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本網聯合@國資小新、《國資報告》雜誌繼續推出“國企改革十二樣本”系列文章,深入調研梳理5省國資監管部門、4戶中央企業和3家地方國有企業等深化改革的新舉措、新模式,為更多各級國資監管部門和廣大國有企業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提供借鑒的樣本。
今天帶來“國企改革十二樣本”第四期——人民日報的報道《12條措施探索新途徑廣東讓國企運營更規範機制更靈活》,新華網的解讀《廣東省“十二項創新”、“四個堅持”加碼國企改革》以及國資報告的解讀《廣東省國資委:“四個堅持”紮實推進國企改革》。
“企業實施體制和機制改革創新試點,完成新三板掛牌,有效激發了企業活力,成為廣新資訊搶佔戰略新興産業制高點的動力源泉。”廣新資訊董事長兼總經理朱丹陽向記者介紹,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規範的市場運營與靈活的機制讓廣新資訊脫穎而出,成為防偽溯源核心領域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的佼佼者。目前企業員工持股覆蓋範圍擴大到80%,近年來企業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超6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年複合增長率超54%。
“廣東國資國企改革極大地激發了企業活力。”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李成介紹,自2014年廣東開展國資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規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廣東率先在全國推出12項創新舉措,大力探索改革發展新途徑。
2014年5月,廣東出臺《關於規範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以成為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為主要路徑,以整合産業鏈為抓手,以增量為側重,重點在二、三級企業,通過搭建與非國有資本對接平臺、引導各類資本支援公共項目建設等多種形式,有序有效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以此為基礎,廣東大力開展不同所有制企業間資本對接試點,在兩次與民間資本對接大會中,廣東共推出對接項目200多個,引入民間資本超過800億元,搭建了國有企業與社會資本對接的平臺。與之同步,廣東省在2000多家省屬二、三級以下企業中擇優選取50戶企業,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試點範圍包括經營者和員工持股試點、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等。
廣東率先推行國有産權首席代表報告制度,計劃今年底省屬企業全部實行外部董事制度,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廣東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出臺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率先實現省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覆蓋,率先實施選人用人機制新突破,監管、報備、獎懲三類清單管理制度等。廣東還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將國有企業分為競爭性和準公共性兩種類型,明確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目前已實現分類統計、分類考核、分類配置資本金。
此外,在實現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目標的同時,廣東在探索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外部監督機制和容錯機制方面走出了新路。
改革激發了企業活力,創造了社會價值。2015年底,廣東國資監管企業資産總額59178.81億元,凈資産19954.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53%、24.43%;資産負債率66.3%,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全年廣東國資監管企業資産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排名全國第二、第三和第一。
延伸閱讀
新華網解讀:廣東省 “十二項創新”、“四個堅持”加碼國企改革
新華網北京8月7日電(張世祥)廣東省作為全國的經濟大省,歷年來不但在經濟總量上保持遙遙領先的地位,其在國內各項改革工作中,也一直處於領跑者地位,自2014年以來,廣東省國資委和省屬企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大力探索改革發展新途徑,率先在全國推出12項創新舉措,碩果纍纍、成效明顯。
據了解,廣東連續三年將國企改革列為重點改革任務之首,明確提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要求,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目標,紮實推進國企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省國資監管企業資産總額5.92萬億元。2015年,省、市兩級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利潤1470.3億元,同比增長17.5%,比營業收入增幅高18個百分點。其中,省屬企業實現利潤217.6億元,同比增長5.5%,比營業收入增幅高14.1個百分點。
十二項創新舉措增添國企改革動力
好的成績,離不開好的制度,在推進國企改革激發國企活力方面,廣東省國資委認真研究,在保證國有資本實現不斷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做出了諸多創新舉措。這些創新舉措為廣東省國企改革的進程增添了無限動力。
首先是率先出臺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管理辦法。2015年3月,出臺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深化省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我省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國家審批並率先發佈和實施省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2015年1月,出臺了《廣東省省屬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了中央政策,明確和統一標準,有效消除模糊地帶,使省屬企業加強負責人待遇和業務支出等方面的管理做到了有規可循。
二是率先提出並實施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率先在全國國資系統內提出分類管理的理念,將國有企業分為競爭性和準公共性兩種類型,明確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目前已經實現分類統計、分類考核、分類配置資本金。
