作期間享受所聘崗位待遇。因工作需要離開輔導員隊伍,待遇按新聘崗位執行,崗動薪變。輔導員職稱單列後,職稱評審中,將反映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指標加進去,激勵輔導員沉下心來,心無旁騖地做職業化、專門化、專家化的輔導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立偉實習生陳詩佳)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