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財經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指出金融領域改革的重要意義。(新華網江昆攝)
新華網濟南1月27日電(江昆 繆俊逸) 2016年的山東兩會上,“供給側改革”一度成為各位代表、委員們熱議的高頻詞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深入實施品質強省和品牌戰略,推進好品山東建設,支援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和國際標準。
對此,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財經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表示,山東需要通過供給端發力破除增長難題,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益。他認為,供給側改革要想真正落地,金融領域的改革首當其衝。
“一方面,老百姓需要的可能我們還沒有生産出來,比如他們到日本買的馬桶蓋等;另一方面,對於現在我們生産的一些東西,大家的需求量沒有那麼大,這必然就要造成産能過剩。”陳華提道,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在於金融供給側改革。“我們的金融供給主體要發生變化,以前是銀行,未來會加上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基金公司以及資本市場。”
此外,陳華還表示,未來金融創新的對象和結構也將發生變化。“以前資金傾向於大而全的企業,在未來,我們更需要小而專、小而精、小而優的‘科技小巨人’。因為創新的主體不是政府,而是科技型的中小微企業。”陳華説,只有保持科技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活力,才能保證整個區域經濟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