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學子用“技能”剪斷連接貧窮的臍帶

2016-08-15 16:11:28 來源:南海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從村鎮上一家食品加工廠到中航工業空空導彈研究院,林春瀧從來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一個“明天”。他的努力也獲得了培訓老師謝道紅的認可,在謝道紅看來,無論是態度還是努力程度,李成貴都十分刻苦用功,“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從村鎮上一家食品加工廠到中航工業空空導彈研究院,林春瀧從來沒想到,自己會有這樣一個“明天”。

  放在5年前,出生於廣東省揭西縣錢坑鎮一個四面環山,直徑只有一兩公里的村子的他,還是一個染著黃色頭髮,帶著鉚釘耳環,混跡網吧的村頭“小混混”,睜眼看到的天地,從未越過大山。

  而今,21歲的他已經是世界技能大賽的冠軍,獲得國家“高級技師”稱號,拿到了全家人一輩子都掙不到、高達90萬元的獎金。

  林春瀧用一句“很俗但卻很受用”的話總結這5年:“是讀書,練好技術,改變了我的人生。”

  在今年公佈的《2016年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品質年度報告》(下稱《報告》)中有數據顯示,近5年來,高職院校畢業生家庭背景為“農民與農民工”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從2011年的佔比47%,到2015年已增長6個百分點,達到53%。

  據2015年發佈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專項督導報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已破千萬人次。這意味著有超過500萬高職生均來自農村家庭。

  同樣,在全國2454所技工院校中,在校生320多萬人,其中75%左右的在校生來自農村,且相當一部分來自貧困家庭。

  和林春瀧一樣,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職業院校學子,正在通過學習一門技術,剪斷自身連接貧窮的臍帶,走進一個新的“明天”。

  技能學習開啟農村娃的第二人生

  再次回到學校,朱曉鋒只有一個想法:“小身板頂不起大天地,一定要把技術練好,讓自己強大起來。”

  朱曉鋒初中畢業後,曾在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讀過3年中專,學習數控專業。他曾以為,憑藉自己3年學習的技術,已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向著想象中的“高薪、舒服、輕鬆”的幸福生活邁進。

  現實並沒有讓當時只有18歲的朱曉鋒如願。他在找工作中屢屢碰壁,被用人單位質疑能力,壓低薪水,“飄”了半年後,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薪水2000元一個月的工作。

  待了1年左右時間,朱曉鋒逐漸發現自己做出的數控零件無論從成本控制,還是生産數量上均與其他員工有較大差距。“啃不下的肥肉,不能貪嘴,不能滿足”。

  2015年過完春節,朱曉鋒毅然選擇了辭職參加高考,撿起曾讓他無比頭疼的語數外課本,重回學校修煉技術。經過4個月的備考,如願考上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

  朱曉鋒家住湖南省湘潭市楠竹山鎮下屬的一個村,離學校有不到8公里路,平時他基本是走讀上學。重新回到學校後,對數控系統編碼的學習要求比中專時高了很多,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習,家裏在去年給朱曉鋒配了一台電腦。

  和同齡人一樣,朱曉鋒很愛打遊戲。“為了克制住自己,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安裝畫圖軟體”。

  在朱曉鋒的右手手腕處,有一塊小拇指指甲殼大小的黑色老繭。朱曉鋒説,為了更快更好地把握數控繪圖,他入學頭3個月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在了軟體練習上,“每天都需滑動滑鼠成千上萬次,時間久了就磨出了繭”。

  有同學也曾笑話過他:“這繭是被‘弗拉基米爾’磨出來的吧?(弗拉基米爾是遊戲《英雄聯盟》中的玩家角色,俗稱‘吸血鬼’──記者注)”

  今年3月,由於操作技術過硬,朱曉鋒和他的隊友李新羅,被學校選中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並於今年6月,他們在全國75支參賽隊伍中突出重圍,榮獲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三維建模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比賽團體一等獎。

