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民眾在超市選購生活用品。 張雲 攝
今年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我國經濟主要運作指標出現了諸多積極變化,國民經濟整體運作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穩中向好的態勢,宏觀經濟運作狀況繼續改善。
經濟景氣度提高,品質和效益改善
從短期宏觀經濟運作看,訂單、價格、企業存貨和投資等一些快變數和先行指標表明市場預期向好、經濟景氣度上升;從中長期宏觀經濟發展態勢看,産業結構優化和消費結構升級等有利於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因素正在釋放積極信號。
短期經濟指標反映經濟景氣度提高。從先行指標看,製造業生産趨向擴張,服務業延續較快增長勢頭。截至今年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已連續11個月位於50%的榮枯線之上。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加快,企業補庫存意願上升,生産活動更趨活躍。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持續9個月穩定在54%以上的擴張區間,其中航空運輸業、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網際網路及軟體資訊技術服務、金融服務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於較高景氣區間,業務總量快速增長。從實物量看,用電量、貨運量指標大幅改善。今年1—5月,工業用電量增速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鐵路貨運量增長15.2%,顯示經濟回暖跡象明顯。
週期性指標傳遞經濟走勢的積極信號。一是生産週期調整基本到位。國際經驗表明,生産週期單邊下行趨勢持續的極限時間是7年左右,我國自2010年開始的産能下行週期已經接近這一目標極值。事實上,今年以來企業主動回補庫存已印證了這一點。二是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已實現趨勢性轉正。由於貼近市場,價格變化往往快於生産的反應。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揚影響,我國“三黑一色”(煤炭、鋼鐵、石化、有色金屬)産品價格交替上漲,工業生産者價格指數自去年9月份轉降為升後,今年已實現趨勢性轉正,推動工業需求擴張。三是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企業生産經營狀況不斷改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保持快速增長,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2.7%,創2012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經濟穩中向好,存在多種支撐力
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發展處於長週期的中高速增長階段,正從上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邁進,經濟發展具有紮實的基礎、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迴旋空間。當前,我國經濟運作中存在多種支撐力。
微觀主體有望煥發新活力。“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市場準入環境不斷優化,新型政商關係正在形成,有力促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去年全國新增市場主體1651萬戶,增長11%;全年新登記企業550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達1.5萬戶。目前,我國市場主體數量位居全球之首,創業人數已經超過德國人口總數,市場主體數量也超過了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市場主體總數。微觀主體煥發活力,支撐創新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採用自主研發晶片的超級電腦等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新産業、新産品、新經濟不斷發展。新産業蓬勃發展。今年5月,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0.3%,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新産品繼續迅猛增長。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積體電路、智慧電視等新産品的産量均有大幅提高。新經濟方興未艾。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加快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對生産和流通方式等産生了重大影響,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今年前5個月,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2.5%,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快22.2個百分點,共用單車、網路約車、快遞送餐、線上醫療、遠端教育等新服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增強。我國內需推動型經濟日益成型,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5.8%。一方面,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旅遊、醫療、保健和家政等服務消費需求日益提升,家裝家飾、汽車等與住房和交通相關的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消費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品零售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高。另一方面,投資補短板效應顯現。今年1—5月,基礎設施投資拉動固定資産投資3.9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的貢獻率達45.6%。其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公共設施管理、道路運輸和水利管理等短板領域、薄弱環節的投資大幅增長,有力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
全方位對外開放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項目合作成果超出預期。我國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經貿合作的步伐不斷加快,雙向投資保持較高水準。在去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下降13%的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較上年增長2.3%,達139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今年前4個月,我國企業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新簽合同額318.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89.5億美元,非金融直接投資39.8億美元。國際産能合作穩步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成功帶動一批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
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成閃亮“中國名片”。中新社發 中車長客 供圖
高度重視經濟運作中的矛盾和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緩解,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仍在積聚。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需要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經濟運作中的矛盾和問題。
外部不確定性衝擊尚未消除。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但應看到,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的深度調整尚未完全到位,世界經濟溫和復蘇的總體特徵尚未明顯改變,主要經濟體政策變化帶來的擾動性衝擊仍有可能影響我國經濟平穩運作。
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多。一是成本上升壓力依然較大。一些稅費等外部交易成本還沒降下來,資金、土地、能源、環保、交通物流、勞動力成本和部分內部管理成本也使企業感受到較大經營壓力。二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一些企業應收賬款增加且回收期拉長,出現資金週轉困難。銀行風險意識普遍提高,放貸愈加謹慎,部分小微企業融資比較困難。三是實體經濟效益仍然偏低。由於實體經濟利潤率遠低於虛擬經濟,有的製造業企業開始向房地産、金融領域發展,以“輔業創收”彌補“主業歉收”。這種現象不利於産業升級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不良資産、債券違約、影子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累積的風險要高度警惕。在金融領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企業債券違約現象明顯增多,人民幣匯率穩定壓力依然較大,銀行風險、信用風險和資本外流風險值得關注。在財政領域,地方財政明顯減收,財政收支矛盾較大。在房地産領域,一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推動資産泡沫形成,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清點貨幣。。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把經濟增長潛力轉化為現實經濟增長
綜合判斷,我國經濟底部企穩態勢日漸明朗,特別是在市場預期穩步好轉的背景下,各方面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這有利於加快化解各類風險、解決重大結構性失衡問題,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中高速水準。當前,應加快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各項工作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優化,把經濟增長潛力轉化為現實經濟增長,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實體經濟競爭優勢。進一步化解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問題,切實降低實體企業成本,打通資金向實體經濟流動渠道,加快“放、管、服”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通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支援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保持政策穩定性,推動供需均衡增長。穩定擴大有效需求,加大政府投資補短板力度,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增強民間投資發展信心和意願;培育新興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釋放消費增長潛力;積極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和新競爭優勢,拓展出口增長空間。
加強風險隱患防範,推動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強化風險監測和預警,加強跨市場聯防聯控,防止市場間風險“交叉感染”誘發系統性風險。穩定房地産市場發展預期,防範股市大幅波動風險,防控債市信用違約風險。
穩定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強化民生保障。著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和影響居民收入增長的不確定因素,推進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多渠道夯實居民就業基礎,多元化增加居民收入,築牢民生底線,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馬曉河 杜飛輪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