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青島高校的“地推江湖”:現在拉贊助不差錢

2016-11-14 12:39:19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這樣的背景下,像李超這樣在校園裏掌握資源的校學生會幹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吃香。這樣的背景下,像李超這樣在校園裏掌握資源的校學生會幹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吃香。   “我找了一個公益推廣的切入點,學生下載一個APP就能為學校的愛心社捐1塊錢,積少成多小愛匯整合大愛。

揭秘青島高校的“地推江湖”:現在拉贊助不差錢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行各業的網際網路産品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由中國2000多所大學的2700萬大學生所構成的高校市場,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垂涎的一塊重要用戶陣地。這樣的背景下,像李超這樣在校園裏掌握資源的校學生會幹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吃香。

  校園地推的生意佔據了大三學生李超大多數的時間。上自習的時間越來越少,偶爾起個大早去佔座,卻發現自己看著書本就頭疼。期終考試前一天,他還在忙著談客戶。上個學期,他“史無前例”地沒能拿到獎學金。但花在地推上大量的精力投入給他帶來了回報:這位島城某高校學生會的副主席在生意場上佔據了主動,“以前是他們挑我,現在是我挑他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種O2O的興起,讓地推行業重新火爆。

 

  現在拉贊助不差錢

  21歲的李超剛剛拒絕了兩單買賣。

  “他們給出的條件不高,和我們的投入不對等。”這位島城某高校學生會的副主席話語間流露出一种老練。

  兩筆生意都是別人主動找過來的。一個是某分期購物商城網站的高校推廣代理,希望李超能幫忙在高校裏推廣。儘管對方在電話裏説了很多,但還是沒能讓李超心動。

  另一個是大學生兼職O2O平臺,希望能夠贊助學校的迎新晚會,借機推廣用戶。對方給的價格還可以,不過他們來晚了——贊助商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找好了。

  “以前是他們挑我,現在是我挑他們。”在學生會兩年多的時間裏,李超逐漸佔據了主動。他像講笑話一樣調侃自己大一剛入學生會外聯部時拉贊助的經歷:在一個麻辣燙餐廳裏,李超耐心地從中午等到下午,員工吃飯他在旁邊看著,人家吃完了殷勤地幫忙收拾桌子,最後老闆上樓睡覺了也沒給他一分錢。作為家中獨子,他從來沒感覺到這麼屈辱。他拉到的第一筆贊助費是一位熱心的奶茶店老闆給的,一共80塊。最大的一筆是從一個飲料店拉來的,350塊,代價是免費給對方設計宣傳單頁。

  兩年時間過去,李超不再為拉贊助發愁。用他的話説,“現在不差錢”。李超的從容依仗的是自己逐漸積累的經驗和人脈,更大程度上在於地推這種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的推廣方式的捲土重來。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行各業的網際網路産品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由中國2000多所大學的2700萬大學生所構成的高校市場,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垂涎的一塊重要用戶陣地。這樣的背景下,像李超這樣在校園裏掌握資源的校學生會幹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吃香。

  “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拿到我的手機號,動不動就有電話打進來讓幫著地推。”兩年裏,李超在學校裏推廣過的網際網路産品既有針對學生群體的美食、借貸、英語培訓、洗衣、線上問診、學車軟體等APP,也有與學生群體無關的理財、房産等微信公號。當南方一個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的地推人員找過來時,李超搞了半天,也沒聽清楚對方是做什麼的。

  “有些人不看中學生是不是目標消費群體,只看中關注量和裝機量。一旦壯大起來之後,就能變現。”面對蜂擁而至的地推需求,李超學會了以一個精明的生意人的姿態,把自己的投入産出比作為最重要的評估標準。“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最開始的時候是給錢就給做,現在是看給的錢多不多,適不適合校園,客戶好不好操作。”

  從代理到策劃公司

  李超的第一次校園推廣是在大一剛加入學生會時,一位外聯部部長安排的任務。“當時不知道那就是推廣,也不知道會給錢。就覺得那是我在學生會的第一份任務,一定要完成。”李超接到的任務是給學校附近的湘菜館拉註冊會員。

  剛進大學校園,李超認識的人不多,但他有膽量。“軍訓時我們是三個班一塊軍訓的,六七十個人在一塊,即使不認識,也面熟。”李超一個宿舍一個宿舍敲門進去,讓同學幫忙掃碼、關注,一天推了六七十個,“不知道推廣賺來的錢去哪了,就是跟在後面幹。”

