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掌燈人”日夜辛勤守望泰城萬餘盞路燈

2016-08-05 10:57:09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王善友正操控升降按鈕將升降梯高度調節至與路燈一致。3日中午,在擂鼓石大街中段路南的一個路燈前,王善友和工友們架起升降梯,準備高空作業為路燈更換燈泡。”在王善友看來,街道上路燈全部亮起沒有一絲黑暗,是對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堅守的一份責任。

QQ截圖20160804084153

  王善友正操控升降按鈕將升降梯高度調節至與路燈一致。記者 張隆德 攝

  最泰安中華泰山網記者 張隆德

  連日來,高溫天氣籠罩泰城,市民深切地感受到酷暑難耐的滋味。在烈日的烘烤下,城市路燈管理所的維修工人不但頭頂烈日在距離地面十多米高的空中作業,更要經受著路燈余溫的烘烤。“別人走路低頭看道,我走路抬頭看燈”。在路燈維修工的努力下,泰城的夜晚燈火輝煌,為市民照亮了回家的路。

  烈日下不戴墨鏡抬頭看路燈,練就“火眼金睛”

  3日11時,正值溫度較高的時段,路上的行人形色匆匆地穿梭于樹蔭之下,快步扎入空調屋。而在擂鼓石大街中段,幾名身穿橘色制服的人卻顯得與眾不同,他們不但避開了行道樹的遮陰區域,而且不停地抬頭仰望高處的路燈。

  “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是我卻能從中體會到為城市‘掌燈’的成就感。”王善友在1997年轉業後來到城市路燈管理所做了一名路燈維修工人,一幹就是19年。在這些年裏,他不但見證了泰城路燈的升級換代,更將汗水揮灑在了泰城道路的上空。3日上午,他和同事像往常一樣在城區道路上巡邏,對沿街的路燈進行檢修。“這些年每天都在抬頭看燈,很容易被太陽光刺傷眼睛,但是為了確保能看準路燈的‘病根’,還不能戴墨鏡等防護措施,現在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王善友告訴記者,憑藉他近20年的從業經驗,只要是從路燈下經過,他就能判斷路燈有無隱患存在,就像“隔空把脈”。

  3日中午,在擂鼓石大街中段路南的一個路燈前,王善友和工友們架起升降梯,準備高空作業為路燈更換燈泡。為了體驗王善友的工作,記者也一同乘上了升降梯。“從這個角度俯瞰擂鼓石大街是不是很美?”王善友一邊操縱升降梯,一邊調侃道,自己每天都有機會在高處欣賞泰城的街景,而每次上升的離地高度都在十米以上,足足有三層樓高。

  隨著升降梯緩緩升高至路燈燈頭位置,王善友從工具箱中取出螺絲刀和扳手,熟練地打開燈罩拆下燈泡,再將新燈泡換上,整個過程持續了近十分鐘時間。“這是路燈維修工作中最簡單的一項,如果遇到因雨水導致的線路短路、線路老化等問題,我可能在升降梯上一待就是一個鐘頭。”王善友告訴記者,泰城連日來的強降雨和高溫天氣使得路燈的故障率不斷上升,他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目前每天都要維修五六盞路燈,高空作業的時間達到兩個小時以上。

  作業時後背扛著太陽曬、前胸貼著路燈烤

  在高空作業期間,記者感受到路燈燈頭周圍散發出陣陣熱浪,貼近燈罩作業的王善友前胸被曬得發紫。“燈頭白天暴露在高空中不斷地經受暴曬溫度很高,而夜晚發光産生的熱量也很高,所以路燈的散熱在夏天相對困難,作業時我也就必須後背扛著太陽曬、前胸貼著路燈烤。”王善友告訴記者,在高空中路燈維修工無處可躲,必須經受高溫的“雙重夾擊”。

  在我從業之初,泰城只有約3000盞路燈,而且大部分都是白熾燈泡。經過近20年的發展,泰城城區的31條市管道路的路燈比當時的4倍還多,總量達到了1萬2千多盞,燈泡的材質也都升級成了高壓鈉燈或LED燈。”王善友負責的路燈維修區域在泰城西部,從龍潭路以西到界首以東,從京滬高速以北直至環山路。而在他負責的區域內各路段路燈的造型各異、高度也不同。為此,王善友不但要學習不同路燈的維修、清潔知識,還要在業餘時間保證休息、睡眠以及飲食和飲水。

  “高空作業的危險性很高,一點不小心都可能造成路燈零件甚至是人員的墜落,尤其是在大風天氣或高溫天氣下,更要注意安全。”王善友負責的區域內,東嶽大街西段的路燈高度在12米以上,新修建完成的泮河大街路燈高度更是達到了14米以上,高空作業時他經常要拆開燈罩換掉老化的線路,還要纏繞絕緣膠帶,在遇到高溫天氣路燈散熱不佳時,他必須忍受著高溫和燈頭的烘烤。結束了一上午的工作,汗水早已濕透了王善友的上衣,摘下安全帽的一瞬間,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頭髮絲流了下來。

  每天頂烈日走兩萬步,當夜晚路燈亮起時最幸福

  “最近大雨和高溫天氣導致泰城路燈的數據傳輸信號塔出現了問題,所以我們在每天增加巡查量的基礎上,也對基站展開了維修。”王善友告訴記者,泰城31條市管道路目前的運作狀況都會通過基站的統計後傳到管理所進行實時監控,而基站的選址必須在較高且附近沒有阻擋物的建築物上,通過基站的數據匯總後臺能實時監測到路燈的運作情況。

  3日,記者跟隨王善友和他的同事來到了東嶽大街某高層建築物頂樓,順著一條鐵梯爬到了建築物最高點露臺上。在露臺上,兩台巨大的中央空調冷卻塔正在運轉,冷卻塔中的冷卻水不斷翻騰,隨風飄向四週,身在其中感覺像淋雨一樣。“基站的位置就在兩座冷卻塔中間靠南一點的位置,我們的維修作業在冷卻水淋的範圍內。”王善友和另外兩個同事打開基站外的電臺模組,對設備進行檢修和更換。整個更換過程用時一個多小時,作業全程三人被籠罩在空調冷卻水的覆蓋範圍,不一會兒衣服已經濕透了,安全帽上也滿是水珠。

  “天氣越熱室內空調開得越足,空調冷卻塔的作業也就越強勁,産生的水量越大。”王善友和同事頭頂著烈日,卻被空調冷卻水“淋在雨中”。不過在他看來,在高溫天氣下室外尤其是高空作業的溫度極高,而冷卻水淋在身上能夠有效降溫解暑,而頭頂著大太陽身體還“淋著雨”在王善友看來也是他人享受不到的一種特殊的幸福。

  王善友每天的工作從早到晚,不僅要驅車60公里沿線維修泰城的路燈,而且每天還要在烈日下步行近兩萬步,抬頭觀察路燈的外觀有無受損,以及需不需要進行清潔。“當夜晚來臨,泰城街道的每一盞路燈亮起來的時候,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確保每盞路燈有效運轉,就能讓每個區域的車輛和行人更加安全。”在王善友看來,街道上路燈全部亮起沒有一絲黑暗,是對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堅守的一份責任。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