三是率先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工作。作為全省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從2014年5月開始,在2000多家省屬二、三級企業中擇優選取50戶企業開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目前,試點企業已有2家登陸新三板,近期將有20家申請新三板掛牌。
四是率先創新形式規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2014年5月,出臺了《關於規範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以成為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為主要路徑,以整合産業鏈為抓手,以增量為側重,重點在二、三級企業,通過搭建與非國有資本對接平臺、引導各類資本支援公共項目建設等多種形式,有序有效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確保資訊公開化、評估規範化、競價制度化、交易平臺化。2014年以來,全省國有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和註冊資本金投入穩步增長,分別增加了284戶和958億元,增幅為8%和19.53%。
五是率先建立七大機制推動企業創新發展。2015年11月,出臺了《廣東省省屬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推動省屬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七大機制,即:綜合排名和單項獎勵機制、項目跟投機制、創新企業(項目)國有股東超股比擔保機制、容錯機制、集團對下屬企業的清單管理機制、創新項目貼息機制、超額研發投入後補助制度。
六是率先實現省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覆蓋。從2012年開始,在機場集團、廣業公司、廣晟公司、粵電集團和交通集團等5家省屬企業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試點。2015年,20家省屬企業全部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治理透明度,樹立了國有企業的良好形象。
七是率先在省屬集團層面實現了選人用人機制新突破。2014年9月,出臺了《關於推進市場化選聘省屬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對企業提高市場化選聘比例、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提出了原則要求和具體規範。開展了市場化選聘産權交易集團整個經理班子的試點工作,人事檔案由人才市場管理,並把對經理班子的管理權和考核權下放落實給企業董事會。
八是率先實行監管、報備、獎懲三類清單管理制度。2014年12月,省政府正式公佈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省直部門權責清單(第一批)的決定》,確定了省國資委43項權責事項,未列入清單的,由企業自主決策,充分釋放企業自主權。其中審核事項22項、報備事項16項、獎懲事項5項,較實施清單管理之前比較,授權下放的監管事項有14項。
九是率先推行國有産權首席代表報告制度。2014年8月,出臺了《廣東省省屬企業國有産權首席代表報告制度》,以事後監督和年度評價為主加強對董事長履職行為的規範與制衡,國資委作為出資人代表能夠比較全面掌握企業的重大經營情況,考評結果報送省委、省政府,作為董事長任用的重要依據,豐富了監管的手段。2015年,省國資委組織開展了首次省屬企業國有産權首席代表年度履職情況工作。
十是率先建立省屬企業規範治理視頻資訊系統、通過安防技術實現有痕監管。2015年,建立了覆蓋省國資委及20個省屬企業的規範治理視頻資訊系統。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錄製省屬企業召開的重要會議,實現對省屬企業重要決策過程的線上監管;將規範治理視頻資訊系統的文字、音頻、視頻資料保存在省國資委的數據中心,作為企業領導幹部日常考察和重大事項問責的重要依據;實現多層次電視電話會議和應急指揮等。
十一是率先系統加強貿易業務風險防控、推進商貿企業轉型升級。2014年4月,出臺了《關於推進省屬商貿業務風險防控及企業轉型創新的指導意見》,各省屬企業對貿易業務按照“鼓勵轉型類”、“規範管理類”、“限期清退類”和“堅決禁止類”等四種類型進行分類監管、處置,分期分批退出高風險的融資性貿易業務,省屬企業實現了業務轉型及經營模式創新。僅廣物控股集團一個集團就退出高風險、低效益貿易業務近300多億元。
十二是率先出臺“兩個責任”的意見和建立巡查工作機制。2014年8月,出臺了《廣東省省屬企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工作的意見》,明晰細化監管企業黨委紀委“兩個責任”職責任務,建立國企巡查工作機制,成立全國首個省級國資委巡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不斷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國資國企改革提供堅強保障。2014年,立案數是前十年的總和,而2015年的立案數是2014年的2倍,案件查辦的力度可以説是空前的,全面形成了有力震懾;收繳違紀金2032萬元,直接和間接挽回國有資産損失2.287億元。
據廣東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李成介紹,十二項創新舉措,有力地帶動了全省國有企業的發展。2014年以來,全省國資系統狠抓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緊緊抓住結構調整、佈局優化、創新驅動和資本運營這個重點,強化風險防控,遏止了風險發生,進一步釋放了改革活力,體現了改革紅利。全省國資監管企業運營狀況良好,資産規模進一步壯大,發展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居於全國前列。
另據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廣東國資監管企業資産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全國排名分別為第二、第三和第一。
“四個堅持”護航廣東國企改革
緣何廣東省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李成對新華網表示,目前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同時也離不開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個堅持”。
據了解,李成所指的“四個堅持”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徐少華7月4日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所述的內容。
