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自2014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目前已經開始逐步衰減。國家氣候中心預計,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今年春季,今年春夏的全球及我國氣候,可能會繼續受到它的影響。
已持續21個月,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洋表面溫度持續異常增溫的現象,一般2—7年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09年至2010年。
“厄爾尼諾事件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對記者説,一般來説,在赤道東太平洋盛行偏東信風,在赤道南、北兩側的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的驅動下,赤道太平洋表層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將表層暖水輸送到西太平洋堆積,熱量也不斷積蓄,西太平洋海溫上升,而且太平洋水位形成西高東低的結構。當偏東信風減弱時,維持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東低的支柱被破壞,西太平洋堆積的高水位暖海水迅速向東擴展,使得西太平洋海溫降低,赤道東太平洋海溫上升,厄爾尼諾現象由此形成。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室高級工程師孫冷介紹,截至目前,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已持續了近21個月,已經超過此前16個月的記錄,成為1950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本次厄爾尼諾事件不是歷史上最強的一次,目前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宋文玲表示,從峰值強度上來看,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的峰值強度達到2.5℃並持續了兩個月,而本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峰值強度僅為2.4℃,且僅維持了一個月(2015年11月),自2015年12月以來,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已開始有所減弱。另外,從峰值時期的海表溫度空間分佈來看,1997/1998年的厄爾尼諾事件中,海表溫度異常偏高達到2.5℃以上的區域,明顯大於此次厄爾尼諾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