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丹麥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提出“太陽極可能噴發超級耀斑”。對此,11日,研究太陽耀斑物理學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海生在南京告訴記者,據他們觀測,目前太陽活動低迷、且呈逐年下降趨勢。
日前,由丹麥奧胡斯大學克裏斯托弗·卡羅夫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大科學工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數據公佈了一項研究成果:太陽極有可能噴發“超級耀斑”,一旦發生,將襲擊地球大氣層。該項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對此,季海生表示,太陽活動呈週期變化,約11年為一個週期。現在的太陽,處於活動峰年之後的兩三年中,活動狀態低迷、且有逐年下降趨勢。
他介紹説,太陽超級活動的前兆,是必須出現大黑子。全世界範圍內,對太陽有空間、地面24小時觀測手段,目前,人類尚未發現太陽大黑子、超級活動區。
季海生表示,從“統計”概念上説,太陽每一千年要經歷一次小型超級耀斑。自西元993年以來,未出現小型超級耀斑的跡象。“但這樣的‘統計’,是根據其他恒星樣本推斷而來,並非一千年就一定會發生”。
他解釋説,不同級別太陽耀斑的發生概率,呈指數分佈,有點類似地震:級別越小的,發生越頻繁;級別越大、成百上千年一遇的,發生次數越少。
人類有記載的劇烈太陽風暴,曾對地球造成不同程度破壞。例如,1989年3月發生的太陽風暴,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配電網故障。2003年10月發生的特大太陽風暴,使兩顆衛星失靈,造成全世界通信和電網中斷。而1859年9月的太陽風暴事件被稱為“卡林頓事件”,被認為是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大一次太陽爆發,它導致全球電報系統陷入混亂。
季海生表示,假若太陽真的發生超級耀斑,且其噴發方向對準地球,將對人類生活造成破壞性影響,對電力、導航、衛星等系統的影響也是致命的。不過,目前空間、地面監測手段並未“報警”太陽異常,近期太陽超級耀斑不太可能發生。(記者朱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