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重振“華北之腎”:將帶動5千億治水市場

2017-04-22 14:16:21 來源:西部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安新縣白洋淀濕地保護管理處主任劉東臣曾對媒體介紹,此前自1996年以來,國家、河北省、保定市曾先後實施過23次應急調水“濟淀”。要從改善華北平原生態環境全局著眼,將白洋淀流域生態修復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同步開展工作。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韓聲江

  4月,河北雄安新區。暖風吹動著白洋淀,冬季殘留的蘆葦隨風搖曳,泥水中新芽正在吐露,帶來了春天的氣息。

  4月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的一則消息打破這片湖泊的寧靜:雄安新區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白洋淀恰恰是雄安新區的核心水系,地處京、津、石腹地,約366平方公里的水域內143個淀泊星羅棋佈,3700條溝濠縱橫交錯,是華北大平原上的最大淡水湖,曾被稱為“華北明珠”和“華北之腎”。白洋淀分屬保定市的安新、雄縣、容城、高陽以及滄州市的任丘五個縣管轄,其中85%的水域在保定市安新縣境內,將來白洋淀會成為雄安新區的水源地之一。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資源比較豐富,可滿足區域生態用水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認為,雄安新區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比較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水城共融猶如江南水鄉,大量管廊地下藏,地底通道汽車穿梭忙,行人休閒走在馬路上,街道兩邊傳統特色建築分外亮堂,河水穿城流淌,森林公園空氣清新舒暢,被綠樹隔離帶包圍的白洋淀碧波盪漾……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院士這樣描述未來雄安新區美麗如畫的模樣,嶄新的生産、生活、生態三大發展空間讓人無限嚮往。

  不過,白洋淀缺水且水質不佳的現狀已持續多年,其能否擔起重任,作為水源地之一滿足將來涉及2000平方公里地區的生産、生活及工業用水需要,令人關注。

  白洋淀面臨的各種問題早已引起了國家和河北省相關部門的注意。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時專程前往白洋淀。習近平在考察中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將來城市距離白洋淀這麼近,應該留有保護地帶。要有嚴格的管理辦法,絕對不允許往裏面排污水,絕對不允許人為破壞。

  與此同時,有關白洋淀治理的相關規劃也在部署。何立峰提出,要高標準高品質組織編制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目前,規劃正在有序推進,環境保護行動已經提速。

  有券商機構分析稱,白洋淀生態流域的治理也將會大大帶動環保産業的發展。國信證券環保團隊通過測算得出,未來華北區域調水、流域生態和水污染治理等治水市場的投資將達到5000億元級別。

  曾經的“華北明珠”需要外界補水

  歷史上的白洋淀水域面積曾達到1000平方公里,水量豐富,上游潴龍河、孝義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清水河、萍河和白溝引河等河流注入,史稱“九河入梢”;下游湖水,則經淀東的趙北口東流至趙王新河,與海河相通。

  學生時代的語文課本《荷花淀》中描繪的白洋淀曾是:密如織網的溝渠,星羅棋佈的綠洲,縱橫交錯的蘆葦叢和荷花田……

  白洋淀流域示意圖 來源:白洋淀流域生態保護與京津冀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不過,如今白洋淀的景象已不復當年。

  關於白洋淀缺水的問題,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在其2016年4月出版的《與中國打交道》一書中寫道,“白洋淀由143個湖泊組成,是華北最大的淡水區,也是北京最主要的水源地。在乾旱、開發和北京準備2008年奧運會需水量加大的壓力下,白洋淀的水面在不斷縮小,受到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當地曾經在2006年和2008年不得不從黃河引水過來以拯救這裡的濕地和生活在岸邊的人民,包括遠近聞名的、用自養鸕鶿捉魚的當地漁民。”

  有文獻指出,白洋淀缺乏穩定的水源,所屬大清河水系為資源性缺水地區,加之自然乾旱,使得白洋淀的天然徑流量很小,跨流域補水未能滿足白洋淀充足的水量供應,流域上游修建的水庫截流了大量的入淀水量,淀區及周圍工農業用水量的增加,引淀水量逐年增多,蒸發量加大,白洋淀的入淀水量逐漸變小。

