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收官迎“大考” 處處賞水景

2016-11-07 11:04:16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因水而生,因泉而名,2012年10月,濟南市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玉符河臥虎山水庫調水工程通過濟平幹渠調引長江水、黃河水到臥虎山水庫,提高了臥虎山水庫供水保障能力,為城市生活、玉符河回灌補源、城市生態景觀等提供水源。

濟南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收官迎“大考” 處處賞水景

  小清河經過整治已經變成市民喜愛的景觀河道 市水利局供圖

  因水而生,因泉而名,2012年10月,濟南市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經過濟南市委市政府,以及水利部門等水生態創建辦公室成員三年多的努力,“泉涌、湖清、河暢、水凈、景美”的美好願景也正在成為現實。彈指一揮間,如今,27項創建指標和10項示範工程實現預期目標,濟南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迎來“大考”,水利部正式對濟南的水生態建設進行驗收。經過水生態建設的“打磨”,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居民,感覺水景更美了,與水更親近了。

  一條必走之路>>是泉城但也缺水水生態建設讓居民更親水

  濟南是享譽中外的泉城,但濟南也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全市水資源總量17.48億立方米,可利用量只有11.56億立方米,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90立方米,僅為全國的1/7。

  近年來,水資源供需緊張和供水保泉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資源短缺也造成泉群噴涌時斷時續,停噴時間分別長達926天和548天。同時,特殊的地形特點,也形成了城區河道“豐水期行洪、枯水期排污”的濟南“特色”,濟南市民盼著泉水能持續有力噴涌,水生態環境能更好一些。

  “現在感覺賞水景更方便了,出門走不遠就能看到。”生活在濟南多年的市民王女士説,尤其是城區河道也變乾淨了。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其中標準之一就是在城區步行一刻鐘,就能賞水景,打造水清、湖凈、河暢、景美的宜居環境,實現泉群常年噴涌,彰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泉水景觀特色。如今的濟南城,水生態環境優美宜人,人、水、城十分和諧。

  一城水生態體系>>山區與平原兼顧修復與保護並舉

  南部山區是泉水的重要涵養區,是泉水的源頭和“命脈”,保護這裡的生態尤為重要。為此,濟南市水生態建設辦公室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項目為重點,實施了大佛峪、土屋峪等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對“大水缸”臥虎山水庫進行增容擴容改造,建成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2600處,雨洪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自如。

  發源於南山的玉符河也變了“容顏”。經過打造的玉符河已成為一條景觀河道,市民可沿河道兩岸,從南山騎行到黃河,給市民增添了一處遊玩的好去處。除了玉符河,還有錦陽川、錦雲川等綜合治理工程,建成後具有防洪補源、生態保護、旅遊休閒等功能。

  城區的水系打造也不甘示弱。濟南城區的河在冬季容易變枯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濟南市實施引水補源、景觀改造等,為市民提供親水、休閒的空間,建設4座提升泵站和21公里引水管線,引用大明湖棄水和錦繡川水庫水,向歷陽河、玉繡河、興濟河引水補源,既實現了泉水先觀後用,又補充了地下水源,改善了河道及沿河區域的生態環境。

  一張現代水網>>編織現代水網實現五水統籌

  以前,南部山區的“大水缸”往往靠天喝水,一旦遇到乾旱,雨水補充不足,便無水可用。

  如今,它們不再僅僅依靠雨水這種單一水源,調水補源工程讓黃河水、長江水都可趕來相聚。目前田山灌區與濟平幹渠連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玉符河臥虎山調水工程已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臥虎山、錦繡川、興隆、漿水泉、龍泉湖五庫連通工程主體工程已經完成並於今年年初發揮效益,基本形成了“六橫連八縱、一環繞泉城”的全市骨幹水網構架。

  玉符河臥虎山水庫調水工程通過濟平幹渠調引長江水、黃河水到臥虎山水庫,提高了臥虎山水庫供水保障能力,為城市生活、玉符河回灌補源、城市生態景觀等提供水源。“五庫連通”工程將引到臥虎山水庫的黃河水、長江水、水庫水向南郊水廠、分水嶺水廠供水,黃河水、長江水也將通過調配進入其他四座水庫,並沿著水庫向興濟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四條河進行生態補水,實現黃河水、長江水、南部山區水庫水在市區常年流淌。

  北店子至中心城區輸水工程竣工後能夠保持玉符河、臘山分洪道、臘山河、興濟河、小清河常年流水,維持河流生物多樣性,形成環西客站生態水系。為“解救”更多地下水,東聯供水工程連通黃河水、泉水、地表水,向黃臺電廠、煉油廠等重點企業提供原水,置換地下水供市區生活用水及保泉需要,日均置換地下水9萬立方米。

  一系列法治管理>>依法治水管水嚴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為了保護地下水源,濟南市建設科學嚴格的水管理體系,修訂了《濟南市水資源管理條例》,2013年5月1日頒布實施。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嚴控用水,超計劃取水將累進加價繳費,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直接從地表或者地下取水的,應當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嚴格入河排污口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明確劃定並禁止設置排污口等。

  為保護濕地,濟南市制定了《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將濕地真正納入保護。同時嚴控地下水開採,保障地下水採補平衡。從嚴審批管網外取用地下水,對不符合相關要求的不予批准。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禁止新建自備水源,對市內各區自備井取用水單位,實施保泉限採控採措施,對原有自備水源逐步關閉。

  試點期間,全市用水總量逐年下降,2013年用水總量16.61億立方米,2014年16.13億立方米,2015年15.22億立方米(不包含再生水回用量),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在省政府對全省各設區市2014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濟南市考核總評得分達到95.6分,均取得優秀等次。

  ●相關連結

  濟南水生態建設“成績單”

  2012年10月,濟南市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濟南始終秉承人水和諧的建設理念,以“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為主線,以將濟南市建成“泉涌、河暢、水凈、景美”的總體目標,先後實施了節水減排、水系連通、水源置換、截污治污、河道治理等工程500余項,累計完成投資309億元,在近年來降水持續偏枯條件下保持了趵突泉等重點泉群的持續噴涌,全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試點前(2012年)的42.6%增加到78.6%。

  水生態試點市的建設讓城市水環境品質大幅提升,並初步奠定了包括南部生態屏障區、城市泉水景觀區、沿河濕地保育區、北部平原水網四大功能區的水生態保護格局,全市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資源配置格局更趨完善,人飲安全、親水景觀建設進一步升級,水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實現了預期目標指標,並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

  今年9月28日,濟南市水生態建設以92.6的高分通過了專家技術評估,並在11月7日由水利部組織行政驗收,建設經驗還在國家水利部召開的北方片區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現場交流會上進行了交流和推廣。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