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賀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施賀德,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1米8左右的瘦高個,説話時總是面帶微笑。對中國來説,他是老熟人、老朋友了。
他曾在2007年擔任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駐華辦事處代表、國家協調員,並在2010年離任。而當他2013年9月1日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的身份再次來到中國的時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賣掉辦公室的汽車,買了自行車供上下班,用他的話來説就是“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9月20日,這位老朋友出現在德陽,而這是他一個月內第二次來到四川。他説,兩周前到四川來參加了一個健康城市活動,這次來德陽又是支援健康城市工作,“很高興中國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重視。”
在德陽參加醫藥産業與健康城市高峰論壇時,施賀德博士接受了華西都市報記者的專訪。對於健康城市,施賀德博士説,不僅要考慮人的身體健康,人的精神健康、幸福感同等重要。
他眼中的健康城市 /
不僅考慮身體,精神健康同樣重要
在施賀德博士眼裏,讓城市變得更健康不是一個新的話題。
他説,自從西元前6000年最早的城市出現以來,人類聚居程度的增加,使得病原體更容易地從動物傳給人,讓新的疾病有了傳播的機會。而現在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由於活動不足鍛鍊不夠,很多慢性非傳染疾病造成的死亡佔到了很大的比例。城市在保護人們健康方面存在著諸多挑戰,比如説在人們面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怎樣去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危害,如何保證食品鏈的安全和健康等等,“當然還有如何在城市中建立以社區衛生中心為核心的衛生服務體系,這樣的話,人們在需要衛生服務的時候就不必依賴於擁擠不堪的大醫院。”
施賀德説,他以前聽見中國朋友説病了要去醫院,就會很擔心,因為在他的家鄉大家一般情況下是去社區看病,只有病得很厲害或者動手術之類才會去醫院,“隨著中國健康城市的建設,希望以後越來越多的中國朋友能夠少去醫院,在社區診所就能解決問題。”
施賀德認為,建設健康城市不僅要保證人軀體的健康,對人的精神健康也要同樣關注。
他説,健康城市裏生活的人們還要有新的理念和概念,包括健康的交通方式,非常方便走路到達的診所,健康的學校,給學生提供健康的飲食,還要有非常方便的商店,出售健康的東西。
就中國在健康城市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表示讚賞,他説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能夠如此重視推動衛生城市、健康城市的建設,“中國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他選擇的出行方式 /
賣了汽車買自行車,開會上班都騎車
在講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施賀德説,人們首先要做出選擇,比如上樓,可以選擇健康的步行上樓也可以選擇不健康的乘坐電梯,出行也是,可以選擇開車或者自行車,這就是為什麼在健康城市設計和建設中要人們參與到整個過程中。
施賀德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他3年前就任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的時候,到中國就把辦公室的汽車賣了,“買了自行車,就放在辦公室的外面,無論是從家裏到辦公室還是去其他地方開會,儘量不坐汽車,都是騎自行車。”
他説,對於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廣,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身作則、説到做到。
“很高興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看到專門的步行道,綠地上、公園裏等公共場所,鋪了紅色的步行道,還有距離標記,告訴人們走了多遠,還需要走多遠。”施賀德説,希望看到更多的人騎車上下班、走路上下班。
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中醫亟需建立國際化標準與西醫結合發揮更大作用
和外國朋友聊天,幾乎都會聊到中醫藥。採訪世界衛生組織施賀德博士,同樣也繞不開中醫藥。
談到中醫藥,施賀德博士微笑著説,他是德國人,年輕時在德國當醫生的時候,還專門學過中醫,“我十分相信中醫的功效和價值,它是中國人數千年智慧的積累。”有一次他背疼,就用了中醫的針灸來治療,“非常有效,幫了我很大的忙。”
但是,施賀德也表示,作為一名科學人員,中醫藥證明自己的功效,還需要在證據記錄分析等方面做很多工作,“需要有一個標準,證明它是如何發揮功效的,有怎樣的副作用,這樣才利於國際化。”
而中藥恰恰缺少歐美認同的國際化標準,再加上品質標準落後、有效成分和作用機制不明確、可控性差等問題,制約了中醫藥的國際接軌、全球推廣。
短時間內不能與國際接軌,並不代表中醫藥的價值和功效被否認。施賀德突然嚴肅了起來,他説,他特別相信,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對於保護人們健康、治療疾病等方面有獨特的貢獻,兩者結合起來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獎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説明中醫和西醫可以非常好地結合起來取得成功。”施賀德説,人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將西方醫學服務於中醫藥的深遠價值,“中醫和西醫不是非要你死我活、有你沒我,而是可以尋找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結合起來,我們現在不僅要治病,還要治未病,兩者的結合可以做得更好。”
施賀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於發展傳統醫學的全球戰略,中醫藥也包括其中。
人物觀點
是健康庇護所
1.城市和社區
施賀德提出,城市和社區是體現各部門對健康綜合作用的最佳場所,如果道路不安全,孩子們不得不冒著可能被車撞的風險去上學,那麼再好的醫療機構也無法保護孩子們的安全,如果沒有綠色場地供人們步行和鍛鍊,何談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
需要創新力
2.健康城市
包括新藥的研發和新疫苗的研發,包括利用簡便的器械和方法為更多的人提供必需的服務,也包括開發支援分級診療系統,還包括大數據的收集和智慧分析,以便分析風險及發展趨勢,設計出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和服務。
應以人為本
3.健康城市
建設健康城市要從人做起,從人所居住的環境做起,有確保健康所需的服務,有鍛鍊身體的場地和好的生活環境。華西都市報記者唐金龍周家夷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