徐少華首先表示,要“堅持優勝劣汰,著力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他認為廣東省應緊密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的思路,積極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推動國有企業優勝劣汰、有進有退,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一是優化國有資本投向。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基礎性、公共性、平臺性、資源性、引領性等關鍵領域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産業,以及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産業的行業集中。二是加快國有企業調整重組。按照主業聚集、方向清晰的要求,堅持市場化運作,以交叉持股、産業鏈延伸、設立合資公司等方式,推動國有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加快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有效整合企業資源,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三是加快出清重組國有“僵屍企業”。制定全省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屍企業”、促進國資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以及省屬國有企業實施方案,明確國有企業作為出清重組的責任主體,調查摸清全省國有“僵屍企業”底數,並劃分為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兩大類,力爭用2-3年時間完成全省出清重組任務。預計今年底前,全省將國有關停企業基本出清,300戶以上特困企業脫困,虧損總額較2015年減少30%以上。
其次,徐少華認為,應“堅持市場導向,有效激發國企核心競爭力”。徐少華表示,廣東省應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實施多項創新舉措,不斷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一是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動省屬企業集團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二、三級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革有望在今年全面完成。省屬二、三級企業基本上以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並試行員工持股。二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落實董事會的各項權利,對規範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董事會下放授予高級管理人員任免權以及所監管企業有關部門和二級企業正職任免、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和任期獎懲、領導班子和外部董事的綜合考核評價等4項管理事項,接下來將在省屬企業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制度,授予更多自主權。三是改革選人用人機制。出臺推進市場化選聘省屬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工作的指導意見,從2012年開始,省屬企業新選任的經理班子成員均實行任期制和聘任制,聘期3年。省屬企業2015年共引進職業經理人30多名。同時,開展市場化選聘産權交易集團整個經理班子的試點,經理班子的管理權和考核權下放給企業董事會。四是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出臺深化省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期股期權、增量獎股、分紅權等中長期激勵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差距過大、激勵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同時,注重建立完善約束機制,如嚴格執行審計制度、巡視制度、重大項目投資審批制度等,強化責任追究。
再次,徐少華認為應該“堅持平等競合,務實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他指出廣東省注重營造企業發展的公平環境,積極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務實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分類分層推進。堅持以增量為側重,重點在2000多家省屬二、三級企業中擇優選取50戶企業開展試點。明確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具體改革實施方案,科學謀劃、穩妥推進,混合與不混合、混合什麼、與誰混合、怎麼混合,要確保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是探索多種形式。根據所處行業、資産規模、骨幹隊伍等情況,探索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多種方式,包括引入戰略投資者、探索企業員工持股、吸引股權投資基金入股、搭建與非國有資本對接平臺、引導各類資本支援公共項目建設等。目前已舉辦兩場混合所有制項目對接活動,推出對接項目200多個,引入民間資本超過800億元。三是加強規範管理。推進資訊公開化、評估規範化、競價制度化、交易平臺化,不片面追求指標、進度,不搞“花架子”,堅守“確保職工利益不受損、確保國有資産不流失”兩條底線。
最後,徐少華提出要“堅持創新發展,不斷促進國有經濟提質增效。”他認為廣東省針對國企自身短板,不斷加強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國有經濟提質增效。一是建立健全促進創新機制。出臺省屬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建立綜合排名和單項獎勵、項目跟投、創新企業(項目)國有股東超股比擔保、容錯、集團對下屬企業的清單管理、項目貼息、超額研發投入後補助等七大機制。二是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並在業績考核、預算管理、資本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援。三是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鼓勵國有企業以資訊化、智慧化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發展電商平臺等“網際網路+”新業態、新産業。
徐少華還表示,廣東省連續三年將國企改革列為重點改革任務之首,明確提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要求,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目標,紮實推進國企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國資報告解讀:廣東國資“四個堅持”紮實推進國企改革
廣東注重營造企業發展的公平環境,積極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通過堅持平等競合,務實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走在改革前列已經成為了廣東的標簽,本次國企改革也不例外。據《國資報告》了解,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連續三年將國企改革列為重點改革任務之首,一步一個腳印貫徹落實中央決策,紮實推進國企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廣東省國資監管企業資産總額5.92萬億元。2015年,省、市兩級國資委監管企業共實現利潤1470.3億元,同比增長17.5%。據廣東方面介紹,他們主要憑藉“四個堅持”,在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同時,紮實推進國企改革。
