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勝利油田3月25日訊 猴年春節,在勝利油田油氣集輸總廠,人們相互傳閱著一本書——《精神傳家寶》。
3月6日,該書隨同作者乘機飛回主人的故鄉四川滬縣,去履行她的傳承之路。
這本書並非出自大家之手,而是總廠一位八旬老黨員張啟榮歷時十年,四易其稿寫作完成的。近8萬字的書收錄了數百篇詩歌、通訊、隨筆、雜談、書信等。文字鮮活,樸實無華,視角新穎,字裏行間散發著一個老黨員對油田、對工作和生活的無限熱愛。
張啟榮老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石油,退休後的他依然用手中的筆,心中的情,追憶著如歌的過往歲月,關注著油田、總廠的發展建設,讚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説起寫書的初衷,從書名就可一目了然。張啟榮老人就是要把石油人的精神當作留給後人的傳家寶。
“小挑腳”的一生感恩
張啟榮是個苦海里長大的孩子,十分感恩共産黨。
他1937年出生於四川滬縣一戶貧苦人家,從小就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四、五歲就開始給人家放牛、推磨,九歲半當起了‘小挑腳’。小小年紀,每天要挑著幾十斤稻穀、磚瓦,在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上行走。有一次一天竟然走了百多裏,連累加餓,兩腿腫脹,回來後就病倒在床。直到1949年10月15日解放軍來了,才把他從苦海裏救出來,過上了好日子。在他14歲那年終於背上書包,走進了嚮往已久的學堂。
張啟榮深知這好日子來之不易,十分珍惜,學習特別刻苦、用功,曾兩次跳級,提前一年小學畢業,隨後考入石油技校並在1956年當了石油工人,娶妻生子,生活像吃了蜜,一天比一天好。
而工作中的他總是“革命加拼命”,曾70多次榮獲局、廠級先進或獎勵。
老人在書中感慨地寫道:“是共産黨將我從舊社會的‘小挑腳’變成新社會的‘大學生’。”
“老石油”的執著追求
張啟榮無時無刻不忘黨的恩情,除了紮實工作,還寫了一輩子宣傳報道,是名副其實、不折不扣的黨的宣傳員。
他從參加工作起,無論是當工人還是當指導員,喜歡結合工作撰寫通訊報道和詩歌、散文,多次被《四川石油報》、《勘探》報(勝利日報前身)等評為優秀通訊員,並作過典型發言。
退休後他心中始終牽掛著單位的工作,一刻也閒不住,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樂於奉獻,無怨無悔,共産主義信念矢志不移。
2009年3月他又以全票當選新一屆黨支部委員,積極協助老年站做好各項工作,熱心為老同志服務,還義務為年輕人作“老石油”傳承報告、巡迴演講等,受到大家好評。
除此,他還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單位、社區做宣傳報道工作。
為進一步提高寫作水準,十多年來,他自費訂閱了《勝利報》、《石化老年》、《中國老年報》、《中華散文》等14種報刊、雜誌,一邊讀書學習開闊視野,一邊又嘗試著詩歌散文創作和通訊報道寫作,不少佳作在《山東工人報》、《石化老年》等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他撰寫的《立志跟黨走老也志不移》一文在總廠“四比四看”徵文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張啟榮老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不太善於言談,卻喜歡用文字抒發心底的情感。他的文章雖多短小,但是足夠精悍優美,頗有些四兩撥千斤的味道;他的文章雖少華麗,但是貼近自然簡潔,常常蘊含樸實的生活哲理。他的文章雖不“時尚”,卻帶著濃濃的五六十年代的氣息和小小的可愛,慢慢品味,令人親切接地氣。正如這位老人的一生,雖飽經滄桑但依然摯愛身邊的一景一物,點滴生活,如老頑童般從容淡定,笑對人生。
一篇篇詩文,既弘揚了正能量,又針砭、鞭撻了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同時也彰顯了老人惜福知足,以陽光的心態健康生活,以感恩的情懷奉獻社會的風采,又充實了他的老年生活,真正做到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老黨員的精神財富
張啟榮老人把對黨的感恩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化作充沛的創作激情和動力,使寫書將他的退休生活點綴得繽紛燦爛。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他古稀之年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人老了,是要留下一點精神的。
於是,在2005年,他開始整理了自己從工作至今發表在報紙書刊的幾百篇詩歌、通訊、隨筆、雜談以及各個時期的獲獎證書,在他七十歲生日之際,匯整合《七十歲紀念冊》,2009年又整理印製了《幹出來的書》。實際上,這僅是一本個人資料集子。為豐富充實這本書,他又利用兩年時間,在2011年先後創作了一百多首詩歌、文稿,草編成《似拉夕陽不讓走》一書。
2015年底,他又在前面幾本書的基礎上,編輯、整理了《精神傳家寶》一書。
該書包含出書提示、作者簡歷、代序、詩歌選集、散文選集、獎證選集、家史簡介以及書後留言八大部分內容,涵蓋了張啟榮多年來學習、工作、生活的精神法寶——“堅持學習傳精神,傳承美德跟黨走”的文化精髓,也是一本記錄個人成長和祖輩親情的記載史。
此書是老人自2015年以來花費心血、時間和經歷最多的一本書。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一位耄耋老人多年來的學習態度和革命精神。正如在他書中所傳遞表達的:長大拼命學幹寫,旨在報恩還黨禮;學好精神重踐行,後人必有好前程。
沒有一分錢回報,但老人卻樂此不疲。家人也曾反對,但是老人執著地認為:“應當給後人留下精神財富。”
“我出書,就是要歌頌黨,歌頌祖國的偉大成就,讚美改革開放新生活。作為一名老黨員,覺得自己有責任這樣做。”張啟榮不改初衷,堅定地續寫自己的“傳承”。
不到5平方米的書房,一張寫字檯,一把椅子,空間已經差不多滿了。書籍報紙堆滿大半個桌子,桌面上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放大鏡。老人戴普通的老花鏡已經看不清字了,只能一手拿放大鏡,一手寫字。他的文章、詩歌都是這樣寫出來的。
當問他打算寫到何時,老人説:“只要能寫就寫下去,直到寫不動為止。”
我們真欽佩這位八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