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近期4個“熊孩子”離家出走:親子矛盾成主誘因

2016-11-10 16:36:06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10月17日,濟南兩個上學途中失聯的孩子被找到後和家長見面。

濟南近期4個“熊孩子”離家出走:親子矛盾成主誘因

  10月17日,濟南兩個上學途中失聯的孩子被找到後和家長見面。 (網路照片)

  從今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濟南人的朋友圈頻頻被尋人啟事刷屏:先後有4個“熊孩子”離家出走。幸運的是,在民警和熱心市民幫助下,4個孩子均安全找到。

  這些本應在學校上學的孩子,究竟為何要離家出走?溫暖祥和的家庭,又為何成了孩子最想逃離的地方?

  記者調查發現,孩子離家出走的背後除了任性,還有更多家庭、學校、社會需思考的東西……

  事件還原

  4個孩子的離家出走3場全城的尋人接力

  “怎麼又一個離家出走的!”11月7日下午,市民林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尋人消息:一13歲男孩失聯一天無音訊。林先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轉發,加入了尋人隊伍,但他心裏的困惑卻愈發強烈: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為何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這是林先生第3次在朋友圈轉發尋人消息。正如他所經歷的,最近一個月來,因為4個“熊孩子”的離家出走,濟南上演了3場全城尋人接力。

  10月17日,濟南人的朋友圈被兩個小女孩失聯的消息刷屏:歷城兩個女孩,一個12歲,一個11歲,在去學校的途中失聯。經過15個小時的不間斷搜尋,17日23時,兩個女孩最終被找到。經調查,兩個女孩繫上學遲到,害怕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責備,所以萌生了共同逃學的想法。

  在兩個孩子安全歸來的背後,是更多人的默默堅守:當晚,愛濟南新聞客戶端推送的相關尋人消息傳閱量突破兩萬餘人次,更多熱心市民和網友加入尋人隊伍,僅當晚參與路面尋找的民警就近200人。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全城尋人接力。

  時隔半個月後,濟南再次上演了一場全城尋人。

  11月4日下午,歷城一12歲男生放學後遲遲未歸。尋找無果後,心急的家長次日下午報警,當時男生失聯已經超過24小時。幸運的是,在失聯30多小時後,男孩被安全找到。經查,男孩下午放學後,由於玩耍時間過晚,怕家長責備不敢回家,而這一次並不是其第一次離家出走。

  風波剛剛平靜,立冬這天,一則尋人消息再次讓濟南人的心揪了起來:歷城又一13歲男孩從家裏出去玩後失聯。接警後,民警迅速展開地毯式搜索,通過調取監控,走訪附近網吧、餐館等公共人口聚集場所,尋找失聯孩子的蛛絲馬跡。最終,孩子在失聯一天后在市區被安全找到。與前幾個孩子出走的情況不同,這個男孩是因為想父母,所以在未給家人打招呼的情況下,離家到市區找打工在外的父母,孩子被找到的地方也是其父母在市區的租住地。

  10月至11月媒體報道的部分離家出走的“熊孩子”

  10月21日

  江蘇省宿遷市一14歲女孩想出去闖出一番事業出走

  10月22日

  河南省鄭州市一10歲男孩因寵物走丟想再買一隻被家長拒絕而出走

  10月25日

  山東省濰坊市一14歲女孩

  家長沒給買蘋果手機,離家

  出走見網友

  10月27日

  陜西省安康市兩個高一男孩出走理由是“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10月30日

  安徽省宣城市一15歲女孩因網戀和父母爭吵而出走

  10月31日

  四川省宜賓市兩名小學4年級男孩通宵上網害怕家長責罰出走

  11月2日

  河南省安陽市兩名14歲女孩為追明星離家出走

  11月3日

  陜西省安康市一6歲女孩因父母未給其買玩具負氣出走

  11月6日

  江蘇省蘇州市一16歲女孩寫情書被父親發現遭打罵而出走記者調查13至15歲是“高危期”

  親子矛盾成主誘因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想逃離溫暖而舒適的家?這些出走的孩子身上又有哪些共同點?

  記者查閱了今年10月以來關於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報道。粗略統計發現,全國各地發生了近50起離家出走事件,平均每天發生1.4宗。記者選取了其中的40例為樣本,涉及53個離家出走的孩子。

  從年齡分佈上看,這53個孩子中,有7人在報道中未明確年齡。剩餘46人中,12歲及以下的有18人,佔39%;13歲到15歲的有20人,佔43%;16至18歲的有8人,佔18%。由此可見,13歲至15歲是孩子離家出走的“高危期”。

  “從小學高年級到初高中,整個青春期其實都是離家出走或者其他過激行為發生的高發期。”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研究室主任劉金同告訴記者,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很重,在這個階段,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想,想要脫離父母的管束,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或干預,很容易走極端。

  從這53個離家出走的孩子性別看,差異並不明顯:女生22人,佔41.5%;男生31人,佔58.5%。而從離家原因分析,主要涉及學習、親子、獨立、友誼、網路等幾方面。

