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生中小城市能否破解成長的煩惱 多地加速推進

2016-08-29 11:43:39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近年來,隨著大城市在不斷擴張中“城市病”日益突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呼聲不斷高漲。

  近年來,隨著大城市在不斷擴張中“城市病”日益突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呼聲不斷高漲。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各地也紛紛醞釀地方版的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方案。福建泉州2015年就開展了設立“鎮級小城市”的試點,河北今年也提出要“重點培育34個中小城市”,前不久,山東也提出“要圍繞農民工融入城鎮,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建設新型城市”。為何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哪些縣、鎮有資格入圍?又將給這些地方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對此進行了全面採訪。

  大城市太大 小城市太小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準不盡一致。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城市規模的劃定標準也在不斷調整。

  1989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規定,大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20萬以上、不滿50萬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不滿20萬的城市。2014年11月20日,國務院發佈國發2014第51號文件《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新標准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

  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至1000萬;

  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至500萬;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至100萬;

  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我國是接近14億人口的大國,真正叫“城市”的數量才600多個。國家發改委發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顯示,當前我國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有238個,超過5萬人的有885個,特別是有的鎮人口都達到六七十萬人口還是叫鎮。

  新型城鎮化的方向是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但在當前,城鄉差距過大,導致人口流動不合理。一方面農民過度涌入大城市,城市資源難以承載,對城市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形成“城市病”;另一方面,農村“空心化”,對我國未來的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造成嚴重的影響。有分析認為,以縣城和中心鎮為主的小城市處在城鄉結合的特殊位置,是城鄉統籌的關鍵節點,不僅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中心,也是農村物資、人流、資訊、金融的初級集散地,承接著大中城市的輻射,自身發展對周邊村鎮能形成很強的延伸和帶動作用。推進小城市建設可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同時,建立眾多適宜人居的小城市,有利於減輕大城市的壓力,防治“城市病”,有利於減少戰爭、地震等突發和自然災難帶來的影響。而且,當前一些特大鎮的發展逐漸受到現有體制機制的束縛,普遍存在的“小馬拉大車、大腳穿小鞋”亟待破解。

  有專家指出,中國城市化的問題是大城市太大,小城市太小。在學術界和一些行政管理部門,往往注重發展大城市,對中小城市的政策支援力度有所欠缺。目前,中國和國外城市發展相比,大城市並不比國外差,差距是在中小城市上。因此,未來城鎮化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育新生中小城市。

  多地加速推進 山東方案獲批

  為推進城鎮化進程,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今年曾表示,目前超過10萬人的鎮已經有200多個,需要在制度上為這些鎮成為新的中小城市提供支撐。所以今年準備加快出臺設市標準,推動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合理地設置為城市。

  當前,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步伐正在各地加速推進。

  2015年,福建泉州市政府辦印發《推進中小城市和城鎮改革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提出將大力推進南安市水頭鎮、晉江市金井鎮、安海鎮和安溪縣龍門鎮、湖頭鎮等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條件具備的可以設立“鎮級小城市”。

  今年3月,河北省正式印發實施《河北省建設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規劃》,決定優先培育基礎條件好、區位條件優、發展潛力大、經濟實力強的縣級市發展為高標準的中等城市。河北提出,到2020年將發展34個中小城市,其中50萬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7個,20-50萬人口的城市27個。

  陜西也在今年3月提出,支援神府、定靖、彬長、韓城板塊和40個重點縣城整合要素資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産業,引導要素集聚,建成若干新生中小城市。

  記者梳理髮現,各地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範圍主要是當前的縣和縣級市,以及特大鎮。但是,常住人口超過10萬的鎮主要位於經濟比較發達、民間資本比較活躍的珠三角區域。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廣東省鎮區常住人口超過10萬的鎮共有26個。而河北計劃培育的中小城市,當前均為縣和縣級市。

  前不久,山東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設立新的中小城市的試點方案》,提出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那麼,濟南會有哪些縣(市)入圍呢?雖然名單未出爐,但根據《山東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30年)》顯示,章丘的定位是中等城市,濟陽、商河定位為Ⅰ型小城市,平陰定位為Ⅱ型小城市,在鎮一級中我市只有章丘刁鎮被定位為未來城鎮規模超10萬的鎮。這一定位是按照2030年的目標計算而來,當前來看還有相當差距。

  試點城市紅利多多 重在管理模式創新

  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將帶來哪些紅利呢?

  早在2015年,國家發改委就下發了《關於開展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經體〔2015〕609號),批復全國61個地區獲批開展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據了解,首批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涉及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7個省會城市共計61個地區,其中地級市20個、區14個、縣(市)23個、鎮4個。這裡面,浙江省最多最全,一共8個,地級市2個、縣(市)4個、鎮2個。

  按照意見,試點地將加快推進産城融合、城市投融資、土地要素、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構建促進中小城市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人口吸納能力是此次中小城市綜合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意見》指出,將率先在試點城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探索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在山東,青島平度是全省唯一入圍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的城市。

  成為試點後,平度得到了國家、省和青島市的大力支援和幫助,特別是青島市委、市政府今年連續出臺《平度市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和《青島市進一步支援平度改革創新突破發展的意見》兩個文件,組成23人的工作班子入駐平度辦公;19位專家組成的平度智庫,也在用專業化的研究成果提升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水準,平度綜合改革工作已上升為青島市級戰略層面。

  《平度市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平度要立足破解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積極推進行政體制、産業發展機制、投融資體制、土地要素、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改革,探索面積大、人口多、基礎相對薄弱的內陸型城市改革發展新路,爭取將平度市打造成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樣板市,加快向城市功能完善、發展特色鮮明、空間佈局合理、産業和人口吸納能力強、城鄉協同發展的現代化中等城市邁進。

  具體來説,平度提出,力爭審批時限縮短60%以上,將審批週期壓縮50%以上;探索機關事業編制按規定在總額內自主動態調整,建立靈活用人機制、薪酬機制和獎懲機制,探索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引進各類專門人才;加快重點鎮、重點區域發展,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青島市對平度的改革試點給予大力支援。在“十三五”期間,青島市財政每年安排10億元,用於對平度市的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由平度市統籌用於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緩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增資和民生保障支出壓力、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

  特大鎮也將迎來多項利好。“擴權強鎮”被寫入了年初出臺的《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意見》明確指出要給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行政管理許可權,允許其按照相同人口規模城市市政設施標準進行建設發展,並同步推進特大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設市模式創新改革試點,減少行政管理層級、推行大部門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有關專家表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不是簡單地改名字,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城市的新型管理模式,既找到具體設市的路徑、模式,也要探索出新型的城市管理方法,不能簡單地走“升格、翻牌,大幅增加管理人員”的老套路,而要不斷提高行政效率,控制行政成本,探索出“小政府、大服務”的新型管理模式。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