  歷史上白洋淀曾出現過多次幹淀的情況。在安新縣一些上年紀的當地居民記憶中,白洋淀共出現過三次幹淀。改革開放後的幹淀則發生在1983年,持續至1988年,前後歷經5年。這次幹淀也是安新縣當地居民印象中最為嚴重的一次。

  一位安新縣本地居民告訴澎湃新聞,彼時在白洋淀,有些村民開始在已乾涸的白洋淀上種玉米,淀子裏面還可以直接跑車。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金營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稱,他聽説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曾在白洋淀幹淀時清過淀底的淤泥。

  也正是此次幹淀,嚴重影響了淀區的生態平衡。另外白洋淀上游部分河流現在只有微小徑流,加之降雨形成徑流損失量大,近年來,由於地下水嚴重超採導致平原地區水位下降,包氣帶逐年增厚,土壤蒸發散失量大,致使降雨形成地表徑流的過程損失過大。降水的不確定性和高蒸發量及水的滲漏是影響白洋淀水位的重要原因。

  安新縣白洋淀濕地保護管理處主任劉東臣曾對媒體介紹,此前自1996年以來,國家、河北省、保定市曾先後實施過23次應急調水“濟淀”。

  據河北省水利廳官網資料,從1997年—2009年,白洋淀上游的安格莊、王快、西大洋等水庫多次為白洋淀補水;2004年2月,“引岳濟淀”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完成,從岳城水庫(位於河北磁縣)開閘放水,曾輸水歷時134天,累計放水3.9億立方米;2006年,“引黃濟淀”工程啟動,通過現有工程跨流域引黃河水向白洋淀多次補水。

  就在雄安新區設立後的4月5日,保定市的王快水庫和西大洋水庫已提閘放水,預計兩個月內,白洋淀將獲超過3300萬立方米的生態補水。這也是白洋淀獲得的第24次外界生態補水。

  對於目前白洋淀缺水問題該如何解決,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存歧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白洋淀水源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自然降雨,二是上游補水。但由於近年華北地區持續乾旱,降水量減少,白洋淀基本只能靠外界補水維繫。

  劉存歧稱,短期來看,白洋淀還是得依靠外界進行生態補水,純靠天然生態補水難以維繫。外界補水的水源主要有兩塊,一是西大洋水庫和王快水庫等水庫給白洋淀供水;另外一個來源是黃河水,已連續補水多年。同時,“引黃入冀補淀”等河湖庫渠連通工程建設也在逐步推進。

  有文獻指出,雖然生態補水工程的實施基本避免了幹淀現象,但由於降水的不確定性和高的蒸發量,白洋淀水位會産生較大的波動,難以長時間保持正常水位狀態。

  白洋淀的水質攻堅戰

  歷史上流入白洋淀的多數河流已斷流或只能季節性供水,而常年流入白洋淀的府河,也成了保定市生活和工業污水處理廠排水的主要渠道,存在水源污染的問題。

  上世紀70、80年代起,白洋淀流域工農業迅速發展,淀中村人口急劇增加,人工養殖星羅密布,各種點源、面源污染物不斷增加,使白洋淀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威脅。雖然當地相關部門也在常年治理白洋淀的污染問題,目前狀況仍不樂觀。

  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白洋淀近幾年的水質均在Ⅳ類以下,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的水質均為劣Ⅴ類。

  事實上,居民生活飲用水源地的水質至少要Ⅲ類以上的地表水。《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GB3838-2002)顯示,Ⅲ類水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遊通道、水産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Ⅳ類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保定市近期的水環境品質報告也顯示,白洋淀地區的水質的確令人擔憂。

  保定市2017年2月水環境品質狀況月報顯示,當月除已結冰無法檢測的水域外,其他檢測到的白洋淀區域的水質均未達到Ⅲ類水質,而在大多數白洋淀周邊水域的功能區劃中,水質都需要達到Ⅲ類。保定市2016年12月水環境品質狀況月報顯示,除燒車淀、王家寨、光淀張莊、棗林莊這四個監測點位的水質為Ⅲ類外,白洋淀其他檢測點位的水質為Ⅳ類、Ⅴ類,甚至是劣Ⅴ類。

