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路
在台北故宮服務38年,於今年隨台灣政黨輪替卸下重擔的台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近日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研究院聘任的顧問均為德高望重、學養深厚的學者,負責對故宮學術發展建言獻策,參與學術評判。馮明珠係迄今第五位。前四位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著名古文獻專家李致忠、德國海德堡大學科學院院士雷德侯教授和英國牛津大學前副校長傑西卡·羅森女勳爵。
在這位學者型院長的任期內,台北故宮南院于去年底開館試營運,在人流管控限制下,營運至4月30日參觀人數達62.3萬多人,超越盧浮宮朗斯分館,帶動了地方繁榮;台北故宮的教育推廣、文創成果、國際及兩岸交流等,均有傲人成果。特別是在跟北京故宮文化交流方面多有推動。為肯定其在台北故宮的貢獻,卸任前,馮明珠獲得一等功績獎章。
本次受邀來京,她帶來兩場學術講座:台北故宮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以及剛剛在台北故宮南院落幕的嘉慶展。講座受到北京故宮以及在京博物館同行並各界文化人士的熱情歡迎,場場呈現聽眾爆滿的盛況。
“昨天單霽翔院長提出請我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説可以給我一天時間考慮,我當即就答應了——北京故宮請我當顧問,這是我的榮耀。”馮明珠表示,“我一生幾乎都是在博物館工作,博物館事業是我最熟悉也是最熱愛的工作,我一定會竭盡所知、所能來擔任這個顧問。”
單霽翔表示,台北故宮關於文創、新媒體及策展方面的經驗交流,對北京故宮的展覽業務很有啟發。比如馮明珠講座中提及的博物館展覽的色彩問題,北京故宮也將向社會公佈自己的“故宮色”,“期待兩岸故宮同仁一起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努力。”
演講亮點
談博物館創意發展
分享台北故宮文創産業成功之道
“朕知道了”膠帶圈的火爆銷售,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台北故宮文創産品的開發水準。講座中,馮明珠介紹了台北故宮已故院長秦孝儀提出的“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營運準則,這一準則影響台北故宮發展至今。
她介紹,台北故宮研究同仁組成創意發想團隊,從故宮典藏出發,發掘元素,開發出一系列與生活結合的衍生性商品。例如絲巾、領帶、桌巾、壁飾、扇子、錢包、名片匣、鑰匙圈及文房用具等;故宮科技室也從研究古人燒造技術出發,官産合作,仿製出各式銅器、瓷器、漆器、玉器、墨及手工紙等。故宮禮品供貨商店遂而聲名鵲起、業績大漲,又適時引進了百貨公司行銷制度,為台北故宮文化創意産業開啟了一條康莊大道。
她還分享了台北故宮如何應用數字科技與新媒體藝術,創新展示手法與創意製作,使台北故宮在兼顧博物館傳統功能外,更邁向無墻博物館、行動博物館、雲端博物館與新媒體藝術博物館之列,帶動了台灣文化創意産業鏈的發展。
談嘉慶展
台灣民眾深信嘉慶曾遊台灣傳説
“嘉慶君·遊台灣——清仁宗文物特展”是馮明珠卸任前策劃的展覽。談及策劃該展的緣由,是因為清代皇帝中最受台灣民眾喜歡的,就是這位功績常被父輩掩蓋的嘉慶。
傳説嘉慶皇帝為太子時曾遊台灣,台灣許多名勝古跡因攀附嘉慶君到訪成為旅遊景點。然證之於歷史,嘉慶皇帝登基前或即位後均未到訪台灣。那為何有此傳説?興起于何時?這引起研讀清史的馮明珠的好奇。經過近兩年的細緻研究、選件與規劃,展覽以“嘉慶皇帝與台灣”“嘉慶皇帝其人”“宮廷收藏與藝術”“文化事業”和“安內靖亂”等5單元開展。
展覽通過文物、史料,從正面詮釋了這位站在大清王朝由盛轉衰關鍵時期的君王,看他如何查辦大貪官和珅;如何匡時杜弊,穩住大清江山;如何延續盛清三朝藝術與文化的成就,發展出嘉慶朝特色;以及他與台灣的深厚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