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在國外學醫,讀到大三時不顧父母的反對回國,重讀高三重新高考。昨天,在湖北工業大學2016級本科生報到現場,記者見到了一名23歲的“海歸”小夥,他叫王超(化名),即將就讀該校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為了讀到理想專業,我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我願意從頭再來,而且一定會比從前學得更好。”王超説。
從北京考到
國外名校讀大學
戴著眼鏡、身高1.8米的王超,看起來和普通新生一樣,但當他開口講起自己的經歷時,發現他與同齡人相比,更成熟、踏實。
這些既是因為自己走過的路,也與家庭有關。王超來自北京一個高知家庭,母親是一名外語教師,父親是北京一所知名大學的博導。
高中時,王超嚮往念醫科,希望幫助到有需要的人。2011年初,他如父母所願收到了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攻讀護理專業。
上大學的費用,一年要花10多萬,為了讓他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父母還專門為他在加拿大安排了校外的住房。2011年5月,王超開始了獨自在異國求學的生活。
大三退學回國
考上理想專業
剛開始,他念的是高級護理專業,大二又轉到營養學。儘管英語成績很好,但醫學類的專業術語對他來説就像天書,只有攢到課下再去查每個單詞的意思,才能知道老師課上講的是什麼。考試成績最好的時候,也只得到B+(相當於國內80-85分),而同班同學都是A以上。
在國外讀了幾年,與班上同學大多沒有説過話,他所在的班上沒有中國學生,雖然也嘗試過和語言不通的留學生交朋友,王超感覺融不進那個“圈子”。他的學校在曼尼托巴省溫尼伯市,冬天最冷的時候零下40多攝氏度,凜冽的寒風讓劉超更加感到寂寞。
2015年3月,王超回國後,和家人商量決定參加高考。除了在北京二十二中當插班生外,其餘時間都在清華大學自習室“刷題”。剛開始,數學只能考30分,後來是50分,直到高考前兩周,王超就能穩定在100分以上了。
今年高考,王超被湖北工業大學錄取,“受了挫折不算什麼,只要能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還是能走好未來的路。”王超説。對於兒子的選擇,王超父親昨表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夫妻尊重孩子的決定,也相信他會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取得好的成績。(記者李芳通訊員陳淩 張應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