  實際上,白洋淀水質的情況,從白洋淀的水生植物和魚類等生物變化方面可略見一二。

  常年從事白洋淀生態研究的劉存歧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目前白洋淀的水生維管束植物只有四十多種,且多是耐污染的種類,比如常見的菹草、狐尾藻、龍須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一些只能在較好水質中生存的植物種類已被淘汰了。

  劉存歧稱,2009年共鑒定出白洋淀水生維管束植物共有45種,養殖區域已基本無大型維管束植物的存在。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白洋淀水生植物種類、群落類型及分佈面積、生物量與均急劇下降。同時,白洋淀的魚類也呈現出種類與産量均逐步降低的趨勢,1958年在淀區共記錄種類54種,而在2007年的調查中僅發現27種魚類,2009年發現魚類25種。

  劉存歧稱,由於白洋淀淀區的幾次幹淀、重新蓄水,以及人工養殖活動的影響,鰻鱺、梭魚等溯河性魚類已不能入淀,鱖魚、青魚等大型經濟性魚類也逐漸消失。白洋淀區的漁業資源呈現種類單一、産量降低的趨勢,漁獲物趨於小型化、低齡化和雜魚化。不過,劉存歧也表示,由於近年來白洋淀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白洋淀的魚類正在逐漸得到恢復。

  劉存歧告訴澎湃新聞,在白洋淀淀區內分佈著三十多個自然村,約生活著8萬多人,這是白洋淀自身污染的源頭之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日前在安新縣南劉莊村附近採訪時發現,白洋淀在該處的水發青,且漂浮著紙尿褲、塑膠袋等各種各樣的垃圾。

  一位當地的村民告訴澎湃新聞,當地的村民基本上就把垃圾往河邊倒。在澎湃新聞詢問是否因村內無垃圾箱或垃圾放置點時,該村民告訴澎湃新聞,並非如此,只是村民們已形成了習慣,平時也不自覺。在該村民看來比較清澈的水,事實上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看來卻並非如此。

  不只淀中村産生污染,作為安新縣的三大支柱産業的羽絨業、有色金屬加工業以及製鞋業每年都會産生大量的污染。2015年4月,環保部曾會同河北省,就白洋淀污染問題約談保定市,要求在當年6月底完成白洋淀治污。彼時,僅緊靠安新白洋淀旅遊新碼頭的安新縣大張莊村一個村就關閉了68家羽絨廠。

  數據顯示,安新地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廢舊有色金屬集散地。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安新縣來往保定市的路上業發現,位於安新縣安州鎮的路兩邊立著一些回收鋅錠等産品的牌子。

  劉東臣此前曾對媒體稱,目前安新縣的土小有色金屬加工工廠幾乎已關停。不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安新縣來往保定市的路上發現,位於安新縣安州鎮的安新有色金屬工業園附近有些院子內堆有大量的廢舊電線等材料,裏面仍有工人在作業。

  針對白洋淀水域的污染、水質常年呈現劣Ⅴ類的問題,當地政府也已在行動。

  針對白洋淀水環境問題,河北省曾先後制定了《白洋淀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2015-2020)》和《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下稱《專項行動方案》)。其中《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到2019年,白洋淀淀區除南劉莊點位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外,淀區其他區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入淀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和省考核目標要求”。

  2017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加強重污染河流、白洋淀和衡水湖環境綜合整治”。

  2017年1月,河北省保定市政府表示將投資近246億元用於改善白洋淀的生態環境。不過,王金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目前光白洋淀河道清淤就得40億元(下稱人民幣)左右,兩百多億元的資金來治理白洋淀可能是不夠的。

  事實上,白洋淀水環境治理及生態修復,也將給環保産業帶來機遇。

  光大證券的研報顯示,“九五”至“十三五”,滇池治理累計規劃投資為813.42億元。對比白洋淀與滇池治理情況異同,光大環保預計以白洋淀為點,帶動大清河上下游,甚至整個海河流域的水市場投資將在千億元的級別。

