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少年下河游泳身亡 留守少年溺亡頻發如何防範

2016-07-31 15:06:12 來源:西部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未成年人不要到無安全措施、無救護人員的江河、湖塘等戶外水域游泳,如果要游泳,要在家長帶領下到游泳場館,游泳前首先要學會一些自救措施 經常在此垂釣的一位李姓中年人説,這些偷偷到水庫游泳的孩子大都租住在附近,多是在此打工的農民工子弟。

  漫畫/高岳

  未成年人不要到無安全措施、無救護人員的江河、湖塘等戶外水域游泳,如果要游泳,要在家長帶領下到游泳場館,游泳前首先要學會一些自救措施

  炎炎夏日,衝進水裏體驗“親水”樂趣成為眾多青少年喜愛的消暑方式。7月25日,河南省鄭州市一家游泳館的工作人員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暑期以來,下水游泳或學游泳的孩子很多,特別在高溫天氣裏,下水的人多得就像下餃子一樣。”

  而當日15時10分左右,在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鄧李鄉粧頭村和泥車村交界處的沙河河段,4名少年下河游泳時發生溺水事件。至次日淩晨1時左右,4名溺水少年遺體全部被找到並打撈上岸。

  目擊:孩子在水中打鬧嬉戲

  7月26日14時,鄭州市發出高溫橙色預警,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溫。記者在位於中原區西南隅的常莊水庫岸邊看到,有七八個10歲左右的孩子在水中打鬧嬉戲。水庫巡查人員在大聲喊著讓他們上岸。

  經常在此垂釣的一位李姓中年人説,這些偷偷到水庫游泳的孩子大都租住在附近,多是在此打工的農民工子弟。

  “聽附近人説,暑期年年都有溺亡的,大部分是農民工的孩子。孩子們放暑假後,家長在外務工,顧不上管孩子,十來歲的孩子又特別頑皮,好奇心又強,喜歡玩水。”一位在水庫邊避暑的人士説。

  一名水庫巡查人員稱,這幾天氣溫高,來水庫岸邊遊玩的人比平常多,發現有孩子入水游泳就驅趕他們上岸,但這些孩子老是跟你捉迷藏,總是偷偷下水。

  反思:溺亡悲劇為何頻頻出現

  記者搜索有關未成年人溺水的公開資訊發現,每年暑期,都是溺水事件高發期。近兩個月來,河南各地已發生36起溺水事件,一共奪去51條生命,多為疏于監管的未成年人,且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少年佔多數。

  那麼,溺亡悲劇為何頻頻出現呢?

  “每年發生的溺亡事件中,農村留守孩子佔了很大比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楊少偉説,農村留守孩子接受安全教育的機會少,安全意識淡漠。再加上父母在外打工,對其進行監管的祖父母一般歲數較大,看管孩子難度較大,家長監管處於缺位狀態。

  每到暑期,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牛振西和隊員們就顯得異常繁忙。7月24日15時30分許,他接到鞏義119指揮中心打來的電話,稱伊洛河橋下有兩人落水,當地消防官兵搜尋無果後請求援助。

  原來,24日13時許,一名13歲的男孩在伊洛河東岸橋下附近的灘塗地放羊,驅趕在河邊飲水的羊群時不慎落水,在岸邊的父親看到兒子落水後慌忙下水施救,結果兩人很快淹沒在水中。當晚8點33分,救援隊分別搜尋到該父子倆,但因溺水時間過長兩人已無生命跡象。

  牛振西説,近半月以來,鄭州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先後在原陽、鄭東新區龍湖、西郊帝湖等鄭州周邊大型自然水域搜救出溺水人員5人,均未能生還。根據搜救經驗,溺亡存在共同的地域特徵,多發生在農村地區無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

  防範:強化安全教育與監管

  “每一起溺水悲劇的出現,都可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建偉認為,每起悲劇發生後,相關部門都應剖析其中的原因,積極進行防範,而強化安全教育與監管更應具體化,使之操作性更有針對性。

  李建偉認為,有的學校雖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但因學生暑假脫離了學校的約束,加之家庭監管能力不到位,尤其是留守兒童與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父母長期在外務工,把孩子委託給年事已高的老人看管,致使孩子在假期處於失管失控狀態。建議學校與孩子所在社區、村組建立無縫隙溝通機制,強化對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讓孩子們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事故發生。同時,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行為規範,落實管理措施,嚴防孩子脫管漏管。

  牛振西建議,未成年人不要到無安全措施、無救護人員的江河、湖塘等戶外水域游泳,如果要游泳,要在家長帶領下到游泳場館。游泳前首先要學會一些自救措施,比如落水後如何保持鎮定等。

  記者發稿時從葉縣縣委宣傳部獲悉,7月26日,葉縣縣政府結合鄧李鄉4名少年下河游泳溺亡事件召開緊急會議,就加強暑期學生安全,特別是進一步抓好預防青少年、兒童溺水工作進行再部署。縣教體局通過張貼發佈公告、致家長一封信、手機短信等形式,提醒、督促家長加強對學生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農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過於單調,有關部門應考慮怎樣填補他們暑期的生活空白,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努力營造平安、健康、快樂的成長氛圍。這樣才能從根本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李建偉認為。(法制日報記者 趙紅旗)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