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山東省淄博市一中石油加油站打出1.5元/升的優惠招牌。
“油價3.95元,便宜不?”看到同行在朋友圈發的低油價圖片與感慨,山東博興縣計程車司機老張給他點了一個讚,他一邊向新京報記者展示該圖片上的92#汽油價格,一邊詢問,“最近是發生什麼大事了嗎?油價咋快和氣價一樣了?”
92#汽油3.95元/升意味著什麼?新京報記者查詢資料發現,2005年7月北京市93#汽油價格為3.96元/升,90#汽油漲至3.99元/升。也就是説,山東局地油價,已跌回12年前。
是什麼為廣大消費者打造了如此的“低價盛宴”?
環顧今年上半年的油價發現,發改委累計進行了10次油價調整,其中6次為下調,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累計降低605元和580元。最近一次也是上半年跌幅最大的一次在6月24日,自2017年6月23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降低250元和240元,近期調價窗口將在2017年7月7日24時開啟。
同時,今年2月開始,中石化及中石油加油站的柴汽油零售價格戰悄然打響,優惠幅度空前,大部分直降1-1.5元/升,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浙江、廣東等地區。
新京報記者走訪山東省多地發現,集中于山東的地煉與兩桶油的價格戰尤為激烈,背後暗藏著地煉和“兩桶油”的利益博弈。
【油價下行】
成品油價持續走低山東現3.95元92#油
今年上半年,國內成品油價持續走低,山東部分地區的油價已跌破4元。
6月28日-30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全國地煉分佈最密集的山東淄博、濱州、東營三大城市,發現油價4.5元/升已是普遍情況,更有地處偏僻的加油站,為吸引車主,打出3.95元、3.98元的低價。
位於博興縣郊的地煉企業京博石化下屬的京博家油站,持卡客戶可享受全天1.5元/升的優惠,而在淄博市華光路,民營加油站和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在相距不遠處各自亮出降價招牌,優惠幅度在1元/升至1.6元/升不等。
在相隔不到100米的省道兩旁,一邊是挂滿直降1.5元/升條幅的中石油,另一邊則是直降1.6元/升條幅的中海油。
“我們這啊,最不缺的就是加油站,你看看這有多少,馬路這邊,十字路口斜對角,都是加油站。”司機李剛開著計程車,經過淄博市華光路,這條長度約10公里的道路兩旁,約有37家加油站。
為爭奪客戶,有的民營加油站開展客戶服務,辦油卡送洗車、免費送玻璃水等附加服務。位於淄博市魯泰大道輔路的振興加油站,是一家民營加油站,這裡每週二、六全天優惠1.5元/升。經常在這裡加油的李女士介紹,“這裡加油優惠的時候,經常要排隊幾十米,辦卡還能免費洗車。”
此外,各個加油站還會選擇錯開優惠時間。加油站密集分佈在十字周邊,直線距離不過100米。中化石油加油站92#汽油每週二、四、六折合優惠1.6元/升,其他時間折合優惠0.9元。同在華光路的殼牌加油站,則是二、六執卡92#汽油最高優惠1.6元/升,95#汽油優惠0.6元/升。
在山東省博興縣城東街道西辛安村的辛安加油站,路邊的LED螢幕上滾動顯示:汽油低至3.98元/升,柴油低至4.18元/升。銷售員介紹稱,“我們比國營加油站的價格低了兩塊,50升的油箱,加一次就省100塊呀。”
為何油價可以降這麼多?隆眾分析師李彥介紹,目前我國加油站成品油零售價定價遵循兩個規則:一是國家發改委每10個工作日公佈成品油的最高零售價,只要不超過這個最高限價,加油站可以自主定價;二是加油站成品油定價還要考慮生産規模、交通、地理位置、利潤、人工費等,所以地處偏僻的加油站可能會出現非常低的價格。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京博家油站全天優惠1.5元/升。
【終端爭奪】
得終端者得天下 地煉與兩桶油搶奪加油站
在打價格戰的同時,地煉與兩桶油還在爭相搶奪民營加油站。
新京報記者從多處資訊源處了解到,目前地煉、民營加油站和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都在通過收購、加盟、租賃等方式,不斷擴大自己的“終端版圖”。
依據年報數據,僅2016年,中石油就新開發加油加氣站467座,建成投運420座,在國內運營的加油站總數達到20895座。今年1月,山東金盾石化集團宣佈對GS加德士中國9座加油站的收購已全面完成,成為首個並購世界500強公司業務的中國民營石油企業。6月27日,湖南和順石油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和順石油本次IPO擬募集資金約12.65億元,其中6.93億元計劃用於收購加油站儲備金項目。
終端的爭奪導致了民營加油站的轉讓價格持續走高,漲幅超過北上廣房價。其中,濟南市區加油站轉讓金千萬起。
“加油站也分區域,縣城的加油站轉讓金大概在500萬左右,中間人可能獲利一兩百萬,而像省會城市市區內加油站,車流量高,不算年租金,僅轉讓費就是千萬級的。”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最近經常接到電話詢問哪有加油站轉租或者轉售,“各方心裏都很清楚,得終端者得天下,所以誰有更多的加油站,誰在未來就有更多的話語權。”
