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瀋陽3月22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22日稱,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機器人“潛龍二號”在西南印度洋通過驗收,未來可正式投入使用。
“潛龍二號”總設計師、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劉健研究員説,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熱液活動區與洋脊、斷裂和火山活動帶密切相關,其分佈在洋脊的翼部、斷層崖、深海丘和海底火山高地等處,地形極為複雜。“潛龍二號”的勘探表明,龍旂熱液區試驗海域的海底地形起伏達到1700米。
本次中國大洋第40航次中,1.5噸重的“潛龍二號”表現出穩定的航行能力和避碰控制性能。在執行龍旂熱液區一次下潛探測時,“潛龍二號”完成了30余次規避障礙控制,為安全有效完成探測任務奠定了基礎。
這得益於“潛龍二號”擁有的多項關鍵技術。其在中國首次採用非回轉體立扁形設計和可旋轉推進器佈局,增強了潛水器的機動性能,使其在複雜海底地形下有穩定航行和路徑跟蹤能力;首次採用基於前視聲納的避碰控制方法,提高了障礙物的識別能力,實現了複雜海底地形下的避碰控制;首次在中國深海機器人上安裝磁力探測感測器,解決了磁輻射設備遮罩、磁探測數據校正處理等難題,實現了近海底高精度磁力探測。
據劉健介紹,“潛龍二號”的重要功能包括採用了測深側掃聲納水下實時信號處理技術,實現了深海近海底高精細地形地貌的快速成圖;裝載CTD、甲烷感測器、濁度計、氧化還原電位計、磁力儀等探測設備,可探測到熱液活動區的異常情況,為進一步探測熱液活噴口提供依據;裝載高清晰數位相機,近底航行後光學成像,獲得洋中脊近海底高解析度照片300余張,拍攝到硫化物、玄武岩及海洋生物等,可幫助確認熱液噴口及礦産資源。
在本次試驗中,“潛龍二號”發現多處熱液異常點,為未來深海硫化物礦區的評估、探測及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劉健表示,研製深海自主水下機器人,對提升中國深遠海資源開發的國際競爭能力,提高中國深遠海資源開發利用規模與水準,具有國家戰略意義。“潛龍二號”在西南印度洋的試驗性應用成功,填補了中國深海硫化物熱液區自主探測技術裝備的空白,將為中國大洋深海資源調查做出更大的貢獻。
“潛龍二號”的全稱為“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其總體目標是通過一套4500米級水下機器人系統平臺,涵蓋熱液異常探測、微地形地貌測量、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測等技術,用於多金屬硫化物等深海礦産資源勘探。該項目由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負責,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作為總體技術單位,聯合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研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