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地緊鑼密鼓多策並施 防治冬季重霾頻發頑疾

2016-07-16 13:03:49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北方多地緊鑼密鼓多策並施 防治冬季重霾頻發頑疾,在劉炳江眼裏,冬病夏治涵蓋的內容還有很多:大點源、車油路、錯峰生産安排……“我們要跟時間賽跑。劉炳江表示,環保部正在排查鋼鐵行業,將制定相關政策,結合化解過剩産能,將相關企業納入錯峰生産行列。

  河南省安陽市一處建築工地,施工人員在噴霧降塵。

  新華社記者 朱 祥攝

  驕陽似火,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地區的一處輸電塔上,供電工人正在緊張工作著。採暖季還早,可煤改電工程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在北京、河北等地有序推進。

  進入夏季,大氣擴散條件大多不錯,公眾對空氣品質的擔憂明顯減少了。此時,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環保工作進入了一個特殊階段——“冬病夏治”。冬病為何要夏治,怎麼治,會有明顯效果嗎?

  近七成重霾發生在冬季,避免其害需提前行動“跟時間賽跑”

  “冬病夏治”這句中醫行話被環保部門借用,已經不是新鮮事。2013年1月,霧霾頻襲,幾位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頂級專家提出,要把採暖期霧霾防治工作提前到夏季部署,才能有效減少霧霾的發生頻次和強度,環保“冬病夏治”的概念由此産生。

  專家們的建議有理有據。數據顯示,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67.4%的重度以上污染發生在冬季。這當然與冬季的天氣狀況有關,但北方冬季採暖對大氣污染的貢獻首當其衝。

  最近,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北方居民採暖對大氣污染影響的有關論文。這篇論文指出,郊區和農村居民採暖和烹飪主要用煤炭和生物質,由於燃燒效率低,並且缺乏煙氣處理裝置,居民源排放對大氣中一次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濃度有重要貢獻。尤其在北方地區的採暖季節,大量煤炭作為民用供暖能源,以粗放和低能效的方式燃燒,對一次顆粒物排放的貢獻甚至超過工業領域。

  “因為涉及居民採暖,冬季重霾的‘治療’時間必須提前,以減少對百姓生活的影響。當然,空氣污染治理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這也是很多工作需要提前籌劃、安排、落實的原因。”環境保護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告訴記者,散煤清潔化替代、取締小鍋爐等,時間安排有提前量,工作才能有章法。

  在劉炳江眼裏,冬病夏治涵蓋的內容還有很多:大點源、車油路、錯峰生産安排……“我們要跟時間賽跑。”

  “説是第二天會到300,結果比想像的污染輕”“我們也單雙號了,可跟其他地方的限行規定擰巴著”“北京五級標準比河北門檻低很多,我們一級響應了,比我們污染重的地方慢好幾拍”——這樣的吐槽,在這幾年冬季遭遇霧霾時常常聽到。監測預警應急工作中反映出的能力建設不足、協同不夠等問題,也需要在冬季來臨前解決。

  六項措施推進“冬病夏治”,9月份將舉行京津冀預警系統聯合演練

  冬天重霾這個病,病根找得夠清楚了,但治理可是難啃的硬骨頭。

  冬季的重污染天氣應對,已成環境保護部的工作重點之一。環保部針對性地出臺了“冬病夏治”措施。今年2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曾表示,主要採取六個方面的措施“冬病夏治”:一是修訂重污染天氣的應急預案,包括統一預警分級標準,整個京津冀要統一預警標準,採取各自更有針對性的行動。二是抓好重點城市的污染控制。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三是強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包括研究實行錯峰生産,實行季節性、差異化的排污收費。用經濟手段來減少冬季等特殊氣象條件下的污染排放。四是解決燃煤的問題。最終通過用電替代煤的直接使用和氣替代煤來解決問題。五是加強面源的污染控制。六是加大投入,保障資金到位。

  劉炳江認為,對冬季重霾的治理,説到底還是個能力的問題,包括污染排放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和對重霾的應對能力。

  “夏天是能力建設的好時機,國家大力推進預警能力建設,我們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做好人員的培訓工作。”劉炳江説。