隆眾分析師丁旭介紹,“總的來説,自有加油站的地方煉油廠還比較少,山東地煉企業自有、加盟和租賃的加油站才1000多座,但山東全省加油站一共有一萬多座,佔比10%。中石油中石化的不到5000座,剩下的就是民營和中海油、殼牌。”
隆眾分析師薛群介紹,“油價下行是階段性的,和其他行業相比,加油站利潤率依然比較高。只不過價格戰之後,和以前相比,利潤率有所下降。但這都是暫時的。目前全國加油站12萬座,其中民營加油站超7萬座,隨著政府管控嚴格,市場飽和,新增加油站需要審批土地,難度大,週期長。各方都在爭奪加油站這個零售端。”
6月29日,山東京博石化工業園。
【原料較量】
油源是命脈 油品升級增加地煉成本
優質油源是油企的命脈,而相比兩桶油,地煉在獲取優質原料上的劣勢明顯。
6月30日,在山東桓臺縣經營一家煉油廠的馬先生對新京報記者説,對於地煉行業來説,最重要的就是原料,但這方面,地煉一直都是在兩桶油的夾縫中求生,曾一度“無米下炊”。
2013年中國化工集團獲得1000萬噸原油進口權,但僅有21家企業獲得配額,並且每年動態調整。那些未獲得配額的地煉企業,就不得不採購價高、産品品質低的燃料油作為原料。
優質原料受限阻礙了地煉企業的發展。當地一位地煉企業負責人介紹,每家地煉油企業內都有一個專門的原油期貨部門,來為企業經營做投資和避險。此外,目前地方煉油企業的業務覆蓋方面,從過去小到只加工一個環節,大到從加油站到便利店,再到環保農業。“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地煉企業都在尋找自我突破,在兩桶油的圍剿中尋找更大的生存空間。”
煉油而不是煉化,終端佈局起步晚,運輸短板,鐵路、管輸少,地煉品牌認知度不及主營。
過去,很多地煉企業的原料是雜質多,硫、酸和重金屬含量較高的燃料油,加工難度和成本較高。如今,在從海外直接購買原油後,加工的難度和成本降低,油品品質接近主營,有的地煉企業還成為“京六”標準油品的供應商,如山東匯豐石化等地煉企業。但原料受限,油品品質以及升級挑戰,仍是橫亙在地煉頭頂的兩座大山。
而相比之下,央企由於加工品質較好的管輸原油,因此加氫負荷較小,加工難度相對較小。
同時,受成品油批發、零售政策以及加油站佈局限制,地方煉化企業銷售網路建設起步晚、空間小、不完善,自行零售空間小,大幅壓縮了地方煉化企業的利潤空間。隆眾分析師薛群介紹,“地煉企業産業鏈相對主營來説,更加單一,主要集中在柴汽油環節,而對産品上下游的開發較少,不像主營産自銷一體,鏈條完善。”
近年我國環保要求上升,油品逐年升級,也加重了地煉企業的負擔。公開資料顯示,油品升級在山東省的具體時間安排為:2014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汽油;2015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柴油;2018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五標準汽、柴油。一位地煉企業負責人透露,“不考慮前期裝置投入,油品品質每上升一個級別,增加420元/噸的脫硫成本,煉廠需要承擔210元的成本,這對地煉來説打擊甚重。”
【資本運作】
兩桶油盯上煉化業務 控股當地20.5%地煉
為了獲得優質原油,有的山東地煉企業開始尋求與大型石油央企聯姻,而在這種合作中,作為地煉只能選擇被收購或者被控股。
這就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山東地煉企業曾為應對兩桶油的圍剿而組成的聯盟。
2016年2月,由山東東明石化發起,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由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和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倡議成立,旨在組織有進口原油配額的地煉企業建立集中採購進口原油平臺,實現集中採購、一致談判、統一價格、集中結算、集中貸款、並按各自配額分量使用。
“抱團取暖是化解風險最佳選擇。面對種種風險,深化合作、抱團取暖似是較為合理的選擇。”張留成表示,通過股權交換或成立煉化集團推動更深層次融合,優化地煉企業在原料、物流、資金、産品等方面的配置,才能有利於大資金、大物流的形成,防止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
薛群分析,地煉與兩桶油最大的差異還是在品牌形象,人們心目中定勢地認為地煉油品可能會差一點,聯盟一方面可以構建地煉品牌,提升品牌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市場應對能力。
然而,為獲得原油,部分山東地煉企業開始脫離聯盟,尋求與大型石油央企聯姻,進而被盯上煉化業務的兩桶油所並購。業內人士稱之為“賣身”換油源。2010年濰坊弘潤石化和中化集團公司達成合作,中化集團掌控51%股份,弘潤石化掌控49%。
近年來,石油巨頭不斷收購地方煉廠。目前,中國化工控股正和集團、昌邑石化、華星石化、青島安邦、濟南長城等共1950萬噸産能;中化集團控股濰坊弘潤570萬噸産能;另外還有中海油收購的山東海化等。隨著石大科技、天宏新能源被收購,央企控股企業在山東地煉所佔的份額增加至20.5%。
【壓力傳導】
分析認為地煉或成價格戰的輸家
分析師丁旭認為,本輪價格戰打到最後,地煉或成最大輸家。“這場價格戰繼續打下去,最終的輸家很可能還是地煉。”他認為價格戰最終的目的有三種猜測,一為去庫存,二為海外上市做準備,三是借降價打壓民營煉油廠。
