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業應對自然災害日顯成熟

2016-04-19 10:34:09 來源:大眾網 作者:張廣瑞 責任編輯:朱益民 字號:T|T
摘要】面對各種突發的自然災難,中國旅遊業反應迅速,積極應對,中國旅遊和民航企業也已啟動緊急預案,我國旅遊業界表現顯得越來越成熟,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旅遊經營者,維護旅遊者生命財産的安全責任感大大提高,防災和應對災害的行動迅速,預案不斷完善和有效,已經開始從被動走向主動。

  4月16日,日本九州地區突發強烈地震,熊本、宮崎以及大分等城市為重災區,地震造成航空、鐵路、公路等交通網路中斷,一些房屋倒塌,部分地區停水停電。據媒體報道,此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已經過千,隨著災情的明朗,傷亡的人數很可能還會上升。截至目前,尚無在日本的中國公民在地震中遇難或受傷的消息。與此同時,中國旅遊業反應迅速,積極應對,中國旅遊和民航企業也已啟動緊急預案,並暫停向九州線路發團並公佈機票、酒店退改計劃。

  目前,我國已進入大眾旅遊時代,外出旅遊成為越來越多人生活的組成部分。每當自然災害發生,不管災害發生在任何地方,人們不僅會想到當地的百姓,也自然會想到離家外出的旅遊者。因為面對突發的自然災害,在同一區域的所有人都會處於同樣的險境、面臨同樣的命運。或許,身在異國他鄉的旅遊者置身於一個陌生的環境,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現實中,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會更多、更大一些,會更加驚恐和無助,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關懷。

  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面對各種突發的自然災難,我國旅遊業界表現得越來越成熟,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旅遊經營者,維護旅遊者生命財産的安全責任感大大提高,防災和應對災害的行動迅速,預案不斷完善和有效,已經開始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臨時倉皇應對,逐漸進入制度和機制有序啟動,在大災面前的反應能做到急而不慌,快而不亂,各負其責,多方協同。這一效應在最近兩年來表現得特別突出,而且越來越好,這次日本大地震危機應對更是如此。

  人們注意到,中國駐日使領館第一時間公佈了聯繫電話,相關的旅行社在第一時間聯繫在途的旅行團,了解團隊的安全狀況,尤其是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技術,通過手機、短信、微信、APP等有效的通信工具發佈和採集資訊,這樣就將那些自由行遊客也儘量多地包括在內,這顯然是個很大的進步。一些旅遊經營商或個人也及時在網上發佈“小貼士”,讓更多的旅遊者遠離險境,提高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更令人感動的是,相關航空公司、旅行社等企業能夠儘量多地考慮到在途和即將出行旅遊者的處境與困難,主動採取免單、讓利、簡化手續等措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穩定遇險遊客的情緒,免除他們的後顧憂慮,讓遊客感到被呵護和體貼的溫暖。同時,在這場災難中,旅遊者也表現出臨危不懼、互通資訊、相互安慰與救援的可喜現象。

  日本是地震多發區,作為海島國家,地震引發的海嘯等災難頻發,日本政府和人民都經受了考驗和鍛鍊,使日本成為世界上在防災、抗災、自救與救援等方面十分先進的國家。日本的優勢,不僅僅在災難預報、災情發佈、責任分工、現場救援等方面制度的日臻完備,在房屋建造、救援設備、安全標準等技術方面也較為完善,最難能可貴的是,從國家和全民的角度,使防災自救的安全教育制度化,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小就不斷強化防災、抗災與自救意識,並能夠很好地掌握有效的技術和能力。同時,防災抗災意識和能力的提高,充分動員所有的社會力量,從家庭培養起,使之變成一種全民本能與社會習慣。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我們來説,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公眾,從意識到技術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日本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重視和學習。

  眾所週知,人類所居住的環境是神秘而複雜的,雖然技術進步可以讓人類更多地認識這個神秘的世界,但無論技術多先進、知識多豐富,仍然還會有很多很多東西不能完全認識,還有很多很多深奧的現象不能完全破解,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還會發生在意料之外。自然災害就是其之一,既然災難不可避免,既然災難難以預見,那麼人類只好勇敢地去面對。因此,人類本身不應當抱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必須不斷增強防災意識、知識和能力,迎接大自然的挑戰。

  隨著旅遊業規模的擴大和參與者越來越多,所涉及的地域範圍越來越廣,更應勇敢地面對這些大自然的挑戰,用智慧應對各種突發的自然災害,使旅遊業得以持續而健康的發展。

              熱搜資訊