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和居住,身份證丟失後卻要跑回老家補辦,今天起,民眾將不用再經歷這樣的麻煩事。隨著北京警方啟動與26省份的辦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非京籍居民只要帶上暫住證或居住證就可以到窗口換領、補領身份證。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至少20個省份實現了跨省異地辦理身份證,“資訊多跑路,民眾少跑腿”的便捷生活正在到來。
北京啟動與26省份身份證異地受理
——持暫住證或工作居住證可換領、補領身份證
據北京警方介紹,20日起,北京全面啟動與各省區市辦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除已經啟動的天津、河北、福建、廣東、上海、江蘇、江西、海南、山西、湖北等10個省市外,此次又啟動了河南、山東、黑龍江、安徽、四川、遼寧、吉林、甘肅、湖南、浙江、重慶、貴州、雲南、寧夏、青海等16省區市戶籍群眾在京辦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
依照公安部門規定,辦理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須申請人本人到受理窗口現場辦理,申請人須提供北京市核發的本人有效期內的暫住證或工作居住證。換領證件的還需提供原居民身份證。
依據國家相關規定,換領居民身份證收取工本費每證20元;丟失補領、損壞換領居民身份證收取工本費每證40元。
另外記者了解到,申請異地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需本人現場拍攝採集居民身份證標準照片,並採集本人指紋資訊。目前異地居民身份證受理系統不支援照片掃描。申請異地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公安機關將在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登記表》之日起60日內發證。
還有哪些省份可跨省異地辦理?
——20省份實現跨省異地辦理 海南面向全國實施
其實,全國範圍內推行異地辦理身份證已有一段時間。公安部去年11月份印發《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挂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後,身份證異地辦理工作就正式啟動。而從2015年7月開始,已經有部分省市開展了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
記者梳理公開報道發現,已經啟動身份證省內異地辦理的地區包括河北、吉林、貴州、江西等地。
另據不完全統計,除北京外,全國已經有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江蘇、青海、廣東、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廣西、山西、黑龍江、吉林、安徽、海南、河南、四川、雲南等20個省份開展了身份證跨省異地辦理。
這其中,北京、天津、重慶、江蘇、吉林、海南等地開放的異地辦理省份較多。北京、天津、重慶三地均面向26個省份實施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江蘇也達到25個之多。
另外,吉林除新疆和西藏2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外,已經與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開通互辦居民身份證業務。海南則從9月9日起,在全省各市、縣(區)全面實施面向全國(雙語證地區除外)的居民異地證受理工作。
全國範圍何時全面實施?
——2017年7月全國實施
目前,在已經實現跨省異地受理身份證的省份中,有不少地區的受理省份範圍仍在不斷擴大。
例如,江西明確,在今年年底前,在已經開通12個省份的在贛流動人口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基礎上,還將與貴州、陜西、山東、黑龍江、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福建、海南等10個省份建立二代身份證異地辦理機制。
另外,包括福建、山東等在內的一些省份也紛紛開展試點,跨省異地辦理身份證。其中,福建確定了首批19個單位為首批開展跨省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試點單位,正式啟動跨省異地受理試點工作,可辦理有效期滿換領、損壞換領、丟失補領身份證。
那麼,全國範圍內什麼時候可以全面實施身份證異地受理制度?
早前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就透露,公安部已確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2017年7月,將在全國各地全面實施異地受理、挂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工作。
黃明指出,全面實施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等制度,需要一個過程。由於中國人口多,各地情況不同,還涉及資訊系統升級改造、業務流程調整完善、裝備設備配置和人員技能培訓等大量工作,必須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不斷完善,確保安全可靠。
還有哪些證件可異地辦理?
——駕照實現異地換領 持居住證可辦普通護照
近期來,除了身份證外,還有不少涉及民眾生活方方面的“異地辦證”流程都已放開,讓百姓少跑了不少腿。
例如,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就明確,全面放開所有車型駕駛證異地申請、考試,申請人持身份證和居住證即可在居住地申領駕駛證。此外,《規定》還明確全面放開駕駛證異地補領、換領和審驗。
而根據公安部決定,今年4月起,全國實施居住證制度的縣級以上城市,施行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申辦因私出入境證件的便民利民措施。
依照新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可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居住證向居住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及簽注(深圳一年多次“個人旅遊”簽注除外)以及往來台灣通行證及簽注(赴臺定居除外),其他申請材料與當地戶籍居民一致。
除了上述提到的異地辦證流程簡化外,近年來,隨著各領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資訊化、數字化助推,異地就醫結算、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等問題都有了很大程度改善。相信未來還將有越來越多的政策出臺,以幫助政府部門適應不斷加快的人口流動,提高服務與管理能力,方便民眾生活。(記者 張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