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勝利油田4月7日訊(章鴻) 近日,勝利黃河鑽井鑽前公司加快推進廢棄鑽井液隨鑽治理産業化,先後投入了6套隨鑽治理裝備保障鑽井生産,累計施工24口井,凈化液相回用率達到了95%以上,廢棄物排放減量70%以上,實現了現場規模化運用,有效保護了油區環境。
4月1日晚8點30分,在王12-斜10井鑽井泥漿隨鑽治理現場,黃河鑽井鑽前公司主任工程師艾光富在忙碌了12小時後,與前來接班的員工仔細地進行交接班。艾光富在當日早上7點30分落實完各泥漿不落地作業現場的運作情況後得知,由於當天河106-斜42井隨鑽處理裝備需要搬遷,施工人員緊張,隨即帶領高會、解雷雷、蓋濤等3名機關幹部前往王12-斜10井頂班。
艾光富介紹説,自去年12月份永斜932井鑽井泥漿隨鑽治理環保工作現場運作以來,公司不斷加大項目運作力度,按照甲方需求,短短3個月,先後組織了6套隨鑽治理裝備保障井隊生産,目前已完工井7口,還有5套裝備正在鹽229-斜1、營72-斜83、王12-斜10等5個現場同時保障鑽井施工。
面對32型鑽機全部淘汰、産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的嚴峻形勢,黃河鑽井鑽前公司把環保産業作為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接續陣地,一切工作向環保産業聚焦,一切資源向環保産業流動,加快推進廢棄鑽井液隨鑽治理産業化,全力拓展公司生存發展空間。
在裝備保障上,按照“輕資産化”發展的要求,為最大限度減少投資、壓縮成本,6套隨鑽治理裝備全部採用租賃鑽井院等不同廠家前期加工製作的裝備。同時為配合隨鑽治理施工,從工程機械隊抽調了12台翻鬥車、4台挖掘機24小時進行現場保障。
在人員保障上,隨鑽治理施工採取的是“三班兩倒”,每班5人、12小時一換班,每套裝備需要15人。去年12月,公司指派銀牌隊井架安裝三隊32名幹部員工整建制轉崗,從與鋼鐵打交道轉到與泥漿打交道。面對全新行業帶來的全新挑戰,全隊幹部員工積極調整狀態,刻苦學習業務,努力克服鑽井泥漿環保專業知識貧乏、勝利油區造漿量大、鑽井速度快和晝夜連續作業、雨雪施工不停等諸多困難,以鐵的責任、鐵的素質、鐵的作風迅速適應了新崗位的工作需求,順利實現了隊伍的成功轉型。
隨著裝備的增加,人員非常緊張,公司又陸續從環保隊、綜合隊、工程機械一隊等後勤單位抽調了29人充實到一線,每班由最初的5人縮減到4人,每套裝備由15人減少到12人,工作強度進一步加大。本著幹部盯井、黨員帶班、新老結合的原則,精細運作安排,明確職責分工,確保井井有幹部負責、班班有黨員帶頭、崗崗有骨幹幫扶,保障了各項施工的有序運轉。同時,公司機關成立生産預備隊,在設備搬遷、井隊快速鑽進等人員緊張的節點,及時衝上去、頂崗作業。
在技術保障上,公司專門成立了由相關領導、責任部門、基層骨幹組成的技術保障小組,結合現場裝備運轉情況,加強與各生産廠家的溝通協調,及時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由於每套裝備工藝佈局、設備類型不盡相同,給現場操作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技術人員虛心向廠家學習,跑遍每個現場、摸透每套設備,熟練掌握各模組、各環節的工序工況和操作流程,加強人員轉崗培訓和實操訓練,使轉崗人員儘快掌握了操作要領。同時,總結施工經驗,優化工藝流程,向廠家提出合理化建議,對裝備進行改進升級,不斷提高裝備各項性能。
在此基礎上,公司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教育引導幹部員工深刻理解環境保護對油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廢棄鑽井液隨鑽治理産業對公司轉型發展、自主生存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凝聚形成了“當好油區環保衛士,爭當轉型發展先鋒”的共識。樹立“綠色生産,人人有責”的思想,嚴格落實現場安全環保生産要求,完善交接班等各項管理制度,強化源頭治理,狠抓過程式控制制,嚴防施工及運輸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發生,確保泥漿“不落地”、環境“零污染”。
黃河鑽井鑽前公司經理張其恩説:自2015年成立黃河鑽井環保技術服務中心以來,公司大力推進泥漿隨鑽治理産業化,到目前累計施工24口井,凈化液相回用率達到了95%以上,廢棄物排放減量70%以上,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裝備、人員、技術和管理保障體系,實現了現場規模化運用,做到了泥漿隨鑽隨治、液相二次利用、固相廢物減排減量,有效保護了油區生態環境。
初審編輯 馮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