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90後科班養老護工:最初不敢讓父母知道自己職業

2016-11-27 09:41:22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説起老年人護理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然而,隨著我省對養老人才的重視,對養老設置專業高效的補貼,越來越多的“90後”走上了這個行業。像王娟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濟南金悅老年公寓院長冉樹玲説,他們養老院目前有六個護工,只有一個是“90後”。

  説起老年人護理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然而,隨著我省對養老人才的重視,對養老設置專業高效的補貼,越來越多的“90後”走上了這個行業。

  今年,首批養老專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四個月後,有人離開,有人在堅持。齊魯晚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有的班級,能堅持下來的,甚至只有幾個人。

  在九月九安養中心,張靜正在幫老人做康復。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陳瑋宋立山 攝

  張靜和同事們在為老人剪頭髮。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陳瑋宋立山 攝

  一天要幫老人排便五六次

  在九月九安養中心,23歲的護理員王娟和同事們正在幫80多歲的趙奶奶翻身。趙奶奶是失能程度最嚴重的老人之一,下半身已經失去了活動能力,最簡單的動作,也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

  “你們動我幹嗎,這麼年輕就討人厭。”剛接觸到趙奶奶,王娟就被指著罵。但為了防止老人長褥瘡,只能繼續幫著老人翻身,而老人的罵聲,也越來越難聽,王娟只能安慰著“快好啦快好啦”。

  王娟説,這種情況很常見,老人尤其自理能力喪失,情緒不穩定,經常會發脾氣。有時都把王娟的胳膊撓出了血印。

  “習慣了。”王娟不好意思地笑笑,伸手又摸了一下被褥,看看老人有沒有排泄。趙奶奶半年前摔倒骨折,由於沒有及時做康復,送到安養中心時,雙手只能緊緊夾著很難分開。

  為了防止老人生褥瘡,王娟隔一個小時就要伸手摸一下尿墊有沒有潮濕,排便以後,王娟就要一點一點給老人擦乾凈,還要用吹風機慢慢吹乾。有時候一邊清洗著,老人就又排便了,王娟只能再重新擦洗。

  “一天要排便擦洗五六次吧,有時老人排不出來,還要用手幫助她排便。”一天下來,王娟基本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老人一按鈴,王娟必須要馬上到位。

  “以前沒這麼照顧過人。”王娟説,她今年剛從老年服務與護理專業畢業。2013年,山東英才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正式招生,成為山東省首個開設養老專業的高校。此後,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15所院校相繼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而這些專業的學生在今年畢業,像王娟一樣走上了社會。

  在王娟工作的安養中心,一共有29名今年養老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畢業後都受到養老機構的爭搶。王娟説,班裏的同學很快都找到了養老護理員的工作。

  一個班25人,現在只剩4人堅守

  最初從事這個行業,王娟甚至想過放棄。

  “下不去手。”王娟從學校走出開始實踐的時候,發現擺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個她沒有經歷過的困難。“老人把糞便排下來需要收拾,一開始根本下不去手。”

  另一位“90後”護理員張靜第一次給老人排便時,戴上了厚厚的口罩,把手套戴好,才敢收拾,尤其是味道撲鼻而來,張靜忍不住就會噁心。

  “很多同學覺得太臟了,就不幹了,畢竟在家都是父母呵護長大的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張靜説,尤其是照顧失智老人時,有些老人甚至會抓著大便玩,就需要他們搶下來,那時候根本顧不上戴手套。

  王娟每週只有一天可以休息,其他時間都要穿著護理服照顧老人。“有的同學覺得委屈,正好是愛美的年紀,卻穿不了好看的衣服,沒法到處旅遊逛街。”王娟説,而且天天跟老年人在一起,很多同學覺得圈子太小了,年輕人應該出去闖闖。他們班一共25個學生,只有一半的人從事到養老行業,四個月過去了,真正在一線從事護理員工作的,只有四個人,而王娟的同事,也陸續走了三四個。

  像王娟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濟南金悅老年公寓院長冉樹玲説,他們養老院目前有六個護工,只有一個是“90後”。

  “有時候連哄帶‘騙’的,年輕人不願意幹。”冉樹玲半開玩笑地説,進養老院工作往往是護理專業畢業生的最後選擇,第一志願當然是進三甲醫院,民營醫院是次選,只有實在找不到工作,或者真心熱愛養老事業,才會選擇到養老院當護工。

  招一個年輕護工很難,失去一個年輕護工卻是分分鐘的事情。冉樹玲説,之前他們在濟南有一個項目,前期招了45名科班出身的年輕護工,但是培訓半年之後就走了一半,現在就剩下兩三個人還在堅守了。

  對張靜來説,最難的是社會不理解。“最開始走上工作崗位,甚至不敢給家裏説自己去做養老護理員,就敷衍他們説是給老年人量血壓。”張靜説,從業以來很多朋友都勸她改行,甚至有位中年護理員對她説:“大學畢業又怎麼樣,還不跟我一樣伺候人嘛?”