  具體來看,親子矛盾成為誘發孩子離家出走的最主要因素。離家出走案例中,有13起因為孩子與父母吵架負氣出走;因學習原因而離家出走的有8起,包括厭學、未完成作業或學習壓力大等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時代,青少年的虛擬社交和遊戲生活成為離家出走新的誘因,有6起案例是因為沉溺網路或手機以及會見網友等因素。除此之外,追求“獨立”也成為一些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其中有兩起案例,10月27日,陜西兩個高一男生相約去闖蕩世界而離家出走;10月21日,江蘇省宿遷市14歲女孩同樣在給父母留下“闖出一番事業再回來”的字條後離家出走。

  而12歲以下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則千奇百怪:陜西省安康市一6歲女孩因為父母沒有給其買玩具,負氣出走;河南省鄭州市一10歲男孩因寵物走丟想再買一隻被家長拒絕,拿了家裏2萬元錢與小夥伴離家出走;新疆烏魯木齊市5個小男孩因為貪玩,集體出走……

  原因分析

  離家出走背後是無“路”可走

  孩子難覓心靈港灣

  某市曾對2000名初高中學生進行過一場調查,40%的學生在調查前的一年中想過離家出走,5%的學生在調查前的一年中離家出走過,其中2%的學生是自己回家。而一家青少年心理諮詢平臺上線3個月,就收到超過4000條來自孩子的留言和提問。其中,1000多條都提到了同一個字眼——離家出走。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一方面希望得到別人理解,但又不願將自己的內心打開;另一方面他們更關注個人的獲得感,把自己的得失作為評價標準,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矛盾’的。”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昌兵認為,孩子青春期的發展特點,決定了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引導,而孩子“逃離”家庭或學校的背後,其實就是各種問題的爆發。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絕大多數孩子的心理問題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昌兵説,“在這個階段,家長往往更關注孩子的學業發展,而忽視了對孩子內心的關注。家長與孩子交流的話題也多是關於學習,很少談到其心理需求的問題,這就造成了孩子自我發展與家庭關注的偏差。”

  昌兵認為,在教育方式上,很多家庭也出現了問題,比如有些家長盲目甚至過當進行激勵教育,孩子不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有些家長過於溺愛、包辦,缺乏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導致孩子對於挫折的認知度、容忍度和處理能力不夠,使得部分人“説不得”也“傷不起”。

  除了家庭原因,昌兵認為,學校和社會也應該為孩子的“出走”負責。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中小學心理輔導室,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同時要提高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加強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而在昌兵看來,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還不夠濃厚,有些心理諮詢室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學生遇到問題後也很難找到解決渠道。而現代社會對青少年期望值過高,加上網路發達、資訊量豐富,使得不少青少年壓力過大,價值觀也很容易被影響;同時,社會輿論對青少年問題的過度渲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些青少年的行為。

  破解之道

  心理干預不可少找準“病根”守住孩子

  父母做些什麼可以讓孩子開開心心地留在家裏呢?

  濟南三中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逄霞認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適當給予空間。而對於這個“度”的把握,她給了一個形象的表述,那就是“扶開工,送一程”。

  逄霞舉了一個給孩子看牙的故事來做説明。一般孩子看牙,都需要去醫院好幾次,大多數父母每次都會全程陪同,並包辦各種手續。而一位著名心理醫生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第一次帶孩子看牙,他全程陪同,並領著孩子去辦各種手續;第二次,他同樣是陪同,但這次讓孩子自己掛號、找醫生,他在一邊安靜地等候;第三次,他只是將孩子送到醫院門口就離開了;第四次他完全放手,讓孩子自行去醫院。“家長掌握的原則應該是‘時進時退’,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就上去,教給孩子一些必需的東西;孩子需要空間的時候,就適當放手。”

  每天,劉金同都會接診七八個“問題少年”。經過多年臨床研究,劉金同發現,一年中有兩個時間段青少年心理問題表現最突出:一個是9月至11月,易發心理問題的人群以初高中新生為主,易發適應障礙,表現出厭學甚至逃學、離家出走等行為;另一個時間段是每年的5月,主要是臨近中高考,面臨升學壓力,很多初三或高三學生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家長只要發現孩子出現異常表現,千萬不要等,應及時進行疏導或帶孩子進行專業心理干預。”

  而對於出走歸來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呢?有些家長會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更加嚴厲地管束,甚至打罵一頓;另一個是不敢管,怕再次激起衝突。劉金同認為,這兩種方式都是不恰當的,一味過於嚴厲地批評可能會適得其反,在孩子回歸的那一刻,家長應該控制好情緒,用平和的心態歡迎孩子歸來;另一方面,不敢管的結果是縱容,在孩子情緒平穩後,父母必須和孩子好好談談,告訴他出走或其他過激行為的危險性,讓孩子樹立一種規則意識,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不會再次出走。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