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2省的36名高考狀元竟無一人選擇學醫!

2016-07-27 15:47:15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上周發榜,今年共有6 8萬考生參與,當中有4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4名狀元當中,有三名錶示立志行醫,一名錶示想當律師。與此鮮明對比,在2016年內地22個省份的36位“狀元”中,竟無一人選擇醫學!

  資料圖

  2016高考狀元調查:最愛經濟、管理類專業,醫學無人選

  根據澎湃新聞“2016高考(精品課)狀元調查問卷”(全國22個省份36位狀元填寫了有效問卷)數據顯示,61.11%的狀元傾向於報考經濟類專業(多選),33.33%傾向於報考管理類專業,選擇哲學的為8.33%,歷史學和教育學同為2.78%,農學、醫學、軍事學類專業均無人選擇。

  同樣,據中國校友會網發佈2000-2010年內地“高考狀元”就讀專業調查,選擇了經濟管理專業就讀的狀元約佔總數的40.87%,遙遙領先其他專業,位居第二的是數理化基礎類專業,電子資訊類、生命科學類、法學、電腦類、土木建築、自動化、外語類、中文專業緊隨其後。

  對於 “將來希望從事的行業”,30.56%的狀元偏好銀行、證券、基金類行業,19.44%選擇了教育、科研類行業,11.11%選擇了法律行業,5.56%選擇了網際網路行業,媒體行業、汽車設計、會計行業選擇率均為2.78%,22.22%的狀元選擇了“其他行業”。

  醫、商兩科最受香港狀元親睞

  香港考評局介紹,今年有74131名考生報考文憑試,2.4萬名考生本達到本地學士學位課程基本入學要求(即“33222”),佔考生人數40.3% ,與去年持平。

  其中,11位考生獲得7科5**的成績成為“狀元”,在放榜當日的採訪中,逾六成“狀元”表示了報讀醫學的願望。

  事實上,香港“狀元”熱衷於醫學專業並非2015年特例。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的文憑試中,12人獲7科5**全優成績,5人升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就讀。

  香港媒體大公網2014年8月報道,香港本地各院校醫科均最受文憑試尖子生青睞,除5名7科5**學生選報港大內外全科醫學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的5科5**成績或以上的考生,也是主要入讀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醫學、藥劑學等醫科專業。

  2012年,首屆文憑試誕生的5名7科5**狀元全數入讀港大,其中兩名入讀醫科。

  另外,中國校友會網發佈的2000-2010年香港高考“最優狀元”就讀專業調查中,醫學專業有6名狀元就讀,位居第二。這一時期,共有17名高考狀元選擇就讀工商管理、會計學和環球商業等經濟類專業,約佔狀元總數的37.78%,高居榜首;法律和新聞專業各有5人,並列第三。

  商、醫兩科作為熱門學科,一直是香港高分考生的首選,按比例計算,近年來就讀醫科的狀元學生人數基本呈上升趨勢。

  香港中文大學方面介紹,從近年大學的聯招收生情況來看,中大收生成績最高的課程、專修範圍除了醫學專業,還包括環球商業學和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學等。其他學科如中文系、音樂系等,也曾取錄文憑試六科或七科5**尖子。

  李嘉誠醫學院的大一學生馬國鳴是香港2014年的文憑試狀元之一,他告訴澎湃新聞,自己立志學醫有兩個原因,一是特別喜歡生物,學醫能延續他的興趣;另一個就是為了理想,“我自小的夢想就是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我覺得醫生是一個特別的行業,你可以直接幫助最有需要的人,不單單是治他們的病,還能提供有效的心理輔導,我選這個學科也是受到香港SARS的影響,醫護人員的勇敢給我很大的啟發,所以跟隨他們的步伐。”

  2015年,江蘇理科狀元“爆冷”學醫

  此前,在2015年內地高考分數陸續出爐後,各省區狀元們的選擇亦成為關注焦點。在江蘇,理科最高分考生蔣婧煜立志學醫,最終成功加入清華醫學實驗班的消息,濃縮為“理科狀元爆冷學醫”一句被制為標題。“爆冷”現象讓不少醫務工作者感慨萬千,祝福有之,更多的是對行業的擔憂。

  在蔣婧煜看來,對於醫生這個職業,大家應該將心比心。就醫時我們都希望能碰到好醫生,但好醫生不會憑空産生,所以必須有人願意投身這個領域。另外,她認為,清華醫學實驗班所影響的,是醫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比僅僅影響一個醫生更有意義。

  “如果我在醫學科學領域表現平平,但我至少可以做一個好醫生,用我所長、傾我所能來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也許不能每次都成功,但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力,就一定能問心無悔。”

  為什麼香港狀元們偏愛醫科?

  “因為醫生這個職業受人尊敬、收入較高並且工作穩定,願意去學的都是考生中的佼佼者。不論中外,醫學教育均被視為精英教育。”港媒這樣分析。

  在香港,學生進入醫學院之後,需先讀學位6年,再加1年實習,共7年才有資格獲聘為駐院醫生,但畢業之後就能得到每月5萬港元的薪金。有公立醫院駐院醫生表示,30歲薪金約可達7萬港元。若任職私家醫院及診所醫生,薪金可能更高。對比普通大學畢業生每月大概一萬港元的薪金,就不難理解為何這麼多狀元想從醫了。

  內地:投入多 壓力大 風險高 成為“從醫”的三大阻力

  單從投檔線高低來説“學醫爆冷”,多少有點以偏概全。目前,醫科專業的招生總體還是穩定的。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投入多、壓力大、風險高正成為“從醫”的三大阻力,醫生行業也確實期待社會更多的認可和理解。

  今年6月26日,第五個中國醫師協會醫師節前,新京報聯合國家計生委網站、中國校友網、國家統計局等單位作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去年一年,全國347人嚴重涉醫違法犯罪;2010年—2014年獲得執業資格醫師約60萬,選擇從醫者佔1/6;歷屆高考狀元最愛專業排行榜分別為:1、工商管理2、經濟學3、電子資訊工程……17、醫學,學醫者佔狀元總數的1.2%。

  據中國醫師協會調查:不願意讓子女從醫的醫師,2002年為53.96%,2011年為78.1%。

  據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就業藍皮書: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臨床醫學類專業學得久掙得卻不多,本科5-6年,本碩連讀7年;2014屆部分專業本科生月薪為遊戲策劃5273元、網際網路開發師5174元、建築師4778元、外科醫生3066元、內科醫生2713元……

  周琪是醫科大學碩士畢業生,她坦言,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可能不會選臨床專業了。“醫科專業讀書時間長,本科要比其他專業多讀一年,而且本科畢業不可能被三甲醫院錄用,到大醫院工作幾乎都要求博士學位。本科後考研讀博,前後十年,投入太大了。”

  某高校醫學部童老師也表示,一名醫學院學生,經過5至8年的學歷教育後,還要經過大量臨床實踐,才能成長為一名醫生。相比美國和香港特區等地,中國內地醫生的收入並沒有達到一個“社會認可”的標準,和暴力傷醫事件一樣,收入和付出不對等也是影響學生報考醫科積極性的原因之一。

  綜合:澎湃新聞、武漢晚報、北京晚報等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