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6年青島常見騙局 提高警惕千萬別上當

2016-12-22 10:10:16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冒充富二代,網上兼職海外代購;微信集讚送東西;盜竊微信冒充好友騙人……年關將近,又到了各類詐騙的高發時段,在準備過年的您,可要瞪大了眼睛,別上了騙子的當。經過警方調查,“范某”根本不是富二代,而是一名宋姓飯店服務員,因涉嫌詐騙,民警趕到宋某打工的飯店將其抓獲。

  冒充富二代,網上兼職海外代購;微信集讚送東西;盜竊微信冒充好友騙人……年關將近,又到了各類詐騙的高發時段,在準備過年的您,可要瞪大了眼睛,別上了騙子的當。為了讓市民對騙子的騙術有更清楚的認識,本報記者綜合媒體報道和96663線索平臺等,盤點出島城今年的十大騙局,帶您拆穿騙子的套路。

  1 冒充富二代網上兼職海外代購

  市民李女士之前被朋友拉進一個高檔汽車交友群,群內成員大都是年輕的豪車車主,他們經常曬各種奢華的生活照片。後來群內一名自稱姓范的女青年便主動添加李女士為好友。

  范某自稱今年20歲,現在美國留學,父親是青島某企業董事長,家境殷實。范某經常在朋友圈曬圖,每次都是美國高端商場為背景,照片中戴著大墨鏡的“范某”經常炫耀自己的掃貨成果,而且還經常感嘆美國的奢侈品比國內便宜太多。而這也成功吸引了李女士的注意,時間一長,她便和范某進行了金錢往來,最終通過微信給“范某”轉了8萬多元人民幣,此後對方便不再搭理李女士。

  經過警方調查,“范某”根本不是富二代,而是一名宋姓飯店服務員,因涉嫌詐騙,民警趕到宋某打工的飯店將其抓獲。

  點評:當下微信聊天火爆,很多人都會被莫名其妙拖入一些微信朋友群,其中很多人您不認識。這也給很多騙子可乘之機,他們正是利用這種看似熟悉其實並不不熟悉的漏洞,騙取您的信任後騙錢。

  支招:不要輕易加入陌生微信圈,如果要和陌生人做朋友,也要綜合考察,避免上當受騙。

  2 演唱會門票黃牛造假功夫了得

  9月16日晚上,周傑倫演唱會在島城火爆開場,不少沒有買到票的粉絲來到國信體育場外“碰運氣”,不料買到了“黃牛”售賣的假票,損失不少。據粗略統計,被騙歌迷超過30人,不少人還是從煙臺、濰坊專門趕來看演唱會的。

  歌迷們介紹,這些騙子有男有女,有年輕的還有老人,口音主要是東北和南方的。而且對方心理素質極佳,讓拍照片也可以拍身份證留證據,假票做得也非常逼真,從外觀上也很難立即辨別。最關鍵的是,掃描上面的二維碼還可以顯示該票的坐席位置和票價等資訊。可謂是做足了功夫。

  點評: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明星到青島來舉辦演唱會、相聲會或其他表演,門票都是一票難求,為了拿到偶像的演唱會門票,歌迷們有點“病急亂投醫”,警惕性也降低了,這給了黃牛們機會,他們輕而易舉就讓您上了當。

  支招:雖然最終警方抓獲了一些販賣假票的黃牛,但是還有不少黃牛逃之夭夭,他們甚至宣稱到下一個演唱會舉辦城市“繼續”騙。所以要看演唱會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票,以免上當受騙。

  3 微信“集讚”貪便宜小心資訊洩露吃大虧

  “將本資訊連續在朋友圈裏轉發7天送檀木手串一條”“收集50個讚,送名牌太陽鏡一副”“好友助力前100名送高檔旅行化粧包一個”……在微信成為市民們主要交流工具之後,許多商家也借助這些社交平臺推廣商品。