  朱曉鋒説,自己現在不再像過去一樣幻想不切實際的未來,更願意踏實走好每一步路。“破‘繭’成蝶,成為更好的自己”。

  寒門學子有吃苦耐勞精神

  沿著父母平時趕著騾子去賣農産品的泥濘土路,時年16歲的李成貴選擇走出家鄉,外出求學。

  李成貴的家在四川省鹽邊縣魚彝族鄉岔河村。由於水土原因,家中多年只能以種植芒果、花椒維持生計,為支撐起不富裕的家庭,李成貴的哥哥在初中畢業之後就選擇了輟學打工。

  2014年,李成貴初中畢業,“讀書還是打工?”這個問題同樣放在了他的面前。李成貴説,為此,全家人還坐在一起開了家庭會。

  “如果在家務農,可能一輩子只能在一個地方發展,我們希望你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帶著父親和全家人的希望,李成貴到了攀枝花技師學院學習“焊接”。

  在李成貴心裏,“焊接”一直是項神奇的技術。“能夠把堅硬的鐵像涂上膠水一樣牢固粘合,周圍還發著光。”但讓李成貴沒想到的是,要使産品好看,背後不僅要付出汗水和努力,還有疼痛和傷疤。

  每一次焊接,高達500多攝氏度的火花飛濺會直接“不留情面”地打在胳膊和腿上,燒得李成貴的皮膚生疼。為使作品達到標準,李成貴説:“就算被燒、被灼,自己也完全不能動,只能咬牙忍著。”每次完成一個作品大概需要1小時左右,而李成貴為了練出更好的技術,練習時間常是別的同學的兩倍。

  減輕焊花灼傷程度的全套護具十分昂貴,斟酌再三,李成貴只給自己買了護肩、護腕等部分防護工具,在初學階段,他胳膊和腿上新舊傷疤多得數不清楚。

  “最沮喪的時候還曾經懷疑過自己,被燙得這麼厲害,到底是為了什麼?”

  就在那段時間,李成貴的父親在做農活兒時從山上跌落,雙腳骨折,家中的重擔全落到母親一個人的肩膀上,為了省錢,母親常常一天只吃兩頓飯。

  李成貴決定,“一定要自己掌握一門技術,用雙手創造出幸福生活。”

  舊傷不斷痊癒,新傷不斷出現,李成貴的焊接技術也步步精進,去年9月,在學校千余人中脫穎而出,走上了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培訓路。

  他的努力也獲得了培訓老師謝道紅的認可,在謝道紅看來,無論是態度還是努力程度,李成貴都十分刻苦用功,“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未來幾年農村生源比例或呈增長態勢

  據此次《報告》數據調研方──麥可思研究院院長王伯慶介紹,最近5年高職畢業生跟蹤評價發現,來自農村的畢業生就業率不低於平均水準。

  王伯慶説:“農村孩子的家庭經濟基礎不好,在校學習和畢業就業動力更大,大多都想通過學習技能來改善個人收入和發展。”

  在王伯慶看來,高職院校農村生源比例連續5年增長的原因主要基於三點:一是高校的擴招和生源緊張,使得高職高專的入學門檻降低;二是國家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在不斷加大;三是農村家庭對孩子教育回報的認識程度增加。王伯慶認為,未來幾年高職院校農村生源比例或會繼續呈增長態勢。

  據了解,《報告》面向全國30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近400所高校,抽樣近10萬樣本,抽樣覆蓋高職各個專業。

  湖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楊可以向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提供了近幾年該校的農村生源比例。近5年來,該校農村生源均達到80%以上,2014年農村生源比例達89.99%。楊可以説:“農村學生普遍學習踏實,為人質樸,畢業生就業率可達到90%以上。”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吉文林認為,農村孩子雖然文化基礎欠缺,綜合能力相對城市孩子較弱,見識少。但珍惜機會,更為刻苦。該校2015年農村學生的比例也達到58.2%。

  教育部職業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提到,隨著經濟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父母,看到缺乏知識技能難以脫貧致富,因而鼓勵孩子接受教育。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發展,為眾多沒有條件上普通大學的孩子提供了在家門口接受教育的機會,彌補了普通教育的不足。

  “職業院校培養的是‘立地’的人才,這些‘立地’人才需求量遠遠高於‘頂天’人才需求量,社會人才需求這所大廈,沒有立地,何以頂天?”姜大源説。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