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姜現鵬)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去趕集(農諺:指農曆)。 連日來,享有“核桃名鎮”盛名的石墻鎮又迎來了核桃豐收的黃金時節。南部山區的東沃、草寺、前沃、後山、姜壩等30個村的核桃園裏。“嘩嘩、啪啪、砰砰”,在距離核桃園老遠的地方就能聽到核桃園裏傳來清脆的竹竿敲打落地核桃的聲音。進入核桃園的路兩旁停滿了運輸核桃的三輪車、拖拉機、摩托車,這景象著實讓農民們高興。
近年來,石墻鎮依託南部山區30多個村莊適宜栽植核桃樹的地理獨特優勢,引導山區農民大力發展核桃種植,把發展核桃作為調整産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連年不斷擴大種植規模,逐步形成了草寺、沃裏、高莊、羊緒、常峪等五大核桃片區。先後引進“元豐”、“香鈴”、“遼核”等20多個優資當家核桃品種。成立了綠中園薄皮核桃有限公司、草寺元豐核桃合作社和東沃綠色薄皮香鈴核桃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註冊了“鳧山牌”商標,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通過農業部農産品品質安全中心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這對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産品産業升級、增強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也使石墻核桃有了品質和聲譽的“身份證”,為實現規模化、産業化、標準化生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石墻鎮草寺村從68年自己培育栽植的100多畝元豐核桃園以來,這個鎮逐步發展到現在36個村莊的近3.5萬畝核桃園,約140萬棵。其中2.5萬畝已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的核桃乾果畝産量300斤左右,畝均收入近6000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增收近1.3億元。通過小核桃帶起了大産業,促進了當地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因此,石墻鎮也真正成為魯西南地區名副其實的核桃名鎮。
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