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近年來我省在多晶硅生産領域的技術突破,是記者走進亞洲硅業(青海)有限公司,從了解他們投産不久的三期多晶硅項目開始。
在這裡,記者不僅親眼目睹到了世界首條完整48對棒加壓還原爐生産線,還了解了他們所突破的大型流化床冷氫化技術。
在三期多晶硅項目生産車間內,16台48對棒的大容量還原爐成兩列排開,銀色的外表,裏面卻是燃著的火焰。在這樣一個設備前,或許很難想像操控或了解他們的運作情況,只需坐在中控室的電腦前就可以完成。
“我們的三期項目實現了全部48對棒大容量還原爐,這樣就形成了一條萬噸級多晶硅生産線,這種規模的48對棒還原爐單體生産線目前在世界上是唯一一條,”亞洲硅業副總工程師宗冰告訴記者。
亞洲硅業作為一個以生産多晶硅為主的企業,從2008年的一期多晶硅項目開始,發展為如今的三期項目,還原爐歷經了從一期時的12對棒、18對棒、24對棒,到二期項目中的全24對棒,發展為如今三期項目的全48對棒,隨之産能實現了從年産2000噸、3000噸到萬噸級的跨越,如今全廠總産能已經達到了15000噸,比原來翻了幾倍。
指著48對棒的大容量還原爐,宗冰告訴記者,“2015年投産的多晶硅三期項目,全48對棒大容量還原爐使得企業效益大幅度提高,不光是提高了多晶硅的産能,大大降低了電耗,還原爐餘熱利用率也提高到80%以上,還為企業節約大概40%的成本。”
多晶硅生産過程中,要把中間産物四氯化硅轉化為三氯氫硅,過去通常使用高耗能的高溫氫化技術。為降低能耗,在三期項目建設時,他們通過技術創新,突破了大型流化床冷氫化技術。
宗冰指著沙盤中的流化床反應器和精餾塔説,在第三期項目中,他們改變了以往的思路,通過採用國際領先的大型高效流化床低溫氫化技術,並同時採用熱耦合精餾技術替代傳統精餾技術,大幅度降低了電耗和蒸汽消耗,節約了成本。
與此同時,他們計劃在下半年,通過技術創新對冷氫化裝置進行擴能提效改造,使冷氫化裝置三氯氫硅産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50%,冷氫化工序電耗在原來基礎上降低50%。
企業的創新必將要經過艱難的歷程,説起他們的兩項突破性技術,還要從2011年説起。
當時面對多晶硅市場的一度低迷,尤其在2011年以後,多晶硅市場價格出現了“急轉彎”情況,作為一個生産企業,他們意識到了只有通過節能降耗、技術創新等手段,才能讓企業走出困境。
宗冰説,第三期項目的建成其實是歷經了一些波折,當時面對多晶硅市場價格低迷,在資金困難的壓力下,考慮到未來市場的激烈競爭,他們將原有設計全盤推翻,開始了全新的設計歷程。
從2012年開始,歷時兩年,他們的研發團隊重新設計了項目的工藝路線和核心設備,使最終建成的三期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並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正是一次次技術升級,讓他們從低處向高處邁進,如今的亞洲硅業生産規模已經居於全國第三,躋身全球前十;産品品質全部達到電子級,成為國內先進多晶硅製造企業的代表,並且在全球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十二五’期間,我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工業領域完成科技研發投入資金達45.8億元,佔全省科技研發投入總額的70.7%;共實施科技創新項目1080項,5年累計支援資金2.25億元,並且今年重點推進的100項企業技術創新項目正在順利實施,”青海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