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校長“最後一課”高頻詞是“平凡”

2016-07-11 09:54:17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筆者注意到,中國青年報職業教育版的微信公眾號青魯班分6期發出了40余所高職院校校長書記的講話稿,並且在6月27日整版刊發6篇高職校長的致辭。校長的畢業致辭往往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窺探出高職教育在某些側面發生的變化。

  畢業季,是道別的時刻,令人難捨,充滿感傷。在這個意義非凡的時候,大學校長的“最後一課”顯得如此重要,也引人矚目。

  筆者注意到,中國青年報職業教育版的微信公眾號青魯班分6期發出了40余所高職院校校長書記的講話稿,並且在6月27日整版刊發6篇高職校長的致辭。

  讀罷,總結起來,今年各高職學校更加重視畢業典禮,從內容、形式上都進行了創新,校長也更加重視“最後一課”的講話。然而,概括起來,今年高職校長的“最後一課”,高頻詞是“平凡”二字,6篇演講致辭幾乎不約而同地提到。比如,“平凡人的不平凡事”“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平凡的工作當作一種修行”“平凡人的社會擔當”“你們選擇的職業並不光鮮,崗位也非常的平凡”……同時,與“平凡”相對應的詞還有“堅持”“熬得住寂寞”“執著專注”“一絲不茍”“注重細節”等。

  看得出來,這些畢業致辭是校長精心烹制,而非摘摘揀揀,隨便拼湊而成。有的語重心長,諄諄告誡,有的深入淺出,對高職人才培養之道加以思考和凝煉。這些演講致辭背後的校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員,倒像是師傅、家長、朋友,為畢業生們指點職場、專業技能和人生境界追求上的“迷津”,校長往往身兼數職、身份多元,能夠作出專業化、有針對性、貼近畢業生實際、兼具思想內涵、散發出教育家情懷的演講,更是難能可貴。

  據統計,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770萬,再加上出國留學回來以及未充分就業的往屆生,將有1000萬大學生同時找工作。大學生“天之驕子”的時代早就終結,畢業生“小人物”的時代已然來臨,可以説,每個畢業生都是平凡的千萬分之一。然而,與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相比,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們懷揣的往往是“低人一等”的專科學歷,更多的都是從事技術性的“藍領”工作,在很多領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匠”,在社會普遍對“白領”和“金領”熱捧的語境之下,“藍領”往往是再普通、再平凡不過的群體了。

  但是,職業不分貴賤,工作沒有尊卑優劣,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平凡的工作也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業,這有賴於畢業生們能夠腳踏實地、專心致志地埋頭苦幹。校長們不約而同地提到“平凡”,並且告誡要以職業人的職業精神來達成“不平凡”,都是從不同側面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精神充分解讀,這就是高職院校區別於普通本科院校的共性和內核,也是高職校長“最後一課”中最為重要的“職業”特色。

  校長的畢業致辭往往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窺探出高職教育在某些側面發生的變化。多年來,在國家示範性高職和骨幹性高職的“國家隊”引領下,高職院校這個隊伍在硬體設施、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技能教育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文化育人、職業素養教育、大學精神的構建等恐怕還是高職教育的一些“短板”,“重技能輕文化”也屢遭輿論詬病。

  如今,高職校長開始重視起“最後一課”,用樸實的話語、用真摯的感情、用專業的視角,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準職場人”解讀“工匠精神”“職業精神”的內涵,在引導學生做人和做事上諄諄教誨,這恐怕就是一種轉變的開始。這表明一些高職院校在經過了一定時間、一定程度的物質積累之後,開始重視起大學精神的構建,是一種意識覺醒。

  事實上,真正有魅力的演講不在乎形式、外表的包裝,而在乎對內涵、深度的突破,真正有思想的演講不是應景式、任務式、矯揉造作的“急就章”,而應該是校長長期思考和沉澱的結晶。

  無論如何,我們都樂見高職校長真正重視起“最後一課”,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高職校長都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地總結辦學思路,凝煉高職精神,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讓自己真正融匯到大學的有機體之中,對大學精神始終保持著敏感性和覺悟性,進而在高職院校內部形成一種精神引領、文化育人的新風尚。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