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元一隻蟲的蟋蟀江湖 上千客商聚寧津一隻蟲能賣萬元

2016-09-11 09:41:56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淩晨4點多,寧津的蟋蟀集市上已經有買家在挑選蟋蟀。

萬元一隻蟲的蟋蟀江湖 上千客商聚寧津一隻蟲能賣萬元

寧津的蟋蟀集市上,買家在挑選蟋蟀。 記者郭堯 攝

  “二月富萬戶,一厘值千金”。在寧津當地有個這樣的説法:抓兩個月的蟋蟀可以讓千家萬戶致富,個頭大、戰鬥力強的蟋蟀更是可能賣出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年處暑之後,上千外地客商齊聚蟋蟀産地寧津,在蟋蟀的江湖裏你來我往,你爭我鬥。如今,寧津市場已經接近尾聲。據説,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高價。

萬元一隻蟲的蟋蟀江湖 上千客商聚寧津一隻蟲能賣萬元

淩晨4點多,寧津的蟋蟀集市上已經有買家在挑選蟋蟀。

萬元一隻蟲的蟋蟀江湖 上千客商聚寧津一隻蟲能賣萬元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

萬元一隻蟲的蟋蟀江湖 上千客商聚寧津一隻蟲能賣萬元

 

萬元一隻蟲的蟋蟀江湖 上千客商聚寧津一隻蟲能賣萬元

 

買上千外地客商、蟲販子齊聚寧津

  “軟黃金”蟋蟀動輒身價過萬 午夜後開始熱鬧的蟋蟀市場

  小縣城靠蟋蟀名聞全國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價

  9月8日,白露過後第二天。晨光還未熹微,德州寧津縣長途汽車站的客運廣場,聚集了操著本地口音的農民和各地口音的客商。最近一個月,這個小縣城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熱鬧,把他們聚集在此的就是風聞全國的小蟲:蟋蟀。

  寧津的蟋蟀驍勇善戰,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賽冠軍。自上世紀90年代起,寧津縣政府每年辦蟋蟀節,吸引了眾多外地客商。關於寧津蟋蟀還有個傳説:風流皇帝宋徽宗酷愛玩蟋蟀,被金兵俘虜,路過山東寧津,行李散了,從車上掉下來一個小盆,蹦出一隻蟋蟀。宋徽宗垂淚對蟋蟀説,你走吧,800年後,你會稱雄華夏。正好800年後,在寧津舉辦了第一屆蟋蟀文化節。

  8日5點,蟋蟀文化市場已經聚集了不少人。當地農民把連夜抓來的蟋蟀分裝在白色小罐子裏。如何分辨哪只小罐裏裝的蟋蟀是“好貨”?秘密就藏在小罐的蓋兒上,每名賣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標注著蟋蟀的品相,有的蓋子上寫著“好”、“大”,還有的畫著圓圈、直線等符號。

  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更是為了挑選一隻好蟋蟀不遺餘力。買家們頭上戴著頭燈,耳朵上別著蟋蟀草——用來挑逗蟋蟀的草棍兒,每到一個攤位就拿著蟋蟀草“挑逗”蟋蟀。一旦蟋蟀被挑釁,震起翅膀發出響亮的叫聲,買家就可分辨優劣了。

  白露已過,蟋蟀節臨近尾聲。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以一萬多的高價被南方的一名買家收走。

  一年一季奔波在田間的人們

  天擦黑男人鑽莊稼地抓蟋蟀 天不亮女人趕往縣城售賣

  市場最東頭,賣家孟女士説,她抓蟋蟀賣蟋蟀已經20多年。前幾年丈夫意外去世,原來夫妻協作一抓一賣的工作由她獨立完成。自從處暑以後,她每晚七八點鐘天色擦黑時出門,穿上迷彩服戴上頭燈鑽進玉米地裏,趕上運氣好的時候,兩三個小時能抓十幾隻,有時候也一無所獲。孟女士説自己體力不比男人,頂多抓到晚上11點就回家,睡上幾個小時,天不亮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從孟集鄉趕到縣城售賣。

  “今年我這最貴的一隻賣了800元,到現在17天賣了3000塊錢。”孟女士説,往年還有一隻賣過2000元,買家是一個南方人,據説那只小蟲一度戰無不勝,甚是威風。所以,此後每年那個買家還來買她的蛐蛐。

