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樣跑贏暴雨:應急給力科學調度標準升級

2016-08-20 09:07:23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近日,急雨突襲,制錦市街道黨員幹部、周邊商戶及過路市民自發扛沙袋圍堵河堤,被稱為“雨中最美的人墻”。水利部門,啟動泄洪方案保證水庫安全……  防汛,是應急處置能力與暴雨的較量。

濟南這樣跑贏暴雨:應急給力科學調度標準升級

  近日,急雨突襲,制錦市街道黨員幹部、周邊商戶及過路市民自發扛沙袋圍堵河堤,被稱為“雨中最美的人墻”。 陳長禮 攝

  今年的汛期,雨格外得多;今年的汛期,“汛考”答卷格外給力!

  從作為“防汛大腦”的應急指揮調度部門運籌帷幄科學高效調度,到作為“防汛中堅”的市政等部門衝在一線守護安全防線,濟南,在“汛考”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這份答卷,不僅在應對暴雨的基礎分上得了高分,還在回應民生需求上得到了加分。

  應急給力 跑贏暴雨

  今年的汛期,濟南人對兩件事記憶深刻——一是7月18日晚上收到的“避雨令”,二是8月16日被賦予了長期“避雨權”。可你知道“避雨令”和“避雨權”出自哪嗎?

  答案是市應急辦!防汛,意味著要跑贏暴雨。然而,暴雨往往來得快、來得急,雖然天氣預報會作出雨情預判,但面對變幻莫測的老天,很多突發情況經常出乎預料。於是,應急工作就顯得異常重要。

  對很多市民來説,應急工作往往是在幕後做著“寧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萬一”的工作。

  不妨讓我們順著汛期的一些時間節點,來了解一下應急工作——7月11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汛期應急管理工作的通知》;7月18日,連夜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關於應對極端天氣調整上下班時間的通知》;8月16日,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濟南市應對極端天氣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的實施意見》……梳理幕後的應急工作,可以看到,城市安全度汛,前提是應急工作把“防”的理念落實到位,把“急”的工作安排妥當。

  防汛就是保障民生,隨著民生期望值的不斷提高,防汛工作也要順應形勢的變化。今年以來,市應急辦圍繞防汛新要求,不斷改革創新,推出一系列“幹貨”,給市民送去實實在在的“紅利”。7月18日推出的“避雨令”,是全市歷史首次;8月16日推出的《濟南市應對極端天氣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的實施意見》在全國也不多見,特別是在黃色或橙色預警下的應對舉措,更是具有濟南特色;即將出臺的鐵路滯留旅客服務保障新規,也是省內首個……民眾有所需,應急之所向。正是這些順應民意的創新舉措,給了市民從容度汛的底氣。

  每次暴雨,都是對應急工作的巨大考驗。以7月19日的暴雨為例,7月18日市應急辦啟動應急聯動機制,積極協調溝通氣象、12345市民服務熱線、濟南廣電、聯通、移動、電信、濟南市政府網站等,公開發佈《關於應對極端天氣調整上下班時間的通知》及暴雨預警信號、降雨資訊和防禦指南。

  應急工作就是這樣一項時間緊、要求高的工作,它需要在短時間裏科學調度各方力量,而不能有一絲一毫疏忽。也正是市應急辦一次又一次科學高效的調度,為全市防汛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科學調度 排除險情

  有了及時有效的防備措施,有了搶險隊員的嚴防死守,縱使暴雨猛烈,也難對城市、百姓的安全帶來威脅。而調度這一切的,便是城市防汛的中樞神經——市城市防汛指揮部。

  進入汛期,電話24小時開機待命,人員全天候輪流值守;接到降雨預報,便提前就位等候。中樞神經的作用,在暴雨襲城之際發揮得尤為顯著。從指揮、副指揮,到辦公室,再到各區城防指,以及各成員單位,上萬名防汛人員用他們的徹夜不眠,換來城市安眠。

  防汛,是城市管理團隊與暴雨的比拼。

  在市城防指的調度指揮下,從接到氣象預警預報,一場保衛城市安全度汛的接力賽便正式上演。排水部門,對各類管網等排水設施進行檢修;低窪地區,備足強排水泵等各類防汛物料;水利部門,啟動泄洪方案保證水庫安全……

  防汛,是應急處置能力與暴雨的較量。

  在防汛指揮中心,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建委、氣象局、交警支隊、城管局、園林局、水文局、人防辦等市城防指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齊聚指揮中心。運用雷達圖判斷天氣變化趨勢,通過雨水情資訊系統了解全市降雨情況,利用110余個視頻監控點掌握道路、河道等汛情,借助視頻會商系統實時通報險情及處置情況。

  防汛,是一線搶險人員與暴雨的角逐。

  以雨情為第一號令,200余支搶險隊伍一線等候。7月20日淩晨,槐蔭區拖機路出現明顯積水,市城防指迅速調度搶險隊伍到崗到位,採取強排水措施,及時消退了路面雨水;8月16日早上,降雨導致開元隧道東口南側山上雨水流入南洞,安排市道橋處立即組織搶險人員搶修,將雨水引入下水道,排除了險情。

  標準升級 防線牢固

  防汛,考驗的是一座城市的綜合能力,需要完善的防汛設施,與成熟有效的緊急處置能力。當市城防指發揮其中樞作用時,市政部門也在為提升泉城濟南的排水能力努力著。

  眾所週知,龍脊河周邊一直是濟南防汛的重點和難點。據龍脊河綜合整治項目部副主任邢京君介紹,今年有一半的降雨天氣,龍脊河周邊沒有出現明顯積水。這背後是一線建設者們的默默付出。

  6月21日的一場強降雨,造成歷城區特別是工業南路周邊出現嚴重積水問題,這也為我市防汛敲響了警鐘。為搶通全線行洪通道,保障周邊安全度汛,六七月份,頂著烈日酷暑,一線建設者們起早貪黑,搶趕工期,加大排水薄弱點、瓶頸段整治。

  在市政部門負責的7.58公里河道按照規劃形成25米寬行洪通道的基礎上,水利部門1.8公里段也基本打通,歷城區1.42公里段也取得明顯進展。7月份,龍脊河行洪通道全線貫通。

  與工程一起日新月異的,是一線建設者們的外形變化。他們有的從“白人”變成“黑人”,還有不少人成功瘦身,瘦了5斤、10斤。邢京君笑稱,即便是不容易曬黑的人,來工地一個夏天,也能明顯黑上幾個色號。

  降雨是檢驗城市排水工程建設的最佳時機。8月16日,義和莊的降雨是在早上7點半左右到來的。陸續下了三四個小時,近30毫米的降水並未造成明顯積水。邢京君告訴記者,“不論從道路水情、河道水位還是交通管制,都能看到龍脊河防汛能力的明顯提升。”

  龍脊河綜合整治,為濟南帶來了東北部城區防汛能力的大大提升。而海綿城市建設,則實現了防汛與保泉的雙重目標。

  去年起,濟南開始推廣海綿城市建設,保泉主陣地——南部城區自然滲透功能得以大大提升。最近幾場雨過後,我市多座水庫蓄滿了水,調蓄城區河道。在完成海綿升級的二環南路,植草溝、收水箱、透水人行道等海綿設施喝飽了,涵養泉城地下。

  按照《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濟南將在市域範圍內全面推廣海綿工程建設。目前,馬鞍山路等海綿城市試點區域道路工程建設正在實施中,強滲漏帶保護工程也陸續啟動,越來越多的河道、山體、小區也將變身吸水海綿,助力城市防汛、保泉。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