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你有沒有給自家“錢袋子”算算賬,是花錢如流水,還是數錢手都軟?咱們一起來數數上半年金融圈的新變化,看看你的投資是否都踩對了節拍,躲過了陷阱~
“踩上利率節拍掙錢花”
最近你是否趕上了銀行理財産品利率上行的節拍?由於面臨年中“攬儲”大考,不少銀行理財産品的年化預期收益率超過了5%。不光是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也火了一把。6月末,餘額寶規模達1.43萬億元,已經相當於一家中型銀行的全部客戶存款規模,這令不少銀行感到緊迫。
不過,就在半年前,2016年底餘額寶規模僅達0.8萬億元,去年七日年化收益一度跌至歷史最低點。而去年3月開始,銀行理財月度平均預期收益率維持4%以下,在10月降至年度最低的3.6%。
可隨著今年流動性趨緊,市場資金價格大幅上漲,理財産品收益轉升,餘額寶近兩個月七日年化收益也升至4%以上。在這些變化背後,是一隻“利率市場化”的大手,推動著金融機構不斷優化資産負債表,也推動著我們這些投資者伺機而動,跑贏CPI。
“升至國家戰略保安全”
賺更多的錢是普通人的心願,但前提是保障“錢袋子”的安全,這也是上半年國家的關注重點。
上半年,發生了一些事關“錢袋子”的風險事件,均被及時處置,有驚無險:
民生銀行曝出的數十億元“假理財”案件,讓不少投資人心頭一緊,各家銀行急忙自查內控漏洞。所幸公安部門及時凍結涉案賬戶,控制了銀行“內鬼”,大部分損失有望追回。
身著阿尼瑪“白大褂”的徐翔鋃鐺入獄,曾經的“私募一哥”因合謀操縱股價被基金業列入“黑名單”,這讓在股市中沉浮的股民,對資本市場有了新的期待。
國海證券的“蘿蔔章”事件引發了債券市場的一場風波。就在債市風險引向股市之際,監管部門果斷出手,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援,證監會對國海證券作出暫停新開證券賬戶一年等處罰,化解了一觸即發的信用危機……
風險的小火苗被一個個掐滅,安全的防火牆越來越堅固。當金融安全變成“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才能減少阻力,應對外部衝擊才會更有能力,咱們老百姓裝錢的“袋子”也會越來越結實。
“重拳打擊違規心踏實”
機構違規,市場生病,百姓受傷。監管部門只有勇於“揭蓋子”“打板子”,堅持嚴罰重處,才能切實保護百姓的“錢袋子”。
上半年,銀行從業者有了專用行酒令:四不當啊,三違反啊,七號文啊,十風險啊,兩加強啊,雙十禁啊,回頭看啊,再回頭啊。
乍一聽一頭霧水,原來這個行酒令源於上半年監管密集下發的多項監管政策。不止是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也根據市場熱點問題頻頻出手規範。
金融監管的政策發佈是嚴肅認真的,絕不是行酒令一樣的“搞花活兒”,言出必行,令行禁止,該罰得罰。一度讓萬科慌了神的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在保監會對前海人壽的行政處罰面前也得甘願受罰,撤銷任職資格的同時禁入保險業10年。
一季度,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違規機構的處罰金額已達數十億元,隨後處罰力度只增不減。6月末,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分別受到監管部門開出的800萬元以上的超大罰單,但這在證監會3月末針對“多倫股份”操縱案開出的34.7億元“史上最大罰單”面前,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金融治理按下“升級”鍵,百姓的錢袋更安全。
“直擊金融反腐快人心”
上半年,反腐風暴直擊金融領域,保監會原主席項俊波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監管機構第一個因為涉嫌嚴重違紀被拿下的“一把手”。
接著,銀監會原主席助理楊家才涉嫌嚴重違紀被審查,證監會原發審委員馮小樹涉嫌違法買賣股票被罰沒4.99億元……
“老虎”“蒼蠅”一起拍,金融反腐令百姓大快人心。本是為百姓管理“錢袋子”的個別監管人員,卻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必須依法嚴厲懲處、以儆效尤。身處要職要肩負起應有責任,掌握金融命脈絕非權力尋租的砝碼。
“著眼國際開放拓投資”
百姓和企業的“錢袋子”裏除了人民幣,還逐漸加緊了美元、英鎊、歐元等外幣。隨著我國金融業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金融開放和國際合作正為國內外的投資者帶來新機遇。
上半年,從“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到自貿區的快速發展;從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註冊100億元“熊貓債”,到銀監會“鬆綁”部分外資行業務;從央行推出“債券通”管理暫行辦法,到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
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豐富了我們投資的方式,也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前來一試身手。
下半年,“錢袋子”會有啥新變化呢?金融圈又會發生什麼新鮮事兒?不管如何變化,這句話要記住: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一起期待“穩穩的幸福”吧!
記者:吳雨、許晟、王秉陽 編輯:胡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