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 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

2016-08-08 11:32:41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五年來,于娟的母親舒平精心培育公益林。當年10月份,于娟曾經就讀的濟寧一中校友會的幾位代表前來看望舒平,並建議為這片樹林取一個名字。福建軍官王斌從網上得知挪威森林後,專程坐火車前來,親手在九仙山上種下一棵楷樹苗。

濟寧抗癌女博士遺願實現,她的挪威森林已是萬畝蔥翠

  五年來,于娟的母親舒平精心培育公益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姬生輝 攝

  2011年本報報道于娟的版面之一。

  復旦大學抗癌青年教師、濟寧籍姑娘于娟去世已經五年多。臨終前她希望能在家鄉造一片公益林。五年過去了,在於娟母親舒平的帶領下,被命名為“挪威森林”的公益林在曲阜美麗的九仙山腳下茁壯成長,面積已達近萬畝。同時,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進來,截至目前已有近10萬名志願者參與了公益林的共建。

  為完成于娟遺願,母親深居大山種樹

  8月4日清晨,夏日的陽光灑向美麗的曲阜九仙山,鬱鬱蔥蔥的林木就像一件件流光的綠色霓裳,將一座座山頭裝扮得搖曳生姿。62歲的舒平是這片樹林的締造者,她的另一個身份並不為人熟知——抗癌女博士于娟的母親。于娟去世後,她隻身來到偏僻的九仙山腳下,幾乎將所有的心血和時間都傾注在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

  2010年元旦,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講師于娟確診為晚期乳腺癌。在隨後與病魔作鬥爭的日子裏,她在網上發表數十篇日記,分享對人生的感悟。齊魯晚報曾多次報道于娟的抗癌故事,並連載她的《癌症日記》,優美的文字、堅強的信念,感動了無數人。   2011年3月28日,齊魯晚報記者隨于娟高中母校老師赴上海看望她時,于娟告訴記者:“我希望能夠回到故鄉,那裏山清水秀,綠樹成蔭,我要好好睡一覺了。”

  “于娟已經走了五年108天,我總感覺女兒就在我身邊,默默注視著我。”如今説起女兒,舒平情緒平靜,眼睛濕潤。她還記得于娟在患病後期時常説,“想在家鄉的某個地方,建成一片樹林,在綠蔭環抱之中長眠。”

  2011年4月19日淩晨,于娟離世。痛失愛女的舒平幾近崩潰,“甚至一度想要隨她而去。”不忍岳母這樣哀傷下去,女婿趙斌元建議她從上海回濟寧老家,著手完成于娟建公益林的遺願。2011年秋天,舒平帶著家人多方籌集的30多萬元回到濟寧,將公益林定在曲阜九仙山腳下。

  早在2009年,退休的舒平和老伴兒已承包下了九仙山下龍尾莊村的近三萬畝山地,並種了幾十種樹。“于娟上高中時我們一家第一次到這裡玩,她開玩笑説,‘退休後要在這裡植下一片樹林,安度晚年’。”

  2011年9月,舒平索性將家安在了九仙山腳下,在一處老年公寓免費提供的房間住下。舒平在這裡一住就是五年,傾注了大量心血,把每棵樹都當作自己的女兒來呵護。

  為造林用光積蓄,無奈買種育苗

  對於公益林種什麼樹,舒平想來想去決定種楷樹,“楷樹質地堅韌、高大挺拔、生生不息,這與笑對病魔、樂觀堅強的于娟何其相似!”2011年9月中旬,她拿出積蓄從陜西寶雞購買了40萬株楷樹苗,在龍尾莊熱心村民的幫助下,樹苗被全部栽到九仙山上。

  剛開始少量楷樹苗死亡,而後不足一月間死亡樹苗飛速增加,最終活下來的不足30%。看著死去的樹苗,舒平深感自責和痛心,“我已經沒照顧好女兒,為何又沒有照料好它們……”

  為了讓樹苗健康成長,舒平更加投入,“每早6點起床,帶著午飯上山,為樹苗澆水、松土,日頭下山了才回住處。”忙碌中,舒平暫時忘卻失去女兒的痛苦,收穫了安慰和寧靜。

  當年10月份,于娟曾經就讀的濟寧一中校友會的幾位代表前來看望舒平,並建議為這片樹林取一個名字。“于娟在挪威留學時,研究的方向是環保和生物能源,曾經她有個科研項目就與挪威的森林相關。”曾在濟寧一中任教的郭偉提議,“于娟一定想過把挪威森林的概念‘搬’回家,這片公益林就叫‘挪威森林’吧。”大家一致贊同。

