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食鹽裏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文章在網上流傳。網文稱國外網站才能購買到未添加抗結劑的進口鹽,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絕大多數食鹽品種未添加“亞鐵氰化鉀”,國內市場也能買到純天然食鹽。業內提醒讀者小心“被行銷”。專家表示,作為國際通用的抗結劑,歐美也允許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添加量嚴格控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傳言:網文宣稱只吃進口鹽
近日,一篇名為《食鹽裏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中稱,我國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加熱分解得到氰化鉀,歐美人不吃亞鐵氰化鉀,但是我國食鹽中卻添加了“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文中稱“國際上能夠在氯化鈉中作為抗結劑的産品有20多種。發達國家在食用鹽領域使用的抗結劑有鹼式碳酸鎂和硅鋁酸鹽等,用亞鐵氰化鉀的比較少,其他鹽産品則根據需要添加各種抗結劑。我國在食品添加劑中規定允許使用的抗結劑有5種,即亞鐵氰化鉀、硅鋁酸鈉、磷酸三鈣、二氧化硅和微晶纖維素,但中國鹽業只選用了亞鐵氰化鉀一種。”
文中稱“世界上鹽的發展方向是走向綠色天然,而中國是逆行!”文中稱“我在此強烈呼籲,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廢止添加亞鐵氰化鉀,改為添加檸檬酸鐵銨,其實不需要追求結塊不結塊的。結塊又怎樣?我們寧願自己買回去搗碎也不要鹽業公司添加那些危險的物質!最好像澳大利亞一樣不要添加抗結劑,回歸綠色純天然難道不是更好嗎?反正我是不敢吃這個鹽了,國家有一天不廢止,我就有一天吃進口鹽!”
調查:9種鹽僅2種添亞鐵氰化鉀
是否像文中所説,我國的鹽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呢?記者進行調查後發現,除了井礦鹽等容易結塊的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多數鹽品都未添加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包括湖鹽、冰晶鹽。
在一家超市,記者看到貨架上擺了9種鹽,7種未添加亞鐵氰化鉀,2種添加了亞鐵氰化鉀,添加亞鐵氰化鉀的佔比僅22%。“加碘低鈉海鹽(低鈉鹽)”、加碘天山湖鹽均註明“本品抗結劑含量為零”,並提示:“産品無添加抗結劑,若有結塊不影響食用”。加碘雪晶鹽、加碘冰晶鹽、未加碘雪晶鹽、精選海鹽等均未添加亞鐵氰化鉀。
只有兩種食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分別是加碘自然食用鹽、加碘低鈉鹽,含量為小于等於5.0mg/kg,小于等於10.0mg/kg,均低於國家標準。
添加亞鐵氰化鉀是否有害?
歐美也添加日常食用無害
廣州鹽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食品流行的趨勢是綠色天然,我國食鹽也在走向綠色天然,越來越多的食鹽不再添加抗結劑,保留原汁原味。除了井礦鹽太容易結塊,而且一旦結塊很難砸碎,不得不添加亞鐵氰化鉀,其他食鹽已經越來越少使用抗結劑,甚至實現零添加。所以文中説‘世界上鹽的發展方向是走向綠色天然,而中國是逆行!’純粹無稽之談。可以説我國食鹽中不添加抗結劑的食鹽選擇非常多樣,根本不需要非要去國外的網站買進口鹽。”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文中特意提到了某些售賣進口鹽的網站,甚至某個進口食鹽品牌,行銷的意味很濃。不排除“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吸引眼球,拉動銷售,誇大其詞。”
添加亞鐵氰化鉀是否有害?對此,專家表示,日常食用食鹽無害。作為國際通用的抗結劑,歐美也允許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正常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而且中國的標準比美國的標準還更嚴,美國提出食鹽中可以加入13mg/kg以下的亞鐵氰化物,但是中國最大使用量為10mg/kg。
在中國食品産業研究員朱丹蓬看來,該食鹽的安全性應該沒有太大問題。“這種食鹽的安全性通常會受到兩個指標的影響,一個是食鹽的溫度,第二個是攝入量。”他表示,首先在日常烹飪過程中,油溫水溫去到幾百攝氏度的幾率基本沒有;然後從總攝入量分析的話,除非長期頻繁吃腌制食物,或者説一次性大量攝入腌制食物,才可能有危險,但以上情形都較為極端。“所以如果是偶爾吃,沒有極高溫度爆炒的話,對健康來説沒有直接危害。”其認為。
據上述網文稱,專家指出,“亞鐵氰化鉀”中的鐵和氰化物之間結構穩定,只有在高於400℃才可能分解産生氰化鉀,但日常烹調溫度“通常”低於340℃,因此在烹調溫度下亞鐵氰化鉀分解的可能性極小。中國推薦的食鹽每日攝入量為6g。考慮中國居民實際食鹽攝入量普遍偏高,按每人每天攝入15克食鹽計算。如果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每天攝入量為0.15mg。按照成人體重按60kg計,攝入量為0.0025mg/kgbw,遠低於人類的每日容許攝入量(0.025mg/kgbw),因此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本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原標題:國內食鹽有"變種"添加劑?專家:歐美也添加,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