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秸稈禁燒一線的報告:防狼煙,人海戰術也白搭

2016-10-02 11:11:32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曾有濟南一位領導這樣總結濟南的重點工作:“春季保泉、夏天防洪、秋防狼煙、冬保供暖”。美裏湖街道辦事處書記徐法賢巡查到這裡,村民鄭榮俊正在路邊墻體上貼禁燒標語。”  路兩側就是成片的農田,不僅僅玉米秸稈,地上的草都是冒煙的隱患。

濟南秸稈禁燒一線的報告:防狼煙,人海戰術也白搭

  曾有濟南一位領導這樣總結濟南的重點工作:“春季保泉、夏天防洪、秋防狼煙、冬保供暖”。已進深秋,省城天氣品質一直不錯,秋高氣爽,滿屏藍天白雲。

  9月27日,在朋友圈裏,大家都在瘋狂刷屏曬最美夕陽時,另一條消息似乎並沒引起多少人的關注:因5平方米的秸稈焚燒麵積,槐蔭區美裏湖辦事處被通報批評,相關責任人受到不同程度行政告誡。

  這是濟南在禁燒史上第一次如此動真格,此舉能否挽留濟南的藍天白雲?一個煙頭就能引起的火情,如何在幾千畝農田上防範?連日來,齊魯晚報記者在槐蔭區蹲點採訪,見證這場“保證不冒狼煙”的戰爭。

  能派的人

  全上陣了

  9月29日清晨9時,槐蔭區美裏湖街道辦事處,鄭店村。

  美裏湖街道辦事處書記徐法賢巡查到這裡,村民鄭榮俊正在路邊墻體上貼禁燒標語。60歲的鄭榮俊向徐法賢喊:“老師,你給我看看,貼高了還是低了。”

  路兩側就是成片的農田,不僅僅玉米秸稈,地上的草都是冒煙的隱患。

  此時,美裏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孝勇,乘著一輛禁燒巡邏麵包車,在各村之間巡邏。麵包車頂安著大喇叭,不停地播放著禁燒令。他的手機不離手,微信裏有一個“槐蔭禁燒秸稈群”,各街辦和各村居24小時不停發佈巡邏動態以及隱患整改進度,資訊嘀嘀響個不停。

  9月19日起,濟南市就進入秋季防狼煙總動員。槐蔭區美裏湖、吳家堡、玉清湖、興福等幾個近郊辦事處,都是防守重點區域。每個村口、每個路口都有值守點,條件好點的是帳篷,條件差點的就用玉米秸稈搭起的窩棚,有的還是村民用棉被搭成的棚子。辦事處包村,村包戶,戶到田,像佈下天羅地網,用人海戰術織出來一個大網。

  12個村居,近100人的巡邏隊伍,戴著紅袖章,24小時不斷蹲守,人不離田。尤其到了晚上,街辦包村逐級要巡邏兩遍,區環保局還要把各街辦盯守的資訊、清運進度全部匯總一遍。

  白天的盯守,吳家堡甚至用上小型無人機。但到了夜裏,全憑肉眼,趙孝勇拿著手電筒,在鄭店、邱莊、李家寺等各個村莊之間來回走動,半個多月熬下來,熬紅了眼。到了後半夜,露水下來了,氣溫低,一些巡邏的工作人員就穿上了棉大衣,主要是潮氣重,黃河灘邊風大。

  10月1日,全部值守的工作人員無一撤離,盯得更緊。

  秸稈清運

  環衛一體化的坎

  9月29日、30日,美裏湖街辦重點清運的秸稈在劉七溝村,玉米秸稈被堆在美裏東路路東的水溝裏。美裏東路以東大約有200畝耕地,但是都分散在各農戶手中,沒有流轉,這給秸稈清運帶來很大難度。而路西的150畝土地,通過流轉,連片種植的水稻,機械化種植收割,稻稈也方便集中清運,不存在人工清運難題。

  9月29日一早,一輛大型挖掘機將玉米稈的雜草挖出來,又被清運車拉到鄭店村一廢棄水坑,另一台大型推土機將運來的秸稈填埋。此外,還有由環衛工、村民組成的20多人的清運隊伍,把秸稈從水溝裏清上岸等待運走。大多是留守的老人,這場景在其他各村都存在。

  此時,由濟南市環保局和農業局組成的聯合督導組前來督導,濟南市共成立6個督導小組,在全濟南周邊迴圈督導。

  雖然濟南已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但處理秸稈,環衛部門力不從心,環衛一般針對的是村民基本生活垃圾處理,再加上清運工具不發達,有些堆在地裏的秸稈,清運車輛不敢貿然下地怕陷住,其次即使將秸稈拉走,如何處置也是難題。

  徐法賢告訴記者,城鄉環衛一體化的矛盾,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日益突出,秸稈焚燒只是其中一方面,像鐵路沿線整治、拆違、村莊環境提升等,都對一體化提出更高要求。

  記者在蹲點調研中了解到,目前大型、新型農業機具數量較少,無法滿足農業機械化生産需求,當前從事農業生産的農民又多為老人,人工種、收,處置秸稈能力有限,更增加了焚燒秸稈的隱患。這些年,秋季狼煙困擾仍沒徹底解決,寄望于城鄉環衛一體化,不具備條件。

  秸稈還田

  這筆經濟賬怎麼算

  當城區市民想當然以為秸稈都已還田時,近郊農民仍為這個問題糾結。玉清湖辦事處工作人員替農民算了一筆賬。

  眼下農民收入不依靠種植玉米等糧食作物,隨著城區面積的擴大,城市進程化加快,種樹,樹間套種玉米增多,無法適應大型機械收割。目前玉米批發價格是0.65元/斤。一般畝産1000斤左右,農民在種植過程中,每畝地成本過高,主要成本有:播種100元、澆地200元、化肥150元、收割100元,翻地100元,種子50元,農戶個人人工費用不計算,如果雇用其他勞動力作業每人每天還需100元,所以目前玉米種植基本賠錢。為了節省成本,誰也不願再在秸稈處理上增加投入。

  與此相應的是,街辦的巨大人力財力的投入。美裏湖街道辦事處主任于好磊算了一筆賬:今年6月份,投入30多萬,9月份第一批投入25萬,隨後又追加了30萬,總共是85萬,投入將會超過一百多萬。吳家堡、玉清湖辦事處、興福辦事處投入也都差不多在百萬左右。

  不還田又如何?此區域原先有大金牛場,在西客站片區改造中消失了,在沒有奶牛場收儲的情況下,“填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徐法賢説,在沒有解決之前,只能用這種笨辦法。“方法雖然笨,但是處理徹底,不留隱患。”

  但是政府買單,這何時到頭?答案仍然無解。

  齊魯晚報記者 張剛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