目前地煉對主營(兩桶油)的市場衝擊很大,價格戰最終的傳導壓力還是落到地煉上面,地煉既是生産商,又是分銷商,又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供貨商。
丁旭舉例,假設同樣降價一塊五,肯定去中石油中石化加,不去地煉加,也不會去民營加油,民營加油站的油賣不出去的話,從地方煉油廠進油的量就會減少,直接影響地方煉油廠銷量,庫存變高,從而只能調低批發價格,壓縮自身利潤。此外,當地煉批發價格降低之後,中石油中石化從地煉採購的外採價格也會降得更低,進一步影響地煉的利潤。
他還指出,“目前的情況來看,加油站降價對他們影響很大。價格下降一塊五,相當於利潤降低70%。地煉企業降價相當於飲鴆止渴,主營自採價格下降,然後地煉把自己的油賣給主營去打價格戰,價格戰加劇,未來價格更低。”
卓創分析師張斌分析稱,中石油中石化主動降價,更像是一種行銷手段。因為並不是全天降價,而是一週內有兩天降價,只要不是在優惠日,價格又回歸了,整體而言,平衡到每天內,一升能降三四毛。
“從目前來看,價格戰的核心因素是汽柴油供應嚴重過剩,庫存壓力比較大,在現在地方煉廠,價格本來要低很多的情況下,為了刺激自己的資源消費,這是被迫無奈的舉動。”張斌説,此前,煉油廠和國內的成品油沒有嚴重過剩。近一兩年,汽柴油出口量也在增加,加油站降價也是參與市場競爭的需求。
此外,當兩桶油成功牽手部分競爭對手,打入了敵人的內部,地煉陣營勢力勢必被逐漸削弱。
■ 連結
山東地煉的前世今生
“地煉”,是相對於主營煉廠而言,起源於1998年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的結構性調整。依據調整,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大多劃歸兩大國有石油公司,而100萬噸/年以下的小煉油企業選擇保留了82家,成為“地煉”。
今年4月,福布斯發佈2017年全球富豪榜。300余位中國大陸富豪跨過10億美元的門檻,榮登全球富豪榜,其中就有三位來自山東地煉的老闆,他們分別是山東嵐橋集團董事長葉成,全球排名1290,擁有凈資産16億美元;山東京博控股董事長馬韻升,全球排名1795,擁有凈資産11億美元;山東萬達集團董事長尚吉永,全球排名1795,擁有凈資産11億美元。
行業結構調整 小煉油企業成為地煉
資料顯示,1998年,我國政府對石油行業進行了結構性調整,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公司業務重組,小煉廠區別性關停並轉。整頓結束後,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大多劃歸兩大國有石油公司,而100萬噸/年以下的小煉油企業選擇保留了82家,成為“地煉”;瀝青廠、溶劑油廠和潤滑油廠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其餘則予以關閉。
調整後,中石油、中石化分別獲得北方12省份、南方19省份的油氣資源勘探開採業務,同時獲得了各自所在省份的煉油、批發、零售等中下游業務和進出口經營權。
隆眾資訊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中國有298家地方煉廠。中國地方煉廠一次加工能力為3.2039億噸/年,佔中國總煉油能力的39%;若不計入小型煉油企業,一次加工能力為2.7億噸/年。其中,山東地方煉廠的一次加工能力在1.6175億噸/年,佔中國地方煉油的51%。
原油配額是短板
山東地煉雖然依託于勝利油田而建,但絕大多數仍然沒有穩定的原油可煉,而不得不轉向價格更高的國産與進口燃料油。
2015年2月9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出臺文件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油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後産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雖然可以使用進口原油,地煉企業終於過上有油可用的日子,但每年配額動態增減,依然受限不少。
地盤分食暗戰 有地煉“賣身謀油”
在輸血自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山東地煉不得不面臨著“賣身謀油”的求生選擇。山東地煉成為收編者心儀的對象。
早在2002年7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便以“油源換股權”的巨大誘惑,聯合濱州化工集團5家股東組建中海瀝青股份有限公司,在山東擁有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煉油化工基地。
2003年,中石化曾以青島煉化項目要挾山東政府,提出削減地方煉廠1000萬噸加工能力的要涉及企業15家,其中關停10家、轉産5家。雖然出臺了相關文件,但最終由於地方煉油企業的強烈抗議而沒了下文。這次火藥味十足的碰撞,讓地煉與中石化的矛盾再次升級,也讓中海油和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國化工)等央企找到插足山東市場的最佳時機。
截至2008年,中國化工在山東省整體收購、重組或控股6家地煉企業。2010年末,中國中化集團增資控股弘潤石化,成為第五個參與山東地煉的央企。山東地煉已成央企必爭之地。(記者 任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