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訪昆明10家“洗碗廠”:洗碗水1周換1次(圖)

2016-09-09 13:53:57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記者在康凈食具消毒有限公司和呈貢樂爾康食具消毒配送中心都看到,負責這一程式的工人們也沒有戴手套。高峰食具消毒服務部,一名50多歲的大媽正在清洗筷子,她用3個週轉箱就把筷子清洗出籠,具體步驟如下。

洗碗流水線

食物殘渣溢出

每套1元的一次性消毒食具,已成為不少昆明人外出用餐的必需品。然而一次性食具卻常被曝衛生出現問題。那麼這些食具到底衛不衛生,晚報記者耗時20多天對昆明10家洗碗廠進行了暗訪。記者發現,在昆明城郊,一些小洗碗廠工作條件令人擔憂,臟亂差的簡陋廠房、堆積如山的回收碗筷、臭氣熏天的洗碗車間、不穿制服不戴口罩的工人……甚至草草沖洗就包裝出廠送上餐桌。

暗訪篇

鏡頭1

洗碗車間裏晾衣服

高峰食具消毒服務部位於五華區紅雲街道辦事處右營村經域路7號,這家洗碗廠躲藏在一個汽修廠背後,進入洗碗廠必須經過汽修廠。

8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家洗碗廠。數名工人正在廠門口從一輛金盃車上搬運碗筷,臭氣撲鼻而來。

“你們是做哪樣呢?”一男子(後來確認是洗碗廠老闆的兒子)上前問記者。

“我們在昆明開了10多家小吃店,想把碗筷送來這裡洗,你看要多少錢洗一個碗?”記者説。

記者的話打消了男子的疑惑。

這家洗碗廠所在地是一個倉庫,房間裏堆滿垃圾,蒼蠅飛舞,洗碗車間裏晾著衣服,清洗線上能聞到菜渣變質的味道。

有業內人士稱,食具消毒單位衛生不能只看表面是否臟亂,食具到底是放置多久以後清理的、放置過程中滋生了多少細菌、清潔劑用量是多少、水質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都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出來的。

鏡頭2

廠門口垃圾堆成山

官渡區小板橋向化村一家倉庫裏隱藏著一家名為昆明康凈食具消毒有限公司的洗碗廠。

廠門口垃圾堆成小山,發出陣陣臭味。

“你們是整哪樣呢?”一名工人説。

“我們來推銷洗潔精。”記者回答。

“太臭了!”剛跨進洗碗廠車間,記者已難忍惡臭捂住鼻子。

車間裏的洗碗工人戴著口罩正在忙碌,一個操四川口音的平頭男子(後來核實是該廠老闆)突然出現,把記者拉進辦公室,關到府窗,但記者依然能聞到臭味傳來。

一番交談後,老闆把記者的業務推薦給做同樣生意的老鄉。

鏡頭3

裝完筷子洗拖把

9月3日上午,呈貢龍街樂爾康食具消毒配送中心。這家洗碗廠同樣是租用倉庫,衛生狀況同樣堪憂。

大門口,一個拖把正放在用來裝碗的週轉箱裏清洗。記者拿拖把在裏面晃了幾下,發現水裏還放了洗潔精。

“這是專門洗拖把的嗎?”記者問。

“哪個老闆舍得專門放洗潔精洗拖把哦,這個週轉箱原本是洗筷子的,洗完筷子麼再洗拖把嘍!”一位洗碗工説,“老闆要節約成本,如果把洗完筷子的洗潔精水倒了,多可惜。況且洗碗車間油污多,每拖一次地,拖把上都沾滿油污,拖把放在裏面,很好啊!”

以上幾家洗碗廠用房都是倉庫,清洗過程完全敞開式運作。在最後的消毒和包裝環節,都沒有紫外線燈殺菌環節以及應該設在包裝車間入口處的通過式預進間。

擦碗的毛巾不經過消毒

鏡頭4

裝碗不戴口罩手套

高峰食具消毒服務部,五六名女工負責最後一道包裝工序。女工們赤手抓碗、杯子和勺子,將食具放在盤子裏進行包裝。女工們一邊揀食具一邊聊天,沒有戴口罩和手套。

記者在康凈食具消毒有限公司和呈貢樂爾康食具消毒配送中心都看到,負責這一程式的工人們也沒有戴手套。

鏡頭5

嘩嘩嘩 筷子洗好啦

記者暗訪這些洗碗廠期間發現一個共同特點:當碗、杯子、勺子進入清洗線洗滌後,筷子是分離出來靠人工清洗。

高峰食具消毒服務部,一名50多歲的大媽正在清洗筷子,她用3個週轉箱就把筷子清洗出籠,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大媽在第一個筐里加了半筐水,在裏面放了洗潔精,雙手抱著一捆筷子(目測上百雙)在裏面上下晃動。

第二步:大媽抱著筷子在第一個筐裏搖晃1分鐘左右,把筷子放進第2個裝了半筐水的筐裏,又晃動1分鐘左右。

第三步:把筷子放進第3個筐裏,這個筐裏也有半筐水,這就是大媽所説的最後一道清洗環節。筷子在裏面搖晃1分鐘左右,大媽便將它們放在成品箱裏,水滴從箱裏流出。

3個步驟中,大媽一直沒有松手,因為如果松手,筷子就會散落掉進筐裏。

洗好的筷子堅立放在箱子裏濾水,過了一會,一名小夥從箱裏把它們抱走,裝進紙箱,隨後放入簡易封筷機器中。隨著機器運轉,筷子開始自動封裝。

記者暗訪的其他洗碗廠,筷子的清洗幾乎都是這樣的流程。

用裝筷子的箱子洗拖把

鏡頭6

“洗碗水一週換一次”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由於清潔食具用水量很大,如果每天清洗7萬套食具,正規洗碗廠需要用水超過200噸。很多小洗碗廠私自打井取地下水洗碗。記者在康凈食具消毒有限公司大門口就發現了一個水井。

