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在幹細胞研究領域再獲重大突破。記者22日從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王韞芳研究員、裴雪濤研究員帶領團隊取得一項革命性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技術,成功將人體胃上皮細胞轉變成多種潛能的內胚層祖細胞,後者可以被誘導分化為成熟的肝細胞、胰腺細胞和腸道上皮細胞等,為將來利用幹細胞技術治療終末期肝病、糖尿病等帶來新的希望。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雜誌21日下午線上發表了這一重要成果,覃金華、王術勇、張文成三位博士是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此前,該院劉兵團隊剛剛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關於發現造血幹細胞起源問題的重磅論文。
專家介紹,該項研究突破了經典重編程對轉錄因子的依賴,豐富了幹細胞再生生物學的理論體系,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人體胃上皮細胞直接轉換為內胚層祖細胞,為成熟肝細胞、胰腺細胞等內胚層來源的功能性細胞提供了安全、可控、有效的種子細胞來源,在個性化再生醫學治療、藥物篩選和疾病模型構建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利用該技術原理,人類有望實現其他組織細胞的命運轉換,及其特定類型的疾病治療和創傷組織修復再生。
據了解,誘導體細胞重編程的方法有許多,如核移植、基因誘導以及化學誘導等,目前主要指兩個過程:其一,分化的細胞逆轉回到全能性狀態的過程;其二,從一種分化細胞轉化為另一種分化細胞的過程。2007年,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可以將皮膚細胞誘導成全能性幹細胞,進而轉變為心臟、神經等體細胞,打破了以前人們認為細胞命運是“無法轉變的”這一局限性認識。因其規避了使用人體胚胎提取幹細胞的倫理道德制約,並且具有個體特異性的優勢,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迅速廣泛應用,為研究治療傳統手段力所不及的疾病提供了巨大幫助,從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 (沈基飛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