堅持優勝劣汰,著力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
第一個堅持:廣東緊密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的思路,堅持優勝劣汰,積極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
首先是優化國有資本投向。近年來,廣東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基礎性、公共性、平臺性、資源性、引領性等關鍵領域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産業,以及未來可能形成主導産業的行業集中。據了解,目前廣東準公共性行業資産總額超過6000億元,約佔省屬企業資産總額的54%。
其次是加快國有企業調整重組。廣東按照主業聚集、方向清晰的要求,堅持市場化運作,以交叉持股、産業鏈延伸、設立合資公司等方式,推動國有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通過加快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有效整合企業資源,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
最後,加快出清重組國有“僵屍企業”。制定全省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屍企業”、促進國資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以及省屬國有企業實施方案,明確國有企業作為出清重組的責任主體,調查摸清全省國有“僵屍企業”底數,並劃分為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兩大類,力爭用2-3年時間完成全省出清重組任務。
堅持市場導向,有效激發國企核心競爭力
第二個堅持:廣東堅持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通過實施多項創新舉措,不斷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首先,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廣東推動省屬企業集團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二、三級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革有望在今年全面完成。省屬二、三級企業基本上以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並試行員工持股。目前,廣東全省(含深圳市)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共78家,其中省屬企業所持上市公司共26家,股權總市值約3000億元。
其次,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廣東通過落實董事會的各項權利,對規範法人治理結構的企業董事會下放授予高級管理人員任免權以及所監管企業有關部門和二級企業正職任免、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和任期獎懲、領導班子和外部董事的綜合考核評價等4項管理事項,接下來將在省屬企業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制度,授予更多自主權。
再次,改革選人用人機制。廣東出臺推進市場化選聘省屬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工作的指導意見,從2012年開始,省屬企業新選任的經理班子成員均實行任期制和聘任制,聘期3年。省屬企業2015年共引進職業經理人30多名。
最後,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廣東通過出臺深化省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期股期權、增量獎股、分紅權等中長期激勵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差距過大、激勵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同時,注重建立完善約束機制,如嚴格執行審計制度、巡視制度、重大項目投資審批制度等,強化責任追究。
堅持平等競合,務實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三個堅持:廣東注重營造企業發展的公平環境,積極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通過堅持平等競合,務實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首先,分類分層推進。廣東堅持以增量為側重,重點在2000多家省屬二、三級企業中擇優選取50戶企業開展試點。同時,廣東明確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具體改革實施方案,科學謀劃、穩妥推進,混合與不混合、混合什麼、與誰混合、怎麼混合,要確保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次,探索多種形式。廣東根據所處行業、資産規模、骨幹隊伍等情況,探索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多種方式,包括引入戰略投資者、探索企業員工持股、吸引股權投資基金入股、搭建與非國有資本對接平臺、引導各類資本支援公共項目建設等。
最後,加強規範管理。廣東在推進資訊公開化、評估規範化、競價制度化、交易平臺化過程中,並不不片面追求指標和進度,不搞“花架子”,堅守“確保職工利益不受損、確保國有資産不流失”兩條底線。
堅持創新發展,不斷促進國有經濟提質增效
第四個堅持:廣東針對國企自身短板,不斷加強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通過堅持創新發展,促進國有經濟提質增效。
首先,建立健全促進創新機制。目前,廣東已經出臺省屬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建立綜合排名和單項獎勵、項目跟投、創新企業(項目)國有股東超股比擔保、容錯、集團對下屬企業的清單管理、項目貼息、超額研發投入後補助等七大機制。
其次,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廣東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並在業績考核、預算管理、資本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援。此前成功舉辦的“廣東省—中央企業‘十三五’戰略合作對接會”,共簽訂合作項目超過400個、投資規模超過3萬億元,主要佈局于現代産業、基礎設施、技術創新、能源資源、綠色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
最後,大力發展“網際網路+”。廣東鼓勵國有企業以資訊化、智慧化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積極發展電商平臺等“網際網路+”新業態、新産業。
廣東通過這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提高了國有經濟品質效益。據了解,今年1-5月,廣東省、市兩級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014億元,同比增長4.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25億元,同比增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