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新聞辦今天(15日)下午召開發佈會,邀請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董秀娟就《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工作方案》、《山東省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辦法(試行)》等相關情況進行解讀,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董秀娟就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生態補償辦法等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和社會檢測機構統一監測
董秀娟副廳長在發佈會上表示,按照國家要求,結合山東實際,2007年以來,山東建設了全省環境監測網路,截至目前,全省共設置大氣點位328個、水點位1350個、土壤點位1793個、噪聲點位3120個、污染源4360個。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和社會檢測機構按照統一的標準規範開展監測,基本客觀反映了全省環境品質和污染源排放狀況。
山東省監測網路有3個特點:一是實現了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監測頻次和數據傳輸的統一,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資訊共用。二是採取人工監測與自動監測有機結合的方式,兩種手段互相印證、互為補充。三是委託第三方社會檢測機構負責大氣、水、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的運營維護。
“儘管我省監測網路建設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與國家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監測項目、監測範圍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下一步,山東省環保廳將依據國家有關要求和我省方案,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與各職能部門共同完善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實現環境品質、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建立監測數據整合共用機制,使我省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董秀娟在發佈會現場表示。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中國網山東熱線電話:【0531-88556593】 投稿郵箱:zgwsdchina@126.com 中國網山東微網志: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眾號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