  相信這樣的活動每個人都在微信圈裏看到過,有時候碰到一些心儀的小物品,也忍不住參與一下。對於這種“點讚”活動,有些商家講誠信,給網友兌獎毫不含糊。但更多的人是辛苦湊齊了點讚,支付了郵費,把東西拿到手後,才發現換來的是分文不值的“三無”産品。還有的騙子盯上了這種模式,在你參與的同時套取你的個人資訊,也許吃虧的還在後面。

  點評:經過記者調查了解,這種詐騙方法主要分兩種情形:一是集滿了讚去兌換禮品或領取免費消費卡時,發現獎勵“縮水”。二是商家發佈“點讚”留下電話,要求參與者將自己電話和姓名發到微信平臺,一旦所徵集的資訊數量夠多,這種“皮包”網站會自動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實資訊。

  支招:騙子常常利用網友貪小便宜的心理,網友參加此類活動時應當心個人資訊被竊取,不給騙子以可乘之機,一定要核實好活動發起方。

  4 一個唬人電話女碩士被騙走115萬

  28歲的劉燕(化名)碩士畢業後,進入了島城一家單位工作。2015年底,“10010”給她家中座機打來電話,對方稱將給其斷網,因接到公安局的通知,有人在北京市大興區用她的資訊開電話卡幫化工廠進行非法廣告宣傳,被群眾舉報。隨後,在騙子的誘導下,她先後與“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民警”,“公證處夏主任及母親”,“公證處劉所長”通話,期間登錄假冒檢察院的網站,並在遠端操控軟體的操縱下,按照對方要求,先後轉出“公證資金”“保密金”“無犯罪擔保金”“解密擔保金”等共計115萬元。直到2016年年初,朋友發現劉燕四處借錢反常,進行提醒,她選擇報警求助。

  點評:據警方介紹,劉燕的遭遇電話詐騙的類似案例也很常見,本報也曾報道過多起案例。事發原因,往往與個人資訊洩露有關,加之在整個過程詐騙過程中,騙子團夥分工明確,“演技逼真”,一環扣一環,非常具有迷惑性。

  支招:警方提醒,如果有人要求市民撥打某地114查詢來電號碼是否為公安機關電話的,一律為詐騙;警方偵辦案件決不會通過撥打電話方式進行;公檢法等機關根本沒有“安全賬號”,而且不可能以個人名義開設單位賬戶;核查公民財産情況,必須由偵辦單位出具相關法律文書並由銀行配合,不可能通過電話要求轉賬。

  5 同學住院急需錢一群大學生被騙

  9月份,島城一高校的多名大學生,突然接到一名同學發來的QQ資訊,稱自己有同學住院急用錢,並且發來了一張照片,顯示一男生坐在病床上,腿部受傷大量流血,希望同學們幫著轉賬或借點錢。多名同學沒來得及仔細確認,便向對方轉賬匯款,事後才知對方是騙子,其中被盜號者的同學們,陸續轉賬近萬元。

  點評:據介紹,類似騙局在高校中並不罕見。近年來各地大學生遭遇類似的電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全國多地警方統計顯示,大學生群體已成為電信詐騙受害“重災區”。

  支招:青島潤州心理衛生康復中心的劉院長表示,年輕學生由於缺少閱歷,而且在網路上非常活躍,很容易洩露個人資訊,掉入陷阱,應主動學習了解電信詐騙防範知識與技巧,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同時對利益誘惑保持警惕。

  6 偶遇落難賓士男女子被騙八千元

  今年6月24日下午,西海岸新區的小陳在香江路遇上兩名開著賓士車的“香港男子”。其中一人自稱富二代,來青出差,因身上沒有現金,讓廣州的員工打錢,而他的銀行卡在島城無法使用,只得借用小陳的銀行卡。隨後,男子稱錢已到賬,但小陳並沒有收到,男子稱到賬需要時間,提出小陳先預支給他8000元,剩下的等到賬後再給。這個過程中,男子態度誠懇,説了很多好話,並提供了能證明身份的“有效材料”,小陳放鬆警惕並同意了。然而事後,男子電話無法接通,小陳這才意識到上當。

