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各地中小學相繼開學,這些日子最緊張的莫過於新生家長,為了給孩子“選”個好班,家長們都絞盡腦汁。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中小學在開學之後,都會對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摸底測試,然後根據成績來進行分班。其實從小學到高中,各個年齡段的新生分班都各有各的“規則”。國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許在中小學設重點班,那這樣的規則為何而設呢?
鄭州市民王女士的孫子今年上了一所知名小學,學校知名,班級也要挑個好老師帶班。全家動用各種關係四處打聽,聯繫熟人才把事情辦妥。
王女士説:“想上尖子班,好的老師,都是這樣的。真的沒有本事了,挑不到了,那也就沒有辦法了。教育肯定要抓的緊一點,從小都抓起。”
像王女士這樣從孩子上小學就開始為擇校分班焦慮的家長有很多。雖然多數中小學都表明是以隨機分班為大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人都託人情找關係。鄭州市鄭東新區一小學教師高老師表示,小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從學校層面上來説,不分什麼快慢班、尖子班。小學一年級新生分班原則主要有兩個:一是性別,要考慮每個班級男女平衡;再一個是個體能力。學校分班大部分還是隨機的,各班的差別也不會太大,“到八月底的時候,對報名的學生,先進行一個簡單的測試,根據測試的情況以S型的方式分班。但是分班結束之後可能會有一部分的學生是通過熟人介紹來的,這些孩子會通過各種渠道去打聽,哪一個老師比較好,就會和領導説一下,到哪個班。”
為孩子挑選好班級,初高中學生的家長最為賣力。家長們不但要選好的班級,甚至還要選好的任課老師:
有家長表示:“教師子女往哪班塞,哪個班肯定好些,我就想咋活動活動,能叫咱的小孩也進那個班。”
如果説小學生分班最多就是照顧人情的話,拼成績的情況在中學分班中就是默認的潛規則了。鄭州一所初中的新生正在閱覽室領新書,他們説前兩天剛參加過分班考試。至於考試難度,他們説可不太容易。
鄭州一中學招生負責人透露:“高考完有選拔,這是文科裏比較好的,抽調最精幹的老師,北師大的管理模式。等著北師大班這兩個班挑過之後,其他的學生按照中招成績,開始分班。”
陳明是鄭州一所高中的高三重點班學生,能進這個班級,很多人對陳明有著羨慕眼光,但陳明説,他很害怕即將到來的高三生活,在高手雲集的班級裏,他很擔心,一旦名次落後,要怎樣給老師和家長交待,“排名往後退,心裏會有壓力嘛,家長有的時候會不高興。”
有排名恐懼的不止陳明一個。高中生孫堅也表示:“畢竟上高中嘛,也算是壓力越來越大吧。 家長、老師、班級排名。”
在學生家長王先生的意識裏,重點班裏都是好學生,自己孩子在這個氛圍裏能夠見賢思齊,不管成績有沒有提升,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利無弊,“首先師資力量強些吧,對孩子學習有利,他就算在重點班成績不太理想,作為家長,心裏還是比較也踏實。”
國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許在中小學設重點班,河南省教育廳發佈的《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行為十不準》第二條也明確規定:“不準舉辦或變相舉辦重點班。學校要實行均衡編班,均衡配備任課教師。”河南教育學院教授宋富剛認為,什麼樣的規定都擋不住嚴峻的現實,分班的背後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像咱們大學,像一本二本三本,何況一個小小的班呢。你像在國外,比如説美國啊日本啊這些學校,他們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幾年一換,這樣不會出現重點學校這種情況。”
河南師範大學教授李醒東建議,家長應多和學校溝通,結合孩子的學習能力、性格等選擇適合的老師,這樣比單純的以成績把孩子分類,更利於學生的成長,平行分班,不要分快慢班,班級生活更加豐富,有利於學生的人格全面發展和心理健康。
家長關於分班的焦慮,可以理解。歸根結底還是那個老問題:決定一所學校的等級高低、校長與老師的水準好壞,學生成績是硬道理。因此,無論有關部門怎麼強調教育均衡,只要這個標準還在,學校就永遠會熱衷分班。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家長絞盡腦汁為孩子選班上實屬無奈。
“擇班熱”的背後,反映了社會人才觀的問題,反映的是家長教育觀的問題。人們對教育公平的理解甚至都沒有能夠統一,在分班這個小切口上,也只能一個一個環節朝著公平的方向繼續努力,我們就且行且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