  應對措施精準,是縮短重霾過程、減輕重霾程度的重要保證。以北京為例,以往重霾之下企業的停限産方案還是比較“粗線條”的,如今,各企業都有了拉單挂賬式的排污明細,尤其是重點企業的高煙囪(也就是環保術語裏的高架源)排放時段、濃度、總量都被環保部門摸得一清二楚。如果再遇重霾,政府部門知道哪些企業限制排放更有效果,可以做到精準減霾。

  在最近召開的“大氣十條”實施中期評估會上,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提出,要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動態更新污染源資訊,逐步建立逐季、逐月乃至逐日的污染源清單。

  污染預測是應急的基礎,劉炳江打開手機頁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未來空氣品質狀況的預測資訊不斷傳來。內部試用的這一平臺將在更大範圍推廣使用,也將接受9月份京津冀預警系統聯合演練的考驗。“我們做過粗略統計,現在的預測準確率已經超過80%。”劉炳江透露,為提升預測預報準確性,涵蓋京津冀各區縣的監測大數據平臺已經實現數據實時傳輸,未來,將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完善監測體系,監測數據將更準確客觀。

  “冬病夏治”,污染減排是硬道理。柴發合告訴記者,通過監測數據和現場調查發現,京津冀地區最突出的熱點區域位於保定城區及東南部、石家莊東北部、衡水西北部和滄州西部的4市交界地區;北京南部、保定東北部、廊坊市區的三市交界地區也存在熱點區域。5月20日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第六次會議,做出了限時完成散煤清潔化替代、限時完成燃煤小鍋爐“清零”工程、限時完成“散亂污”企業關停淘汰任務、限時完成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等部署,對進一步減排提出了明確要求。

  電代煤是大趨勢。繼水泥行業之後,鋼鐵行業也將錯峰生産

  説起“冬病夏治”,散煤治理是繞不過的話題。柴發合表示,發達國家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一項重要措施是推進農村散煤的清潔化改造,主要通過集中供熱替代、煤改氣、煤改電以及使用地源熱泵、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替代散煤。

  在北京,農戶在採暖季享受峰谷電價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市區兩級財政還將進一步給予補貼。晚9點至次日早6點每度電只收0.3元,同時,市、區財政分別每度電補貼0.1元,也就是説農戶每度電只付0.1元。北京對農戶煤改電的優惠,曾讓周邊省份感嘆補貼不起。“過去13年,北京電代煤搞了20萬戶,今年一年就計劃完成近20萬戶。這對今冬大氣污染防治的積極作用會非常大。”劉炳江透露,目前,電代煤已經推廣到河北廊坊、保定,天津武清以及山東的一些市縣,城區燃氣化、農村電氣化的目標將成為現實。

  劉炳江説,很多地方認為電代煤成本太高,其實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看。目前,電力行業産能過剩明顯,很多電力企業“有勁沒處使”,甚至有電力企業提出,只要有一分錢的利潤,也希望把電發出來外送。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張強表示,從國際趨勢來看,非電行業用煤均呈退出趨勢。應嚴控新增燃煤量,更大程度地實現對煤炭的替代。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王志軒對此非常認同,他一直主張讓有能力高效處理污染物的電廠吃劣質煤,不要讓劣質煤流向散燒市場。“2015年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969小時,預計今年還會下降約300小時,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4329小時,利用率下降會更大些,這與設計的利用小時數有較大差距,在負荷不足或者幹半年停半年的狀態下,電力企業的效率、效益都有所下降。”

  一面是有電發不出,一面是燒散煤導致社會高額治理費用。“從整個社會綜合成本看,電代煤是一條適合中國的路徑。”王志軒認為,適合熱電聯産的、適合採用熱泵技術或者其他用電方式的地方,都應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做好電代煤的工作。

  去年,一紙《關於在北方採暖地區全面試行冬季水泥錯峰生産的通知》,讓水泥行業集體歇了個冬,也由此開啟各行業為大氣污染防治錯峰生産的大幕。今年春天,中國水泥協會盤點了本次錯峰生産的成效:15省市共減少熟料産量17671.7萬噸,有效化解過剩産能;同時,節能減排與減輕霧霾污染效果明顯——按減少水泥熟料産量換算,共減少燃煤消耗230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0.62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0.5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3.6萬噸。

  水泥生産“歇冬”,有力促進減排,但錯峰生産僅有一個行業還不夠。劉炳江表示,環保部正在排查鋼鐵行業,將制定相關政策,結合化解過剩産能,將相關企業納入錯峰生産行列。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