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財政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一季度全國財政收支情況。最新數據顯示:1—3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59億元,同比增長1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24207億元,同比增長11.7%。
很多人關心,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兩位數增長,是什麼原因?這樣一個增速,未來能否持續?
三大因素促財政收入增長
在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國庫司司長劉祝余分析,一季度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價格上漲因素。在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下,財政收入增長對價格變化的彈性較高。今年以來,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一季度PPI上漲7.4%,去年同期為下降4.8%),帶動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
二是經濟企穩向好因素。受價格回升等帶動,企業生産趨於活躍、利潤明顯增加、投資信心增強。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比去年全年提高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1.5%,比去年全年提高2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6.7%,比去年全年提高3.5個百分點。
三是進口量價齊升因素。1—3月一般貿易進口總額(按人民幣)同比增長37.8%,受此影響,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加了1262億元,增幅達到39.8%。僅這一項,就拉動全國財政收入增幅3個百分點,其中對中央財政收入的貢獻達到7個百分點。
“初步判斷,一季度財政收入增長受短期增收因素影響較大。後期特別是二季度,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加上去年4、5月份收入基數較高,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會明顯回落。”劉祝余表示。
稅收收入二三産業齊頭並進
“根據稅務總局的統計數據,一季度稅收收入主要呈現兩個特點:一是第二、三産業稅收齊頭並進,二是能源原材料、中高端製造、居民消費相關行業稅收快速增長。”劉祝余介紹。
數據顯示:一季度,第二産業稅收增長15.7%,比去年全年提高16.4個百分點,去年全年是下降0.7%;第三産業稅收增長12.2%,與去年全年增長6.6%相比,提高了5.6個百分點。第二、三産業稅收增收額分別為2422億元、2452億元,佔全部稅收增收額的比重分別為49.6%、50.2%,而去年全年第二産業稅收為同比減收。相應地,稅收增收結構由去年第三産業“一枝獨秀”轉為第二、三産業“平分秋色”。
預算批復下達進度加快
從財政支出情況看,1—3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5767億元,同比增長14.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150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教育支出6913億元,增長18.7%;科學技術支出1183億元,增長49.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83億元,增長22.9%;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6億元,增長29.4%;城鄉社區支出4622億元,增長21.2%;住房保障支出1353億元,增長46.8%。
“今年預算批復下達進度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已累計下達80%以上,有利於黨和國家各項惠民政策早落地、早見效。”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表示,2017年中央部門預算已于3月24日全部批復,比去年提前了一週左右。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已經下達75%左右,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記者 李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