  這樣的效果持續了一個學期。其間李超陸續推了幾個美食團購APP。但他發現對於大一新生來説,半年的窗口期一過,在宿舍間地推再打學生會的旗號就沒那麼好使了,“給個小東西還好”。

  上大學兩年多,李超也漸漸參透了這門生意的門道:如果是軟體公司直接找過來,自己就算一級代理,賺的錢會比較多。如果做二級代理、三級代理,利潤就薄一些。那些操作簡單能出量的APP最有吸引力,需要學生具體資訊的理財産品不太好做。如果能在大學生群體中找到切入點也好做。

  其間,李超獲得的最大一筆收入有三四千塊。對方是一個英語培訓網站,需要註冊用戶。“大一新生剛入校,想著好好學習,四六級得過,願意註冊這個網站。到了大三、大四,有些學生英語四六級還沒過,也願意註冊一個。”李超把網站的二維碼設成手機屏保,帶著5個人分好區域,挨個宿舍地推,最終使註冊量達到1000個。

  李超稱,這些APP的推廣盈利額都上交學生會了。當然,自己想要賺點外快也不難,攬點兒私活就行。最近,一款新聞APP找李超推廣,李超便以一級代理的身份在班級群裏打了一個招聘兼職的廣告。

  “我找了一個公益推廣的切入點,學生下載一個APP就能為學校的愛心社捐1塊錢,積少成多小愛匯整合大愛。舉手之勞,學生願意下載。”

  李超相信自己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會處在買方市場上,掌握著交易主動權。比他更為老道的谷易明已經摒棄了“掃樓”的方式,“因為還是太初級了。”大一上學期,谷易明和三四個好朋友成立了一個策劃公司,利用豐富的校園資源開疆拓土。

  大型校園活動仍然是商家最青睞也是進行校園推廣的最佳平臺。今年11月中旬,谷易明所在學院的迎新晚會就吸引了很多商家。一家飲料贊助商製作了2000多張迎新晚會門票,在全校內發放。“因為規定必須持票進入,同學們就不會隨便丟棄,而且門票包含了飲料公司的微信二維碼、優惠活動等多種資訊,宣傳效果非常好”,谷易明介紹。

  生意的火爆不僅為谷易明的創業團隊積攢了人氣,收益也是相當可觀。“除了支付日常的生活費用,假期的時候有閒錢出去走走、到處看看”。

  地推繁榮的背後

  一擁而上的浪潮中,高校地推註定是一條風險與誘惑並存的道路。各種在校園開展地推的産品,並非人們目光所及那麼簡單,往往背後有著一盤很大的棋。

  去年年底,風風火火的借貸平臺勢頭正旺,並用豐厚的下載補貼強行撬開了校園市場,校學生幹部、社團負責人是他們最先瞄準的合夥人。“當時大家都沒有防備心,加上他們給出的價碼極高”,谷易明回憶,像“借貸寶”、“分期樂”等APP每成功安裝一個,會給到代理40至50元的費用。

  同樣,在一款貸款軟體炒得很火的時候,有人找到李超,以55元一個的地推價格談合作。“這個價格很誘人。我把宿舍這一片做下來大約有80個人,超過4000元。”對方稱給推廣人員買保險、後期出現什麼事也有兜底的,但李超最終沒敢接。

  事實證明,這些校貸平臺不僅沒有兜底,而且安全漏洞百齣,“導致身份資訊洩露是其一,之前有同學從某款APP上借錢買了手機,每個月的利息竟然高達幾千元,總代理人也不見了蹤影”。

  谷易明所在的學校不得不採取了一些強制措施。學校要求班級幹部對每個學生的手機強制檢查,一經發現安裝有校貸類APP立即刪除並給予警示。這也提醒著谷易明不是什麼樣的推廣都可以接,“否則就是砸招牌的事兒了”。

  當然,校園的地推江湖中也不乏競爭。李超在校園裏為某一款學車軟體搞地推時,就遭到了校保衛處工作人員的制止。“後來才知道,校保衛處一直和另一個駕校有合作”。

  為了盡可能多地實現下載量,一些校園代理想盡辦法,有的直接在QQ群裏買下載量,“40元能刷1萬個下載量”。但李超不喜歡搞這一套,他相信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細節,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

  不過,他多少還是覺得這離創新創業有一段距離。他從事地推,只是一些網際網路産品佈局的大學校園生態中的“一個小小的枝節”,自己接觸的也只是各種宏大計劃的皮毛。步入這些計劃的核心,才是大學生們最嚮往的。(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超為化名)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