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雙11”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但中國的快遞物流業已進入戰備狀態。根據中國快遞協會的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快遞處理量預計超過10億件。盤子大、任務重,快遞業如何“保暢通、保安全、保平穩”,給消費者帶來良好體驗?
大數據預測:把商品佈局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
從2006年的26萬件,到2016年的6.57億件,天貓“雙11”創造了全球快遞業的奇跡。從歷史經驗看,快遞業每年的峰值會變成下一年的常態,今年“雙11”仍有一場硬仗要打。
雖然包裹數量逐年增長,但電商通過快遞發貨的時效一直在提升,包裹發送過億的耗時從2013年的48小時降到2016年的12小時。這其中,資訊化、大數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企業的電子面單推得比較好,對快遞服務的全鏈條都有加速作用。”韻達速遞副總裁賴世強説。相比傳統面單,電子面單串聯起了商家、消費者和快遞企業的數據,可以使發貨速度提升30%以上。
越來越豐富的數據,也使得商品的流向預測越來越精準。菜鳥網路副總裁、“雙11”物流總指揮史苗表示,今年“雙11”的一個重要看點是“前置倉”的下沉。
所謂前置倉,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挑選出高頻次購買的商品,放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裏。比如,商家和物流公司了解到南方某省的消費者最喜歡購買某品牌的乳品,就可以在前置倉裏提前備貨,消費者一下單就及時配送,大幅減少跨省調撥的流轉距離和時間成本。
根據阿裏的規劃,未來將在全國建設2000個前置倉。預計在快消品、生鮮食品等領域,前置倉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機器人助陣:快遞物流越來越像科技秀
智慧演算法、自動化流水線、AGV機器人……走進菜鳥網路位於浙江嘉興的一個智慧倉庫,一個直觀的感受是“無人化”程度越來越高。
在智慧倉庫,從收貨開始,商品就被流水線送入指定區域,智慧設備再將商品送往指定貨架存儲。哪怕貨架有7層樓高,智慧設備也能靈活地將商品上架或者取出,並且能保持穩定。
而在發貨階段,包裹揀貨完成後,也會被自動貼上快遞面單,就連最後的封箱也是機器完成,最後被送上高速分揀機,根據不同去向進行分類,整條設備1小時可以分揀超過2萬件包裹。
“在收貨、分揀和運輸等環節,智慧物流對快遞行業的改進非常大,基本消滅了爆倉和積壓現象。”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快遞管理處處長余艷説。
史苗表示,這些智慧倉庫分佈在全國範圍內的重點城市,不僅有全自動化的流水線,還有各種暫存機器人、揀選機器人,以及機械臂、AGV矩陣等。它們將在“雙11”之前完成聯調,形成大規模的機器人倉群來服務“雙11”。
除了菜鳥網路,其他物流服務商也在加大對機器人倉庫的投入。如申通快遞在多地推出了“小黃人”自動分揀,蘇寧和日日順則通過無人倉庫對家電類商品進行全機械化入庫、揀選和發貨。
多元化配送:加大向末端網點傾斜力度
大數據也好,智慧設備也好,包裹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離不開最後100米的末端配送。
相比以往,如今的末端配送正變得日益多元化:統計顯示,全國有約4萬家菜鳥驛站、近20萬組智慧快遞櫃和數十萬快遞代辦點。這些場所將與快遞到府一起,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安全的配送服務。
儘管如此,當前約90%的末端配送仍由快遞員完成。近年來屢屢爆出的快遞網點倒閉、快遞員轉型等消息,顯示出依賴人力服務的脆弱性。
“‘雙11’物流難,最難的地方在末端網點上。”中國快遞協會秘書長孫康説。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核心地帶有超過1/4的快遞網點感受到非常大的生存壓力。如何穩住基層網點,是快遞行業面臨的大問題。
賴世強表示,“雙11”期間韻達將通過租借各類倉庫分離發貨件和到貨件,提升網點的派送效率。“招兵買馬”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