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在修道路有20多條 部分道路反覆施工原因在這

2016-04-29 14:18:07 來源:齊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濟南連續兩次擁堵指數全國第一。

 

濟南堵車指數連續兩年全國第一

 

濟南陷入交通擁堵困局

   説起濟南交通擁堵的困局,相信很多市民都會有共同的感觸。那麼濟南為什麼路越修越堵?越寬越堵?是因為修路引發爆堵?還是路網設計、公共交通存在問題?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道,記者來到了歷山路與經十路的交匯處,發現由於經十一路的東頭正在施工,所以從西面來的車輛只能從這裡繞行到經十路,這就導致了經十路的車流量非常大,現場的車量已經從紅燈排到了大約有一兩百米的長度。

   進入4月份以來,由於海綿城市試點改造、高架南延、道路拓寬改造等原因,濟南有20多條道路暫時封閉或者部分封閉。其中,高架南延讓南北主動脈英雄山路部分路段暫時封閉,而本應起到分流作用的支線濟大路、萬壽路等卻因海綿城市試點改造也暫時封閉。高架路延伸、海綿城市改造、道路拓寬,道路“撞期”同時開工,使本就擁堵的市中區和歷下區交通更加擁堵。

   濟南市政公用局溫鵬説:“你像高架(施工),它就是為了把全市的高架環起來;海綿城市牽涉到住建部明年的考察和一個考核;道路拓寬,這是老百姓最歡迎的東西了,也得幹。牽頭部門不一樣,現在修路的主要是(市政公用局)設施處,建設處,排水中心,這個你溝通也白搭,你幾個處室溝通有什麼用呢?“

   據介紹,城區道路施工由規劃部門批准,市政部門執行,交警負責有關路段的交通管理。多頭管理,就像多龍治水,往往缺少必要的統籌和協調,致使道路施工不分主次,難以有序進行;有的路段甚至反覆施工,挖了埋,埋了挖。對此,山東交通學院綜合交通研究所副所長張萌萌發表看法説:“只有把這幾個部門協同配合,才能把整個城市的交通工作做好。也就是説現在也提到三同時的問題,就是説我們要同時建設,就是説道路在修的時候,我們的交通管理、控制,所有的安全設施要同時建設、同時規劃。”

   2012年9月,濟南曾出臺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計劃,開出多項治堵良方,當時市民期望三年後將不再擁堵。可是三年過後,濟南交通擁堵不僅沒有緩解,而且連續兩次擁堵指數全國第一。城區道路無序開挖,只能是加劇了擁堵,那麼濟南交通擁堵癥結到底在哪兒呢?

   當時計劃提到,用三年時間達到居民平均出行時耗不超過30分鐘,高峰期主要交通走廊公交平均運營車速達到18公里/小時以上等多個目標,現在看來大多難以兌現。城市快速擴張,原有的路網跟不上發展需要。位於濟南城區南部的領秀城社區短短幾年時間,入住居民達到六七萬人。每天早晚高峰時段,居民開車上下班主要依賴舜耕路,經常遇到長時間堵車。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領秀城的居民,居民説:“基本上從七點開始堵到八點半,上班快的時候和慢的時候能相差一個小時。”另一位居民説:“堵的時候我一個半小時能到,所以堵車吧,我就把車放到附近了,自己走著過來來回上下班。”

   路網設計趕不上人和車的增加,交通動脈流動不暢,疏導交通大動脈的各條支路密度又不足,而且不少還是斷頭路。不僅老城區斷頭路隨處可見;在濟南東部新城區,二環東路和邢村立交橋之間長達13多公里,而貫通南北的道路僅有兩三條。專家指出,只注重主幹道的拓寬,忽視支線的建設,路網不能互聯互通,使濟南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有的路越修越寬,不僅沒有成為快速路,而且成為最堵的路。

   山東交通學院綜合交通研究所副所長張萌萌説:“我們的城市道路裏面,整個的路網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偏重了去考慮一些主幹路、快速路的修建,而忽視了次幹路和支路的連通的一個功能。整個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沒有呈一個正金字塔形狀,反而呈一個倒金字塔形狀,導致了交通的疏散功能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濟南市政公用局溫鵬説:“濟南道路建設趕不上城市的發展,都説我們把路挖了,道路通行造成壓力了,如果我們不動,壓力更大,就是一個長痛短痛的問題。”

   據統計,4年前,濟南市私家車保有量是93萬輛,到了2015年底,已經上升到167萬輛,幾乎翻了一番。專家指出,公交線路跟不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是市民選擇買車和開車出行的一個主要原因。車在不斷增加,路在不斷拓寬,可是修路和堵車形成了無休無止的拉鋸戰。

   山東交通學院綜合交通研究所副所長張萌萌説:“我們規劃的時候可能更偏向於機動車出行,而我們關注的焦點沒有去考慮慢行,也沒有去考慮公共交通,其實要解決城市的擁堵問題,公共交通應該是一個最好的策略。”

   按照規劃,濟南高架橋延伸工程明年底將竣工通車,到時城區交通壓力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由於接下來濟南還要建設軌道交通,專家指出,在立體交通網路還沒有建成前,濟南城區堵車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解決。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