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路)
8月19日,國家旅遊局和國務院扶貧辦在河北省張北縣共同召開第二屆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推進大會。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出席會議並講話。
李金早強調,“旅遊扶貧是鄉村旅遊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旅遊部門的重要任務和使命,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要舉全行業之力,從資金項目、人才培訓、政策扶持、宣傳促銷等方面加大傾斜和支援力度。”
李金早指出,“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要把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工作簡單化,要實事求是地抓好旅遊扶貧,同時,推進鄉村旅遊全面發展。”
一是從區域上講。目前,全國只在25個省確定了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扶貧工作,這是當前旅遊扶貧攻堅的重點對象。除了這些省區市,全國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市,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快,已經沒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即使有建檔立卡貧困村的25個省,其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很多市縣已經脫貧,比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
二是從階段上講。鄉村旅遊作為一個新興業態,在我國也有近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總體來看,我們的鄉村旅遊已經初具規模,已經開發建設了一批適應本地城鄉居民旅遊消費需求的鄉村旅遊産品,而且在全國也形成了不同的産品體系和市場佈局,如北京、上海、廣東、四川、重慶的城郊鄉村遊,浙江、江蘇、山西、江西的古鎮古村遊,廣西、雲南、湖北、湖南、山東的鄉村民俗遊,西藏、新疆、內蒙古的牧家樂旅遊等。但是,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鄉村旅遊相比,我們國家的鄉村旅遊整體上還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即使從我國鄉村旅遊的自身看,各地鄉村旅遊的發展水準、甚至發展階段也不一樣。如浙江、上海、北京、江蘇等省市的鄉村旅遊已經在向旅遊休閒度假轉型了,最典型的就是浙江湖州的莫幹山,已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鄉村度假地。但全國還有很多地區處於鄉村旅遊的初級階段。
所以,發展階段不同,對鄉村旅遊的要求也不同,貧困鄉村和地區要緊抓旅遊扶貧,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旅遊;已經脫貧的鄉村和地區,仍要大力提升鄉村旅游水平,特別要注重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從旅遊扶貧轉入旅遊富民,這也是對旅遊扶貧是否真正成功的檢驗。總之,旅遊扶貧是階段性任務,而鄉村旅遊則是長遠性産業。我們既要考慮到當前的扶貧“硬任務”,更要考慮到脫貧之後鄉村旅遊的提升和長遠發展問題。可以説,鄉村旅遊沒有終點,轉型升級一直在路上,而旅遊扶貧有階段。
三是從産業上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不僅是旅遊扶貧的需要,也是旅遊産業加快發展、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旅遊扶貧畢竟是個階段性任務,而且我們奮鬥的目標就是要使這個階段越來越短,使這個工作面越來越小。反過來,鄉村旅遊發展得越早、發展得越好,可以促進貧困地區越早實現旅遊扶貧目標,越早轉入旅遊富民進程,效果也越好。
根據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程觀測中心對全國25個省市區11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觀測數據顯示:2015年,貧困村鄉村旅遊從業人員佔貧困村從業總人數的35.1%,鄉村旅遊帶來的農民每人平均收入佔當地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39.4%,貧困村通過鄉村旅遊脫貧人數264萬人,佔貧困村脫貧總人數30.5%,佔全國脫貧總人數的18.3%。鄉村旅遊已成為我國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貧困人口脫貧的主戰場和中堅力量。
李金早表示,旅遊扶貧在鄉村旅遊工作中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但是,客觀地説,旅遊扶貧並不是鄉村旅遊工作的全部,鄉村旅遊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更加繁重的任務。通過旅遊與相關産業融合,使一大批貧困地區産業結構得到優化,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産業優勢,傳統的農業、林業、漁業等産業通過旅遊,變成“休閒農業、森林人家、水鄉漁村”。
據了解,2015年,全國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超過20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400億元,帶動超過7000萬農民受益。到2020年,全國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40億人次,實現鄉村旅遊總收入2.3萬億元,帶動全國約15%的農民受益。“十三五”期間,力爭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全國25個省(區、市)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30萬貧困戶74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