  點評:騙子態度誠懇地與被騙者“做朋友”,並時常作出有誘惑力的承諾,其中很多手受騙者為年輕女性,就是利用了她們的同情心。

  支招:警方提醒,在遇到此類情形時,市民一定要仔細確認對方身份,不輕易透露自己的個人資訊。如果對方確實需要幫助,可以建議他們報警求助。

  7 保健食品變“神藥”一盒賣到5600元

  今年10月份,延安二路一家小超市聚集了數十名老人,包車拉到青山路一餐飲店聽課。現場擺放著很多禮品,一自稱來自北京的專家講健康知識,並通過故事講述如何防老。經過一番忽悠後,專家拿出5600元一盒的保健品,稱能治療癌症凈化血液。儘管價格高,但已被洗腦的老人們都搶著買,市民胡女士買了3萬多元的保健品,可她老伴服用後竟上吐下瀉,再回去找人時,已經人去樓空。

  點評:以“保健品”“治療儀”等為幌子的行銷,很多存在貓膩。此前,媒體也曾曝光過蝦青素、松針素、紅參茶、骨原液等保健産品,商家為了訂單和提成,無視患者身體健康和經濟條件。

  支招:食藥部門提醒,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藥品用於治療疾病,老年人不要盲目參加健康知識講座。如果確實需要消費,也應由家人陪同,儘量不要獨自做出決定。

  8 忍不住秀棋藝看病錢被騙光

  今年5月份,來自棗莊的孫先生,在書院路與青峰路路口附近,看到有人在下象棋,於是上前觀看。在眾人慫恿下,他參加象棋殘局的挑戰,豈料連輸四局,不但身上的1200元一分不剩,還向現場的“託兒”借了1400元。等他意識到被騙報警後,下棋者和借錢“路人”早已不見蹤影。

  點評:警方介紹,這種路邊象棋殘局,現場一般會有不少“棋托”,開始時會設置簡單的棋局,當真有人上鉤時,會擺出難度極高的“殘局”,而這些棋局都是從象棋書上獲得,如果上當者此前沒有專門接觸過這些棋局,根本不可能贏,即使是象棋高手,最多也只能下成平局。

  支招: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被好勝心控制,要遠離這種場合。

  9 輕信“慈善主播”大學生被騙500元

  今年10月份,一條網路主播在大涼山直播“偽慈善”的資訊,將各大媒體刷爆。據介紹,該主播先將錢發給村民,網路直播結束後,又將發放的善款收回,而很多觀看直播的網友,會通過送禮物等方式,支援主播並通過主播進行捐助。島城大學生小劉就曾通過直播平臺,為“慈善主播”刷了500元的禮物,得知被騙後,他直説“防不勝防”。

  點評:這種直播“偽慈善”行為隨時公開的,但又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因為如果不是當事人揭露,外人很難知道實情。受助者畢竟拿到一定的好處,這就減少了主動揭露的可能性,而且他們多是山區群眾,缺少揭露的渠道。在目前魚龍混雜的情況下,直播行業需要加強監管,對主播直播慈善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支招:網友若想獻愛心,應謹慎確認主播的慈善模式,選擇更可靠的慈善平臺。

  10 積分兌換現金銀行卡被盜刷

  臨近年關,市民王先生就收到這樣一條銀行客服發來的短信,短信發送號碼為95533,通知他上網領取積分兌換現金,最後附著一個網址連結。他打開網址連結之後,按照網站裏的提示,發現自己確實有50000分的積分可以兌換現金。隨後他點擊“立即兌換”,網頁上彈出的資訊提示王先生需要輸入身份證、銀行卡以及銀行卡預留手機號等資訊,輸入之後沒過多久,王先生收到了一條資訊,提示他銀行卡裏8600元現金被轉走。

  點評:到了年末,很多商超、銀行會推出積分換好禮的活動來回饋客戶,還有的積分卡有年底清零的規定。然而騙子也盯上這樣一個機會,開始打著“兌換積分”的旗號實施詐騙。

  支招:這種騙局往往因為來自一個偽裝的“官方號碼”,因此極具迷惑性。這種短信往往上面帶有網站連結,不要立即操作,同時第一時間撥打官方電話或直接到店進行核實是否有此類活動。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