  市場上出攤賣蛐蛐的很多是女人。當地居民説,大半夜地鑽莊稼地很是辛苦,多是男人去抓;午夜過後,女人們便帶著數十上百隻蛐蛐來到市場上。掙得好的夫妻倆,這一季能掙上萬甚至更多。這天早上,老于夫婦都來到市場上賣蛐蛐。“本來我也不想來的啊,可我好不容易逮了一條好蛐蛐,打眼一看就是上千的成色,媳婦兩百就給賣了!”老于氣呼呼地給隔壁攤位的熟人喊道,市場眼見就要收尾了,高價是很難賣上去了。賣 一隻好蟋蟀能頂30畝地年收成當地有農民抓蟋蟀一幹20年你爭我鬥的蟋蟀江湖

  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人工飼養的“白蟲”混跡江湖

  “你這就是條白蟲子啦!”拿蟋蟀草撩撥了幾下,一名中年買家直接扭頭離開。

  “要是白蟲子,你給我摔死它!”後面賣蟲的婦女咬牙喊道。

  在當地,農民都説蟋蟀是軟黃金,抓住一隻好的,能頂上30畝地一年的收成,於是便有了人工飼養的心思。買家説的“白蟲”,指的就是人工飼養的蟲子。在鬥蟋場上,若是被人看出是白蟲,那是要被逐出賽場的。

  操著南方口音的買家周先生,已經收到了兩條品相不錯的“大青翅子”。在蟋蟀中,大青翅子為異形福相,是蟋蟀中的佼佼者,寧津最出名的就是這個品種。在北方很多地區,幾百條蟋蟀中也找不到一條大青翅子,而在寧津,如果當年雨水好,大青翅子的比例能達到百分之五。

  怎麼選蟋蟀,門道也是甚多。老錢不是蟋蟀玩家,用他自己的話説是“仲介”,也就是買家口中的“蟲販子”。據説他去年賣給玩家的一隻蟋蟀一路過關斬將殺到上海的決賽。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在蟋蟀聲聲漫吟輕唱中,涼風四起。白露已過,收蟲季結束,收了好蟲子的玩家們,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在鬥蟋場上一展威力了。

  寧津蟋蟀産業繁榮的背後

  當地農民抓、蟲販子收、南方買家買

  蟋蟀罐等相關産業也蓬勃發展

  中國鬥蟋風俗大約自12世紀中期以後,在江浙一帶開始流行。研究蟋蟀的古譜、鬥蟲技藝此前都以南方為主。舊時,人們還不具備長途奔波、遠赴他鄉逮蟲的條件。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方蟲家漸漸發現了山東蟋蟀的優勢,而且本地蟲源越來越匱乏,於是紛紛北上收蟲。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幾次全國大型的比賽中,寧津蟋蟀數次奪冠,漸漸名聲大振。

  每年收蟲季,眾多買家從上海、江浙甚至廣東趕來寧津。寧津本地農民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加入抓蟋蟀售賣的行列。漸漸地,一些“蟲販子”也開始做起仲介的生意,從農民手中收購蟋蟀再賣給玩家以此盈利;與此同時,蟋蟀罐等相關産業也在當地蓬勃發展。

  玩家收到好蟲後,便帶回當地鬥場上與其他蟋蟀一決勝負。當前玩蟲風氣,當屬上海較重,各地勝出的蟋蟀往往都被帶往上海參加級別更高、影響力更大的比賽。在鬥場上,寧津蟋蟀的名氣越來越大,近些年屢屢賣出萬元高價。據説,高價蟲買家多是南方人,不過收到好蟲的玩家大多比較低調,不會輕易將好蟲公開示人。

  萬元好蟲是不是一定戰鬥力強?資深玩家説,品相好的蟋蟀有個好“底子”,但是鬥蟲之前還有近一個月飼養時間。若是飼養得當,蟲兒必然如虎添翼;若是這段時間不悉心看護,好蟲也有可能“泯然眾人矣”。

  原標題:萬元一隻蟲的蟋蟀江湖 上千客商聚寧津一隻蟲能賣萬元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