高峰食具消毒服務部裏有一個非常臟的水池,看起來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更換,池邊全是灰塵和污垢,旁邊還放著不少勺子。一位洗碗工説:“我們洗碗的水都是一個星期換一次,反正這些碗我們是不會用的。”

怎一個亂字了得

鏡頭7

工人多無健康證

根據相關規定,食具集中消毒單位必須組織從業人員每年體檢1次,獲得健康證明方可上崗。

暗訪期間,一位洗碗廠老闆坦言,公司有20多名員工,該行業人員流動性很大,很多員工來了之後,都是工作一兩個月就辭職了,甚至有的工作一週就辭職,所以只有少數老員工辦了健康證。

助讀

消毒食具出廠

標準是這樣的

記者了解到,一套消毒食具經除渣、清潔、消毒、烘乾完畢,大概需要25至30分鐘,其中消毒環節佔15分鐘左右。消毒過後的食具經過工人的分揀,自動塑膠包裝,最後送到餐桌上。按照規定,整個車間必須是密閉的,除分揀工人外,其他人不得隨意進出,工人分揀前需要用消毒液清洗雙手,還需要戴口罩、帽子、隔離服、手套才可進車間。

餐館篇

食具裏有辣子皮

暗訪期間,記者在日新路一家餐館就餐時,發現消毒食具中的小碗上,貼著一塊辣子皮。

“這食具肯定不乾淨!”一同就餐的朋友要求餐館免去一行9人的食具消毒費用,被餐館拒絕,服務員稱只能重新換一套食具。

記者使用消毒食具時,發現杯子裏有油污,用餐巾一擦,結果越擦越黑。於是要求重新換一套食具,但打開新換的食具,發現碗裏還有水珠……

食具過期還在用

根據規定,消毒後的食具獨立包裝上須標注企業名稱、地址、聯繫電話、消毒日期、保質期等內容。8月25日,記者在西山區一家餐館發現,該店使用的消毒食具已經過期。該套食具保質期為7天,消毒日期為8月17日,8月24日到期。

餐館老闆説,食具送來後,因忙碌,所以沒注意檢查。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次性消毒食具包裝時都會有一些小孔,並不是全部真空,因此放置過久會有灰塵、細菌等進入,所以保質期不能過長,存放7天的食具其實已經不衛生了。

調查篇

誰在用這些食具?

中小餐館在用

知名餐廳也用

記者暗訪的廠家生産的消毒食具流向哪些餐館?記者跟蹤食具從洗到包裝再到出廠運送到餐館的全過程,發現高峰食具消毒服務部出廠的食具進入了昆明一家知名的連鎖餐廳。

據調查,類似上述這些中小消毒食具廠出廠的食具,大多供應給一些中小餐館。廠家會派業務員去餐館聯繫,也有不少餐館主動打電話訂貨。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昆明市場每天大概有30萬套消毒食具在流通,其中有不少來自衛生環境堪憂的小作坊。

記者了解到,消毒食具公司一般以每套食具0.6元左右的價格提供給餐館,餐館再以1元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

“使用消毒食具主要是因為方便,自己不用洗食具也不用買食具。”一家餐館老闆坦言,“使用消毒食具以來,沒去食具消毒單位看過,並不清楚廠家是怎麼消毒的。”

消毒食具為何盛行?

衛生有要求

成本能節約

據媒體報道,目前市場上80%的小餐館存在衛生隱患。在消毒設備不齊全、洗滌消毒成本過高的情況下,一次性消毒食具應運而生,既可為餐館節約用水、人工等開支,也能讓消費者放心。作為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一項服務性産業,一次性食具投資人看到的是一個無限廣闊的市場,因為用餐和衛生永遠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

昆明市衛生局衛生執法監督局食品衛生監督處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衛生部門能夠遵循的只有《食品安全法》和《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其中規定,食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但通過什麼方式消毒、在哪消毒,餐飲企業可以自己選擇,這催生了一次性消毒食具行業。

崴食具為何難杜絕?

無需衛生許可證

總能找到空子鑽

記者從衛生監督部門了解到,對於食具消毒單位,國家沒有強制要求領取衛生許可證,但須取得《餐飲具集中消毒衛生監督合格證》,相關人員進行相應專業技術培訓並取得有效健康證明,方可從事集中消毒管理工作。

據悉,《餐飲具集中消毒衛生監督合格證》有效期分為3個月、半年及一年。按量化評分表評定有效期,評分表有41項共170分,得分90分以上合格證有效期為一年,75分以上為半年,60分以上為3個月。期滿後,食具集中消毒服務經營者應依法延續取得衛生監督合格證,該合格證複印件必須要提交餐飲單位以備查。

“正規消毒點每天消毒的量有限,這很難滿足一個城市餐館的使用量。”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昆明從事食具消毒的小作坊約有10多家,多集中在城中村的倉庫,市民和執法人員很難了解具體消毒狀況。

“當消毒服務機構的衛生許可取消之後,衛生不合格的小企業總能找到生存空間。只能出臺地方性規範和辦法來應對,同時加大處罰力度,呵護合格企業的利益。”昆明市衛生局衛生執法監督局食品衛生監督處相關負責人説。

後續

暗訪樣品已送檢

記者暗訪期間,先後從10家餐館購買了數套暗訪企業生産的消毒食具,並對所購買的食具送檢。檢測結果近期得出,本報將繼續關注。

春城晚報記者 攝影報道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