  年輕人參與護理,專業程度得到增強

  “很多人認為護工就是‘保姆’,給老人把屎把尿,幹起來辛苦,説出去沒面子。這其實是一種偏見。”山東商職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肖璽説,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當下,社會需要專業的護工群體來應對。

  對於外界的質疑,張靜並不這麼想,儘管屋子裏的暖氣很熱,96歲的周奶奶依然蜷縮在被子裏,張靜看到後,湊近了跟她聊天。“我親親你好不好?你也親親我。”周奶奶慢慢從被子裏出來,用鼻頭蹭著張靜。

  “奶奶是沒有安全感才會躲在被子裏,這時候就要去關心她,讓她感受到你很在意她。”張靜説。她覺得自己是用專業知識,在更好地照顧老人,尤其在精神上給予他們慰藉。

  山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養老專業讓年輕人參與進來,增強了養老服務的專業程度,提升了護理品質水準,不僅僅護理老人基本生活,更重要的是給予老人精神的安慰。

  “比如看到失智老人在抓臟東西,就不能強迫他們不能抓,那樣會給他們挫敗感。而應慢慢把東西拿開,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照顧他們的情緒。”張靜説,她和同事們經常在一起研究怎麼才能更好地護理老人。比如有的老人太重,難以將他們搬下床,就用綢緞面的布料墊在老人身下,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讓老人“滑”下來。

  王娟也表示,老年人失能以後,心態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有的老人在打罵的時候自己也能夠理解。“趙奶奶雖然光罵人,但是她冷靜下來後,也會後悔,只是在幫助她活動的時候,她會有無力感,所以才發脾氣。”這時王娟就會努力分散她的注意力,然後再幫助她活動。

  王娟覺得,每當看到老人的時候,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哪一天父母如果也變成趙奶奶這樣,她也希望有護理員能像自己一樣照顧他們,想到這裡,王娟就堅定了繼續做下去的信念。

  加大補貼力度,養老護理留住年輕人

  為了能夠留住年輕養老護理員,九月九安養中心院長楊洋每月給他們發3000多元的薪水。“我們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來配置養老護理員,所以盡可能多招,不能讓老人進來了,護理員還沒到位。”

  但是,人員的工資支出,已經佔了每月支出的一半。這讓不少剛剛起步的養老機構,感受到了壓力。冉樹玲認為,僅靠起步階段的養老機構,一時恐怕解不開這個疙瘩,這需要政府力量的積極介入、支援和引導。“比如,可以雙向補貼,一是給護理專業畢業生補貼,二是給養老機構補貼,政府幫一塊,機構擔一份,逐漸形成良性發展機制。”

  肖璽提出,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援有必要向上延伸到校園階段,參照享受減免學費的師範生,可以在高校中設置定向的老年護理專業,適當減免學費,為養老機構定向培養人才。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説,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從事養老工作的榮譽度,改變外界對於養老行業的誤解,其次加大一線護理人員的表彰力度。在山東,本科、專科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獎勵標准將提高,與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簽訂5年以上勞動合同,實際工作滿3年後分別給予2萬元和1.5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設立“齊魯敬老使者”評選制度,入選者納入省高層次人才庫,每人每月給予1000元政府津貼。省級對取得養老護理員技師、高級工職業資格的護理員,分別給予2000元、1500元的一次性補助。

  雖然辛苦,可是王娟覺得,這個行業給了她很大的成就感。“趙奶奶會經常讓我陪她聊天,每次趕我走,當我真走了以後,她就會説軟話,讓我留下,讓我很感動。”張靜記得,在陪著周奶奶玩小鼓時,老人突然哭了起來:“我謝謝你們,比我孩子還要照顧我,沒有不管我。”

  張靜覺得,這是別的行業沒法帶給她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瑋 宋立山)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