  國信證券的研報預計,雄安新區建設短期將帶動白洋淀區域直接水環境生態治理相關投資158億元,中遠期將帶動超350億元的水環境生態整治投資。而整個華北地區,特別是北京、天津以外地區,也將由於雄安新區的建設加快對於整體水環境生態的整治力度。該機構通過測算得出,未來華北區域調水將帶動700億元的投資、流域生態和水污染治理將帶動2500億元投資、而由再生水生産將帶動2400億元的投資,總體未來華北治水市場的投資將達到5000億元的級別。

  雄安新區的設立將有助於白洋淀生態流域改善

  事實上,僅僅治理好白洋淀本身的污染是不夠的,上游來的水也會將污染源源不斷帶到淀內。改革開放以來,白洋淀上游以及周邊鄉鎮已形成自己的主打産業,以高耗水、高污染、高能耗的初級産業為主。

  國信證券分析稱,滿城縣的造紙業、高陽縣的毛紡印染業、蠡縣的皮革製造業、博野縣的橡膠製造業也都對白洋淀的水環境造成了威脅。例如高陽縣作為華北地區著名的紡織印染基地,固定資産10萬元以上的紡織企業近4000家。紡織本身並不會産生污染,但中間漂染環節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高陽、蠡縣、博野都經過白洋淀上游的孝義河。

  王金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雖然此前河北省相關部門和單位開展過多項研究,也對白洋淀進行過補水保淀和治理污染,但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王金營稱,“病不完全是出在淀子本身”,白洋淀的污染並不全是它本源的污染,治理白洋淀的污染要從整個流域出發。

  4月5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組長鄔賀銓做客人民網直播時表示,該區域高耗水産業需要調整,雄安新區建設將把白洋淀治理一起考慮,和大清河流域協調治理,並要啟動還湖治理、增加濕地。

  王金營也稱,要摒棄原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部思維,將跨行政區域的整個流域作為整體功能區進行全方位科學規劃和保護。“這樣一個過程的好處是什麼呢?整個白洋淀生態環境的改善修復過程使得這個區域的環境承載力都提高了。”

  不過,王金營強調,流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是極其複雜的問題,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為此,2015年由河北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所等8家科研單位、政府部門共同組建成立了“白洋淀流域生態保護與京津冀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創新中心以解決白洋淀流域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可持續發展為導向,開展白洋淀流域國土資源科學利用、白洋淀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資源開發、白洋淀流域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區域産業升級與綠色發展、白洋淀流域社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等若干問題的系統研究。

  王金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整體治理白洋淀流域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摸清病情”,即調研整個白洋淀流域的人口、資源、環境、産業等各領域的具體情況,比如上游河流哪段污染了、具體的污染源是什麼、涉及哪些企業等;

  第二步,摸清病情後提出治病的藥方。王金營稱,這需要辯證性地去提出這些解決方案,也可以稱為是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看病。“西醫”即利用遙感衛星和實際調研的數據提出解決方案,“中醫”即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發展來給出解決方案;

  第三步,“按藥方拿藥、治療”,即通過具體方案進行治理。王金營稱,具體落實解決方案時,需要政府、企業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參與。政府是主導,市場是主體,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來落實這些方案,比如政府等機構還可以發起一些産業基金等。

  王金營稱,實際上通過這種系統治理白洋淀流域的生態,可以帶動整個流域的發展。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道,白洋淀的上游流域發源太行山途徑來源、淶水、易縣、阜平、唐縣等地,這些地區多是革命老區,發展相對比較滯後,多分佈著高耗能的落後産業。如果整體治理白洋淀流域,勢必要淘汰高耗能的落後産業,這也將會推動當地産業轉型升級,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王金營還強調,目前該創新中心的研究還在“摸清病情”的階段,他們將會紮實地做好基本功,為政府部門提供相關建議和方案。

  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詢問設立這個創新中心是不是之前知道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王金營笑著稱,他們此前也並不知道國家會在白洋淀地區設立雄安新區,當時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這一理念。此前很多機構已對白洋淀做過大量調研,但整個生態流域的研究並不多。王金營稱,雄安新區的設立使他們創新中心的工作更有意義了,如今他們去做相關研究工作也更有積極性了。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雄安新區開發建設要以保護和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為前提,白洋淀生態修復也離不開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改善。要從改善華北平原生態環境全局著眼,將白洋淀流域生態修復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同步開展工作。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