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6座山體公園亮相 再衝“迪拜人居環境範例獎”

2016-10-18 09:34:04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現在,3年過去了,我們收穫的不僅是一座座集休憩、健身、娛樂為一體的山體公園,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濟南的山有了更全面、更深層的認識。2016年1月7日,濟南山體生態修復暨山體公園建設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濟南26座山體公園亮相 再衝“迪拜人居環境範例獎”

  佛慧山本版照片均由記者王鋒攝

濟南26座山體公園亮相 再衝“迪拜人居環境範例獎”

  千佛山

  截至2016年底,伴隨著“三年建設行動”完成,濟南將有26座山體公園閃亮登場。3年是砥礪改善生態環境的一個階段性總結,是建設生態濟南的一個新起點,是擴展公共休閒空間、造福市民惠及百姓的民生回應,更是城市空間佈局優化、生態功能恢復、城市特色風貌塑造的再起航。作為濟南的脊梁、城市的風骨,山的意義重大。

  位列十大山水城市千佛山、鵲山、華山……每處都有美麗傳説

  中國十大山水城市,濟南是其中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很注重自然環境和城市之間的協調,儒家“比德山水”之説就道出了山水城市的建設思想。錢學森先生更是把中國未來城市描繪為“有山有水、依山傍水、顯山露水和有足夠森林綠地、足夠江河湖面、足夠自然生態”。

  濟南的山不像泉那麼有名氣,但對濟南風光的經典描繪,卻點出了山在濟南的地位以及對城市的影響。山體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生態空間,對城市生態環境改善、保護生物多樣性起到極大作用。濟南的山文化底蘊厚重:市區的千佛山、龍洞的佛峪、北郊的鵲山、華山,柳埠的青龍山,長清的玉符山、五峰山……都有許多美麗的傳説故事和寶貴的歷史遺存。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濟南建成區域的南邊界在四里山、七里山,90年代到了二環南路,現在則沿著省道103線持續向南擴展。一方面,山體被逐漸圍合、遮擋,造成“見樓難見山”、“有山無景”的尷尬處境,另一方面山體被周邊建築侵蝕,部分山體輪廓受到破壞,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因此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對繞城高速公路以內和長清大學園區周邊126座山體實施綠化提升的決策,到2020年實現城區山體綠化全覆蓋。

  現在,3年過去了,我們收穫的不僅是一座座集休憩、健身、娛樂為一體的山體公園,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濟南的山有了更全面、更深層的認識。

  摘下人居獎 國內該領域最高獎,讓山體公園“可持續”

  三年來,在國土、林業、規劃及各區政府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山體公園建設項目一直強調延續濟南山體景觀風貌獨特特色,保證山體風貌的生態性、完整性、延續性、特色性,取得相當大的成效。

  市園林局制訂了山體公園三年建設計劃,編制《城市山體綠化及山體公園設計導則》,對山體公園總體建設提出了統一的基本建設標準。包括劃定山體綠線或確定控制和保護範圍;山體植被覆蓋率達85%以上;有必要的服務設施和遊覽活動空間。市園林局還重點打造了臥虎山、七里山等一批特色突出的山體公園精品工程。

  如果説“導則”是微觀層面的要求,那麼《濟南市城市山體景觀風貌專項規劃》的編制,則是宏觀層面的指導。該規劃旨在解決城市山體風貌的景觀視廊以及“山、泉、湖、河、城”的關係問題,探索在山體公園規劃設計中,如何引入對城市空間格局的思考、山體景觀空間的塑造、歷史文化的表達等城市意象,讓城市記憶在山體公園的規劃中延續,使山體公園建設融入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016年1月7日,濟南山體生態修復暨山體公園建設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這是國內人居環境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濟南的山體公園項目是該獎項自2001年設立以來,惟一以城市山體生態修復為主題的獲獎項目。山體公園之所以被國家住建部專家高度讚揚為年度亮點,主要是它的可持續性和可推廣性,並且有望推薦衝擊“迪拜人居環境範例獎”。“獲獎並不意味著工程完工,甚至不僅在濟南,在全國都可以以此為範例進行破損山體的修復。”相關人士表示。

  賦予多功能 山體公園還融合了海綿、綠道和風道等

  山體公園的建設,還結合了“生態廊道”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植物生態規劃建設”等統籌考慮,按照保護優先、山水和諧、生態安全、生態連通的原則,做了一系列的嘗試。

  一是在建設中貫徹海綿城市的理念。濟南的山體大部分集中于市區南部,是主要的生態保護區和泉水補源區。因此,山體公園建設中增加了海綿理念,要把區域降水的75%都留下。佛慧山、七里山、郎茂山、金雞嶺、興隆山……幾乎每一處山體公園,都能見到整齊且極富層次感的水準階和魚鱗坑。實踐證明,在多次強降雨之後,山體海綿工程建設也確實經受住了考驗。目前市林場負責建設的鼓樓峰公園是“海綿城市改造”與“山體公園建設”二合一的項目。

  二是用綠道“串聯”山體,串起帶狀公園。濟南綠道系統建設也陸續啟動。目前,濟南已有打造成形的城市綠道——英雄山環山綠道,這是濟南第一條山林綠道。在這條全長4.5公里的綠道上,市民可以體驗“轉山”樂趣了。此外,龍洞風景區週邊也已在研究打造綠道計劃。同時郎茂山與其緊靠在一起的萬靈山之間也將用綠道進行串聯,形成帶狀公園。

  三是山體公園設計融入“城市風道”理念。建立“城市風道”,就是依據氣象條件,在城市合適區域內開闢出一條沒有較高、較密集建築物的下場區域,將郊外的風引進主城區,把空氣的霾等污染物“吹”走,夏天還可以緩解“熱島效應”。而且風道還可以是景觀大道、人工河或公園,利用山體林地、河谷水道、濕地、綠地等自然條件,通過建設限高等手段,形成開敞空間和城市的大“出氣孔”。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