  2012年春節後,已經拿不出更多資金的舒平打算自己育苗。她以便宜的價格買來大量楷樹種子,借用山腳下的20多畝田地種下。在她的精心栽培下,一棵棵樹苗發芽、長大。

  “看著樹苗一天天長高,就像看著小時候的于娟慢慢長大。”漫步在育苗基地中,舒平仔細打量著每一棵樹苗,不時用手中的剪刀除去附著在上面的雜草。“樹苗長到1米半高,便可移植到山上。”除此之外,舒平也會爬到山頂,播撒一些樹種。

  被于娟精神感動,十萬志願者參與造林

  生前的于娟撰寫的百餘篇生命感悟,感動了全國各地的人們;在她離世後,挪威森林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他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天堂的于娟完成遺願。齊魯晚報也多次進行相關報道。

  福建軍官王斌從網上得知挪威森林後,專程坐火車前來,親手在九仙山上種下一棵楷樹苗。“于娟堅強面對病魔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能為她做些什麼是我的心願。”見到為女兒堅守大山的舒平,即將成為父親的王斌更是深受感動,“于媽媽的愛是偉大的,這位平凡的母親是我們的榜樣。”

  孔令紅是曲阜一家幼兒園的負責人,2014年與舒平相識後,她常常帶幼兒園的孩子和家長來九仙山。“除了幫忙打理林木,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挪威森林向孩子講述于娟的故事,在他們的幼小心靈裏種下一顆堅強和愛護環境的種子。”

  五年來,挪威森林的願景規劃和意義通過網路、校友群、讀書會等形式廣泛傳播。志願者、義工團、校友會、網友團隊等紛至遝來,全國各地被于娟感動的人們加入到挪威森林的共建中來。“每年我們都會接待近千名拓展訓練學員,每人帶上一袋楷樹種子在山中播撒已成為習慣。”坐落在九仙山下一家拓展訓練基地的負責人王洪昌説。

  每來一批志願者,舒平都會將人數等記錄下來。截至目前,來過的志願者已近10萬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也有外國友人。目前挪威森林面積已經達到了近1萬畝,數量超過一百萬株。

  森林屬於社會,以後將無償捐出

  在龍尾莊村村幹部董民記憶中,五年前的九仙山遠不是現在鬱鬱蔥蔥的模樣,“儘管山上也有些植被,但遠遠望去依然有光禿禿的山包。”在龍尾莊村,即使是年齡大出舒平不少的老人,都習慣稱她為大姐。

  “山裏人明白,大姐是在做一件造福我們子孫後代的好事。”董民説,忙完手頭的農活,村民們不用招呼,都會跟著大姐到山上打理樹苗。舒平不好意思,有時拿錢給大家,但很多村民都把錢再悄悄塞給舒平。

  76歲的張歷青是在九仙山下銀鈴老年公寓居住的一位老人。她很是不解,原本手頭資金就不寬裕的舒平為何對索要樹苗的人如此慷慨:“有個人開著小貨車,一次就拉走200棵樹苗,舒平不僅笑著同意,還幫忙裝車。”對此舒平笑著説,每一棵樹苗都是于娟生命的延續,“大家幫助我悉心照料樹苗,讓它們在另一個環境成長,難道不是更好嗎?”

  “有生之年,我會盡全力把這片公益林建設好、管理好,如果哪一天干不動了,我想把它無償捐出去,它是屬於大家和社會的。”舒平説,這不僅是自己的想法,也是女兒的心願。

  對於種植公益林,于娟丈夫趙斌元寫道:“慢慢來,種樹也罷、科研也罷、教子也罷、工作也罷,一點一滴地用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哪怕那麼一點點。這本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自己快樂又能讓別人快樂,有什麼理由做不成呢?”“世界那麼大,變化那麼快,我們都需要在心裏留一塊共有的安靜的土地,種上一棵樹,一起守望,等世界變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姬生輝 實習生 畢郭環 通訊員 宋思亮)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